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钻石价格再跌40%!美钻商巨头负债3亿,美媒:中国坏规矩!

志楷玩转趣事 2024-12-23 15:44:3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波克

编辑|波克

前言:

全球钻石价格暴跌40%,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爆了整个珠宝行业的危机。曾经璀璨无比的钻石,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价格崩溃。

而在这场“钻石寒冬”中,美国的一家钻石商巨头更是陷入了深重的债务危机,负债高达3亿美元。这一切,看似是市场调整,但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

美媒在报道中指责中国“坏规矩”,究竟这句话中藏着什么样的暗示?中国在全球钻石产业中的角色,是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是市场供需的变化,还是某些“规则”的改变,推动了钻石价格的暴跌?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波动,消费者、商家、以及整个行业的未来究竟会如何?这些悬念背后,有哪些可能改变全球珠宝格局的因素?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场钻石危机的真相。

正文:

据国际权威数据机构 Statista 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钻石市场规模达到 797 亿美元,然而到了 2020 年,受疫情影响,这一数字骤降至 645 亿美元,降幅高达 19%。

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却在悄然上升:2019 年,中国人造钻石的产量达到 120 亿克拉,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50%,而在 2020 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攀升至 63%。一个新兴力量正在崛起,传统钻石帝国的地位岌岌可危。

钻石的"身份危机":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

钻石,曾几何时,它是无可争议的奢侈品代名词。这一切要追溯到上世纪 30 年代,彼时南非独立后,戴比尔斯公司凭借其在南非的矿藏,一度垄断了全球 90% 的钻石原石供应。

为了维持高昂的价格,他们严格控制供应量,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人为制造稀缺感。

同时,他们还巧妙地将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家喻户晓,男士必须购买价值“三个月薪水"的钻戒作为定情信物的观念也深入人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钻石稳坐奢侈品"C 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然而,一项新技术的突破,悄然撼动了这个古老行业的根基。20 世纪 50 年代,人造钻石技术诞生,如今,人造钻石已经能在各个方面媲美天然钻石。

据权威机构 IGI 提供的检测数据,从净度、颜色、切工到克拉重量,优质人造钻石与同级天然钻石已难分伯仲,即便是专业人士,肉眼也难以分辨。

更令人咋舌的是价格:3 克拉的天然钻石动辄 20-50 万元,而相同规格的人造钻石仅需 1 万元左右,价差达到 20-50 倍。在科技进步的引领下,钻石开始告别"高高在上",走向大众化。

与此同时,新一代消费者的观念也在悄然变化。千禧一代追求个性化体验,不再盲从传统观念。他们更关注性价比,质疑昂贵的钻戒是否物有所值。

“90 后"消费者王晓曦就表示:“我宁愿把钱花在蜜月旅行上,留下难忘的回忆,也不愿买一枚养在保险柜里的钻戒。" 此外,可持续发展、环保、道德消费等新兴理念也让钻石的光环逐渐褪色。

在非洲,因开采钻石而引发的贫穷、环境破坏、暴力冲突等问题,令人不安;相比之下,零碳排放的人造钻石无疑更契合新时代的价值取向。

传统钻石巨头的"至暗时刻"

曾经,凭借对原石渠道和销售渠道的垄断,传统钻石巨头一度成为市场的王者,但如今,他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戴比尔斯,这家钻石业的"霸主",2020 年的销售额锐减至 29 亿美元,同比下滑高达 32%。

同年,历史悠久的英国奢侈品百货 Harrods 宣布终止其 180 年的钻石柜台业务,转而将黄金时段让给了人造钻石品牌 Lightbox。

在香港,2020 年钻石首饰的总销售额下跌 27.2%,创下自 2003 年相关数据统计以来的最大跌幅。巨头们正面临着多重压力的“围剿"。

新冠疫情的突袭,加剧了传统钻石行业的窘境。在疫情的影响下,钻石开采、加工、销售等环节均受到冲击。

据统计,疫情期间,印度九成的钻石加工厂停工,约 5 万名工人返乡,产量骤减。而线下实体店的关闭,也让钻石的销量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 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天然钻石数量同比下降 45.8%。此外,由于钻石属于高价低频的奢侈消费,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的大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欲望均有所下降。

面对接踵而至的危机,传统钻商开始寻求转型求生。戴比尔斯开始涉足合成钻石,推出了"Lightbox"品牌;历峰集团也于 2019 年投资了实验室培育钻石公司 Atelier Technology。

然而,这一转型举措于事无补。戴比尔斯的合成钻石业务尚未盈利,且规模远不及中国合成钻石巨头。惠誉评级公司将其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认为其转型策略收效甚微。

