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候,为何东北满人也在反清?背后原因实在太扎心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3-25 09:13:37

1911年,孙中山先生发动了辛亥革命,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一时间整个清王朝则处于大厦将倾的边缘之中,虽然清朝在当时还有不少的“遗老遗少”在拥护溥仪的统治,但是更多的人也意识到了清朝灭亡已经是指日可待了,于是也都分别加入了反清的浪潮之中。

而在东北,满族革命家鲍化南领导的运动也在东北开始生花间接的支援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到这我们也非常奇怪了。

当时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而鲍化南则是满族人民,按理来说应该拥护清王朝,为何也要加入辛亥革命呢?可是,事实上,当时参加辛亥革命的满族人也不在少数,也正是这一原因也粉碎了清王朝开国之初“想要退回东北”的想法,因为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已经再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了,那么为何东北满族也加入到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浪潮之中呢?

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趁着吴三桂和李自成内讧之际率军入关,由此开启了清朝二百年的统治生涯,在这之后为了维持统治的基本盘将清朝的“八旗制度”用在了汉人身上,在原来的“满八旗”之外,又有“汉八旗”和“蒙古八旗”,这就是所谓的“旗人”。

提及“旗人”的生活,很多人以为大量的“旗人”每天就是吃喝玩乐,提笼架鸟、茶馆酒楼戏园子,这日子简直就是爽翻天啊。

可是,无论在哪里,都是有阶级之分的,而能够每天吃喝玩乐遛鸟的在当时只有那种声势显赫的八旗贵族才可以,普通的旗人子弟哪有这待遇。

在一开始的时候,由于满族人口不多,所以清朝的财政还能维持这么多“旗人”的开销,可是随着之后人口呈爆炸式增长,满族人越来越多,清朝也已经负担不起这笔财政支出了,外加上到了清朝后期,太平天国起义,外国的赔款需要赔付,让清王朝显得愈发的捉襟见肘,因此对这些底层旗人的“拖欠工资”也已经是常态了。

而且对于旗人来说,加入了“八旗”也就意味着世世代代都只能去当兵,他们已经不能再从事其他营生了,可是对于朝廷来说,如果每个满族人都是编制在内的话,那么财政无疑会负担不起,因此他们也就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底层旗人只能推举出一个人去当兵领俸禄,而这一家几口人最终也只能靠着这一点俸禄养活一家人。

所以电视剧里的“旗人”看起来很风光,可是这些都是住在北京城里的那些“旗人们”,他们祖上都是当过大官的,哪怕是落魄了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随随便便找亲戚借点钱也能活得很潇洒。

可是一般底层的旗人哪有这待遇,他们只能住在北京城外围的西山,丰台等大营之中,周边除了农田还是农田,平时只能种田当兵,遇上太平盛世还好,可是到了乱世之中,如何活下去都是问题了。

比如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老舍先生,他本身就是满族,可是在他的课文《我的母亲》之中也揭露了清朝末年底层旗人的悲惨处境,他的父亲本身是一名旗人,在八国联军入侵那一年,他的父亲在抵御八国联军入侵之时惨死,而清朝对于这些为国死难的遗孤居然是不管不问,而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起居就靠着他的老母亲想办法。

当时八国联军进城然后到处烧杀掠夺,而当时老舍先生尚在襁褓之中,为了能够让这个孩子活下去,他慌忙之中拿出了一个老皮箱扣上,幸好八国联军进屋的时候老舍先生没叫,在找不到一丁点财物之后就走了,所以电视剧那些“遛鸟”的旗人子弟是当时的权贵阶层,而大多数的旗人的状态则是和老舍先生那样的。

所以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大部分的满族人已经是连肚子都填不饱了,饿的都没力气的时候他也明白,清朝已经不值得自己忠心了,这样的清朝也根本不值得自己忠心。

而当年清朝入关之后,留在东北的满族人在当时的处境就更加困难了,当年那些入了北京城的满人们在见识到了大北京的繁华之后也渐渐的看不起这些“穷亲戚”了,而这一幕就如同当年北魏灭亡时期的“北魏六镇”的军户一样,本身是为了国家戍边,可到最后待遇啥的都没了,还被这些发达了的亲戚瞧不上,你说这能让东北的旗人心里舒坦吗?

清朝末期的时候,由于财政紧张,朝廷不但停了他们的俸禄,他们还要背负起高额的税款,面对物价的飞涨以及无尽的战乱,大量的东北满人想要逃离这“旗人”制度,大量的东北满人不得不在汉族地主家里当佃户来维持生活。

而在1898年,沙俄侵占东北,看着外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而朝廷却束手无策,东北的满人愤恨异常,1904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东北的利益在东北的土地上大打起来更是让整个东北地区民不聊生,而这直接加剧了东北满人的不满。

也就在这一年,一位镶黄旗青年张榕打出了“御俄寇,复国土”的口号,可是他的行为不但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反而将他下了大狱,为了能够救他出狱,,张榕的姐姐为弟弟四处奔走。

此事在当时影响很大,张榕的行为在当时被孙中山先生所悉知,此时孙中山先生已经意识到了满人和满清政府是两个不同的群体,而张榕等这种拥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在当时也成了革命党争取的对象。

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民报》之中就提出了:“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

1911年10月,东北革命党领袖满族革命家鲍化南联合汉族人号召民众剪掉辫子,也在东北发动了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也正是在这内外皆敌的处境之中,清政府被迫退位,最终只能接受民国提出的优待条件,而从东北满人积极反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清统治的制度性失败。

0 阅读:2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