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酒为醴,烝畀祖妣:剖析蒙汉文化交汇之下特殊的元朝祭祀方式

云鹤观史 2023-02-13 14:17:13
引言

众所周知,元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

当时的蒙古帝国无疑是武力值空前强盛的国家,但是无论蒙古的骑兵如何凶猛,疆域如何开阔。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打败,蒙古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

由此看出,一个朝代的衰败,往往是因为内因推动外因。不然一个如此强大的帝国,人家如何敢用“鸡蛋碰石头”。

一、名山都不见真形,万仞盘盘入沓冥

在经济方面,蒙古族是一个不重视农业的游牧民族,连年战争使得农业发展生产停滞不前。

加上当时社会上纸币的扩散,社会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一度形成了社会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况发生,这也进一步阻碍了当时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元朝还对汉族人民增加各种各样的税收,造成人民痛苦不堪、生活水平日渐低下,人民心中的不满情绪日渐增多,最终也导致元朝不断爆发人民起义。

在军事外交方面,元朝不间断的发动了侵略邻国和政权的战争,消灭大理、消灭南宋等等。

从这些战争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蒙古族十分野蛮残暴。而元朝也一直通过武力的方式,不断向外扩张掠夺他国财富,进而来满足自己征服的欲望。

在政治方面,整个元朝的社会道德败坏,元朝时期还对僧侣尤其的盲目迷信,这一现状更是直接导致了元代原始帝国大厦的坍塌。

此外,元朝的内部斗争也是接连不断,皇位大多数政权都是通过斗争获得的。由此可见元朝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政治的黑暗,民族的歧视和皇权的压迫,导致政治局势十分不稳定。

当朝的皇帝也不及时处理朝政,任由官员腐败堕落现象的产生,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每况愈下,由此引发了老百姓一步步的反抗。

最终元朝这个中国史上最为广阔的大帝国在短短一百年时间内,便被朱元璋一举赶回了大草原,从此被历史所淹没。

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蒙汉交流发展

但是元朝也并不是什么贡献都没有,最为突出的就是,当时的元代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

当时汉族和西北的各少数民族在文化上也是互相学习,汉族和西北地区对于好的文化积极吸收学习,对于自己地区的不好的文化及时进行了调整与改进。

而元代时期,很多蒙古的贵族们也想要来到汉族这边为官,想要了解汉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时间长了之后,这些蒙古贵族人大多数也就已经逐渐适应了汉族的生活,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再返回草原了。

于是一部分蒙古人就开始选择在汉族定居,并且努力学习汉族人的农耕技术。这一部分的蒙古人也有人会选择和汉族人民通婚,最终结为姻亲。并且当时蒙古人在吸收文化的同时,也推进了蒙古文字的创造。

当时元世祖还授权给藏族人民八司巴,让他根据藏文字母按照汉人方块字的格式创造“八司巴字”,也就是—蒙古新字。这种文字的创作是当时维吾尔族、藏族文化交流最好的例子。

汉族文字也对当时的蒙古新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些也为后世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移居内地的蒙古人在战争结束后,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也不得以在汉族地区的发展水平上去寻求新的统治工具,他们也需要爬上更新一级的阶梯。

当时很多人还接受了汉族儒学家的影响进而使自己也变成一位儒者,更有很多人会专功于文学,最终成为了著名的诗人或者文学家。他们的作品还曾盛极一时,有的甚至流传至今。

他们所创造的诗词还融合了先秦和汉代的诗词,这也使得许多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除此之外,当时很多蒙古人会选择通过蒙古语的拼写来教授贵族子弟,这一做法在当时也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赏识。

另外,元朝时期西北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也随他们移居内地而对汉族产生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祖国科学文化艺术宝库。

西北各民族的史学家还参与了《辽史》、《金史》、《宋史》的编纂工作,因此他们对于祖国史学的发展是也有着很大贡献。

当时西北各民族的翻译家还把大量的外文佛教经典翻译成汉文,或者把当时汉族的一些与儒学相关的历史著作儒学翻译成少数民族的文字,方便双方对儒学典籍的学习,进一步促进的各民族人民的文化大交流。