而历峯集团在投资后的一年内就草率"退出",将股份全部出售。这表明,传统巨头虽然意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但受制于路径依赖,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华丽转身"。

中国人造钻石的"华丽逆袭"

当欧美巨头还在困顿中挣扎时,中国的人造钻石产业却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河南,曾经以农业闻名,如今却成了世界人造金刚石之都。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人造钻石的产量突破 300 亿克拉,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63%。而促成这一傲人成绩的,是中国几代科研人员的接力奋斗。

中国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1963 年,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张劲夫率先倡议"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造金刚石的研究"。

随后在郑州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所。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于 1966 年成功合成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

此后数十年,中国科学家攻克了触媒剂配方、高压高温设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逐步掌握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诀窍"。进入新世纪,依托日臻成熟的技术、不断扩大的市场、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人造钻石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0 年,中国人造钻石的年产量仅为 30 亿克拉,到 2020 年,这一数字飙升至 300 亿克拉,十年间增长了 9 倍。

中国人造钻石的崛起,引起了欧美同行的恐慌和抵制。2019 年,美国钻石协会联合多家机构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人造钻石必须在销售时明确标注"实验室培育"字样,以示与天然钻石的区别。他们还污蔑中国的人造钻石破坏了市场规则。

然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态度却与之相悖。他们早在 2018 年就取消了"天然形成"作为钻石定义的限定条件。

在一份声明中,他们明确表示,"从地质学角度看,实验室培育的钻石和天然钻石一样,都是货真价实的钻石,只是形成方式不同而已。"这无疑是对人造钻石的"正名",也是对抵制者们的当头一棒。

市场竞争

"物美价廉"是人造钻石最强有力的竞争利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瑞萍介绍,一克拉的天然钻石价格在 5 万元左右,而同等品质的人造钻石仅需几百元。如此巨大的价差,足以让大多数消费者心动不已。

有机构测算,随着人造钻石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价格还将进一步下降,到 2025 年,将比天然钻石便宜 90% 以上。可以预见,人造钻石将深刻重塑钻石消费市场。

在价格的驱动下,更多的年轻人将加入钻石消费的行列,钻石的消费频次也将明显提升。有分析预计,到 2035 年,人造钻石的市场份额将达到 20%-30%。

面对这一势不可挡的新兴力量,传统巨头们显得颇为被动。除了参股人造钻石初创公司外,戴比尔斯还采取了降价销售的策略,将部分天然钻石的价格下调了 10%-15%。

但在降价的同时,其利润率也随之下滑,2020 年已降至个位数。更为致命的是,降价并未阻止市场份额的流失。

有分析师指出,面对高达 90% 的价差,10% 的降价杯水车薪。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加速天然钻石神话的破灭,让更多消费者转向人造钻石的怀抱。

此外,一些钻商尝试打"情怀牌",号召消费者购买"真爱"的象征。但在理性消费、个性张扬的新时代,这种做法恐怕也难以奏效。

市场格局正在加速演变,中国品牌正迎来"C 位出道"的机遇。目前,中国已崛起为全球最大的钻石消费国。据贝恩公司发布的报告,2020 年,中国市场的钻石销售额达到 660 亿元,同比增长 0.2%,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正增长的市场。

在人造钻石领域,中国更是当仁不让的领跑者。“中国智造"正凭借极高的性价比和品质口碑,加速扩张全球市场。2020 年,河南省人造金刚石出口额达 8.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8%,出口市场遍及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中国有望引领全球人造钻石消费的新风尚。

结语:

钻石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去魔化"的变革,高科技将推动其走向新的未来

在这场变革中,传统巨头与新兴势力分庭抗礼,"去魔化"成为关键词。人造钻石正在撕下天然钻石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纱,将其拉下神坛,回归商品的本质。

而传统巨头则需要告别垄断营销的旧思维,以创新驱动发展。

归根结底,科技进步是这场革命的根本动力。新技术不仅催生了人造钻石,也为天然钻石的开采和加工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渗透,为钻石产业链各个环节创造新的可能。

未来,或许我们不仅能在实验室"印刷"钻石,还能利用区块链实现钻石的"身份证"管理,让每一颗钻石的来源都清晰可溯……创新正在重构钻石的商业逻辑,铺就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在“钻石恒久远"的寓言走入历史的同时,钻石行业正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助推下,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价格大跳水!公司遭重创!“全美第二大”,申请破产!负债4400万美元

潇湘晨报——5万一克拉的钻石在中国跌到白菜价?外媒:中国制造破坏行业秩序

0 阅读:0

志楷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