学好语文,学好历史

文史江楠 2025-04-10 14:58:23

-----董纯才

创办《文史知识》这样一个刊物很有意义,也是迫切需要。要想使青年学生学好语文,学好历史,光靠几本教科书是不行的,还需要多种多样的好的课外读物。

为什么说很有意义呢?我先从社会上重理轻文的现象谈起。重理轻文要做具体的分析。重理是对的,搞四化不重视理工科教育怎么行呢?但轻文是错误的,要纠正轻文的现象。首先说语文,语文是工具,是工作的工具,交际的工具,也是学习的工具。三百六十行,工农兵学商,无论是谁,都离不开语文。我这话是不是过分呢?我看一点也不过分。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这样一个国家的公民,任何人,即便你是一个体力劳动者,也得能看一般书报,会写些应用文吧?中学生不学好语文,阅读数理化生教科书和课外读物,就会遇到困难,也看不懂,甚至不能正确解题,而我们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教材还没有过关,有人说没有超过十七年的水平。语文教材和教法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任务,一定要突破这一关。《文史知识》杂志如果办得好,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从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来看,语文教育的作用并不一定次于政治课。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于比政治课作用更大。因为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是文学作品,通过这种作品教育读者,感染力更强,对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青年学生,记忆力好,教给他们一些东西长期不忘。我小时念过《三字经》,那里面的一些话,象“融四岁,能让梨”、“苏老泉,二十七①",以及用三个字一句韵文写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

① 出自《三字经》。“苏老泉”指的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老泉”是他的号。“二十七”表示苏洵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愤读书。苏洵年少时不喜欢学习,到了二十七岁,意识到自己学识不足,于是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的次序等等,到现在还记得,可见影响之大。当然,那里面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可是有些知识还是很有用的。所以我们应该齐心合力搞好语文教育,帮助青少年在这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练好基本功。古文的学习应该重视。不懂古文,学理科的怎么看《天工开物》?学哲学的和学教育的怎么看孔子的书?学医的怎么看古代医书呢?古代有很多好文章。比如《古文观止》中的文章,可以选一点,讲一讲。古人的文章写得精练、生动,有很多古文,都写得很短,又很精采。例如《桃花源记》,它所表达的思想有问题,可以分析、批判,但文章写得很漂亮,应该学习、继承。我主张中学生要能背诵若干篇好的古文。象韩愈的《师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著名文章,都是可以背诵的好文章。我们现在写文章,有的文字很长,但并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毛泽东同志讲过,写文章要准确、鲜明、生动,这很重要。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努力,帮助青年学生学好语文。我写了几十年的文章了,现在还写得不好,感到写文章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要下苦功夫,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文史知识》可以搞“文章评改”、“青年园地”,培养和帮助青年提高写作能力,一定会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

再讲讲历史。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作为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健康体魄的劳动者,不懂历史怎么行呢?连自己的祖国过去什么样,世界其它国家历史什么样,一无所知,还算什么“文明”呢?对祖国的历史都不知道或不很清楚,那怎能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呢?现在一些青年,高考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什么,不学什么,大学考试成了指挥棒,这是不对的,也是危险的。这就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不能责怪青年,而是在如何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方面存在着问题,是应由上面的教育行政领导机关负责的。学理科的也要

①明代宋应星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艺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学历史。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一个工人,连自己祖国历史上有几个朝代都不知道,怎么行呢?特别是近现代史,更重要。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不知道,不但毛选中有些文章会看不懂,恐怕连报纸上有些文章也会看不懂。学好中外历史,再学社会发展史,就比较容易理解,就可以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②观点打下初步基础。另外,介绍历史知识要讲究方法,要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去介绍,不能光讲理论,要离论于史,有点故事性,否则青年学生不爱看,也看不懂。中华书局曾经出版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很受欢迎。为什么会受欢迎呢?就是因为这两部书是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去写的,读者容易接受。

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我自己的很多知识都是从课外阅读中得来的。三十年代我受“左联”的影响很大,那时我看了不少外国文学,包括进步的革命的作品。我找共产党,跟着党干革命,革命的文艺作品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从前,《出师表》、《赤壁赋》、《吊古战场文》、《桃花源记》甚至《红楼梦》中的诗词,我都背得下来,给我很大帮助。现在《文史知识》能从古典文学、历史两方面给青年学生作些工作,很有意义。我热烈地欢迎《文史知识》的创刊,我祝《文史知识》成为青年学生、中学教师的朋友。”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唯物史观,其主要观点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