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周末夫妻”看似令人费解,毕竟没有相处在一起的两个人,难道感情不会生疏吗?但细细想来,周末夫妻的生活模式,无论是生活所迫,还是自主选择,都有其可以被接纳的优势。
最近一个词“通勤婚姻”冲上了热搜,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与讨论,在知乎上该词条阅读量超两千三百万次,超过4万人因这个话题讨论得热火朝天。
该话题甚至在新周刊的微博上,投票参与人数也超过了1.1万次。
什么是通勤婚姻?官方的解释是,通勤婚姻是一种跨地婚姻关系,特指夫妻双方为了满足各自的职业需要而选择异地而居,在结束工作后再从工作地点返回家中的模式。
通俗点来说,所谓的“通勤婚姻”其实就是“周末夫妻”。
也就是说,周一到周五,两夫妻各忙各的,到了周末才能在一起,如同正常夫妻一般生活。
看到这里,我下意识的想:结婚了,不是应该住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吗?
不是有人说:“夫妻感情,就像一个存钱罐。年轻的时候要多存一点爱和包容,年老的时候,才能兑换出关心和体贴吗?”
这样长久的不见面,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他们靠什么增进感情?靠什么维持婚姻?
如此一想,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下“通勤婚姻”的缘由。
一、这是一种无奈的表现。“钱不是万能的,但是离了钱是万万不能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俗的社会中,可以没有爱,但是不能没有钱。
“贫穷夫妻百事衰。”虽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说,一起经历过磨难的夫妻,在因为死亡而分开的时候,会更痛苦更悲哀。但这句话在当下俨然也有它的另外一层意思。
贫穷的夫妻要经营婚姻,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很艰难,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后体现的更加明显。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夫妻。
周内的时候迫于生存压力,他们各自去自己的工作岗位,把自由和灵魂典当,换了银钱几两。周末的时候,在用那几两银兑换成“诗和远方”,和家人一起享受。
我以前因为工作在另一个县城,迫于无奈只能和老公周末见面,也被迫成了“周末夫妻”。在我们同事中,也有很多和我一样,过着“周末夫妻”生活。
我们这种两地分居、工作一时调动不了,“通勤婚姻”是一种近乎于投降的无奈之举。
不要觉得车费没有多少,吃饭用不了多少钱?如果你给它们之和乘以2呢?再乘以30天呢?你现在还觉得是小钱吗?更何况还有更为金贵的“时间成本”。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里,仍常有发生。
有很多人,家底比较薄,为了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有一个小窝,不得不扎紧裤腰带过日子,将每一分钱都算计着花用。车费、生活费等因素,都可能是两人成为“周末夫妻”的原因。
结了婚、生了子,我们才知道“远方”很远,车票很贵,我们的工资很低,钱包很瘪。
钱是熨斗,可以熨平生活的一切褶皱。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不得不为了这个“熨斗”而克服一切障碍。
“周末夫妻”听起来有些不合情,但是却也合理。
我们没有生活的社会没有童话,所有的一切都有它的标价。所以,我们唯有小心翼翼、缝缝补补,才能应付我们早已千疮百孔的生活。
二、这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心理学书籍《亲密关系》里有句话,我非常认同:“你的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的,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
也就是说婚姻是一种形式,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生活的一架桥梁。
和上一种过“周末夫妻”原因不同,下面这一种人,他们是自愿选择“周末夫妻”这种生活模式。
这类夫妻要么比较年轻,追求时尚、崇尚自由;要么看透世事,不想被另一半束缚、想要走好自己的路。
这种结了婚,还过“单身”生活的例子,在我身边也不少。
我同事的媳妇赵姐是高三的一名语文老师。
大家都知道高三课业多、老师授课时间长,加上赵姐担任班主任,肩上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到家,是赵姐的常态。
长期的睡眠不足,加上超负荷的工作重压,让她有些神经衰弱。结婚没几年,赵姐就开始大把大把的掉头发,头皮已经清晰可见。
寻医问药折腾了大半年,一点效果没有,反而是赵姐的脾气越来越大了,夫妻感情岌岌可危,工作中也频繁出错。
在校长找她谈了几次话以后,赵姐终于下定决心,和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丈夫当起了“周末夫妻”,她重新搬回了学校宿舍。
自那以后,她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了,讲课更加细心,对孩子也更有耐心了,脱头发的现象也明显得到了改善。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夫妻不一定要“黏黏糊糊”的。
以往的观念告诉我们,婚姻虽然带来了陪伴,但也意味着妥协,要为了“和谐”放弃大部分的自己。
而“周末婚”却告诉我们:结婚不用妥协,也不用放弃,你只负责快乐和被爱就好了。它只是改变了相处模式,对彼此的关心和爱才是爱情的真谛。
说到底,在婚姻中,不管是传统的相处模式,还是采用这种新兴产物,步入婚姻殿堂的两个人都要达成共识、彼此尊重,这才是婚姻能延续下去的理由、这才是两人能相扶到老的法宝。
三、婚姻就是一种合作关系。许多人认为周末夫妻是“介于婚姻与非婚姻的边缘地带”的另类现象,并把原因归结于“家庭中夫妻之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削弱”。
其实夫妻婚后住不住在一起,归根到底是人的观念问题。
现在人们更加看重自由,更加在乎自我,不愿从属于对方。
所以,以前那种传统的、朝夕相处的婚姻形式,被另一种更加注重自由、保障生活质量的内涵取代了。
李银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际关系的多元论告诉我们,人性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一的,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是好的,每一个人和所有的人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是好的。”
我们不必纠结于在婚姻中用那种方式和对方相处,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夫妻双方如何相爱?
我和我朋友聊到“周末夫妻”这个话题时,我朋友一听就激动到不行,直言:“这简直太香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以后就不会恐婚了!”
我很疑惑,“周末夫妻”和“恐婚”有什么关系?
朋友继续说:“这样相处的话,我就不需要每天小心翼翼的去讨好婆婆、害怕处理不好婆媳关系。另外‘距离产生美’你懂不懂?即使我犯错了,我老公也想着一周没有见我了,会很快翻篇……”
朋友开始大谈特谈“周末夫妻”的好处。
“最重要的是!”她声音突然拔高,又把我拉回现实,“我可以好好做自己,像没有结婚的时候一样。想做饭就做,不想做也没有人管我;想做家务就做,不想做就放着也没关系。”
看着朋友越说越兴奋,我忍不住插嘴道:“离得远了,你遇到事情,他帮不到你怎么办?”
没想到朋友撇撇嘴“你以为离得近,他就会帮我吗?我们现在也都是各自照顾各自。”
不得不说,我这位朋友真的是人间清醒。
婚姻本来就是一种合作关系。
走进婚姻的两人都已成年,所以我们要先做好“我”,在做“我们”。
能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幸福的人,不管和谁在一起都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相反的,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一定没有照顾他人的能力,也就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婚姻合作人。
结语。
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中写道: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管是传统的婚姻模式,还是周末夫妻的“通勤婚姻”模式,都只是一种婚姻的外在形式。
而更为重要的是处于婚姻中的两个人是不是心存爱意、是不是在乎对方?
古人有句话这样说:“武无定式,文无定法”。
有人为了生存、有人为了生活,正在过、或者即将过上“周末夫妻”生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双方能互相理解、真心相待。
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只要你觉得对你好、对对方有利、对婚姻有益,那你就是正确的。
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不管你现在坚持的在世人眼中多么的“离经叛道”,只要你是处于本心,并且真的喜欢。那么你就勇敢、大胆的走下去,不管路的尽头是什么,至少你这个时候是不后悔的,以后回想起来也不会因为没有坚持而抱憾。
愿大家在婚姻的形式上,都能坚持初心,守好本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End。
花影故事原创作品,专注情感心理领域,以走心的文字,书写有态度、接地气、有力量的观点与故事。
本文话题讨论:你支持和理解“周末夫妻”这种相处模式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