此外,我们都知道国家祭祀是中国古代五礼制度之首,也是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

当时人们祭祀的对象也是心中最神圣的“天”,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祭祀早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头就有了。

而发展到当时秦汉时期,国家祭祀活动的也成为了最重要物质载体和实物在线,对于生化秦汉的礼制、秦汉的政治文化、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祭拜祖先阡陌长”元代的郊祀仪式

从秦汉时期发展到元朝,祭祀也最终成为了蒙古族的重要风俗之一,忽必烈继位之后,元朝每年都会在上都举行祭天仪式。蒙古族特别重视祭祖,忽必烈更是在1266年的时候在上都建成“太庙”。

当时忽必烈对于祭祀的实施基本上还是按照汉族传统礼制进行祭祀,但是也保留了浓厚的蒙古族祭天、祭祖的传统。在蒙汉交流时期,元朝的郊祀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动和发展。

元代还会将各种宗教的祭祀仪式、郊祀都视为祭天仪式。在祭天的过程中,蒙古人还在部分地区试行了汉地礼乐。严格意义上来说,日月山祭天称不上是郊祀,他在当时的影响也是十分有限的。

当时祭祀所用的酒品,元朝一方面会按照中原的礼制使用“酒齐”,也就是按照酒的清浊程度不同分为的五种酒。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了具有草原特色的马奶酒,以及当时宫廷中所流行的葡萄酒。

但是就是最为核心的仪式还是“进熟”,也就是三献官向昊天上帝进献食物,三上香、三祭酒。

到了元朝十二年,三祭酒也是按照中原的礼制施行的。忽必烈在位期间,他的统治体制都是以蒙古为核心。

洒马奶祭祀长生天,也是当时大蒙古国最高规格的国家礼仪。因为当时祭祀的人们会信仰心中的一个“天”,那么每个人心中所崇尚的“不同”,自然最终这个郊祀也不能成为国家祭祀环节中的主要核心。

虽不能成为国家仪式的核心,但是郊祭其实是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的形式之一。

从周朝开始就分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等。而郊祀也是周代最为隆重的一种祭拜仪式,他属于自然崇拜的一种。

郊祀其实也反映了当时古代人民对上天的敬畏,更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来自何处有着根源性的追溯和向往。忽必烈继位之后,元朝定都燕京后就是开始实施郊祀。

随着后来统治者对于中原礼乐文化了解逐渐加深,郊祀制度也在慢慢完善丰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为了祈求神明庇护以及今后福气的发生,很多百姓都愿意去参与郊祀仪式。

这对元朝当时郊祀仪式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这些郊祀仪式的举行还是当朝的统治者为了实现他们心中的政治目标。

在现实政治中宣扬郊礼乐也只是皇权合法性的象征作业,当然也是当时元朝在位时期各个皇帝推进祭祀的直接动力。

当时元朝蒙古文化的观念,对于当时的郊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是导致了元朝郊祀制度进展比较缓慢,另一方面时间一长其实也丰富了郊祀制度的内容。

当时的郊祀制度和意识中都加入了具有草原特色的牲品和酒品,采用蒙古传统宰杀牲品的方式,这些都是在中原制度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当时古代国家祭祀的活动通常在郊外举行。从西周以来,郊祀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化的发展趋势。

汉武帝时期更是出现了历史上最为鼎盛的祭祀盛景,汉武帝也是亲临雍正郊外祭祀次数最多的皇帝。虽然到了汉成帝时期,执政集团上层对当时的政策有所争议,但是最终这个祭祀相关的政策仍然得以保留。

而如今我国的文献记载中也证明了当时古代国家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时,都是由于各地提供祭祀需要的有关物资。古人当时还会考虑保存强健的马匹来满足实际的需求,用弱小的马匹满足祭祀的用途。

结语

当时在郊祀中对于马匹的选择也体现了当时古人的智慧,也符合当时古人注重实用的原则。并且当时元代在对祭祀的地点进行选择的时候,也是十分的严谨。这其中也蕴涵着当时朝代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地形地貌、传统规矩等内容。

这些往往能够被后世所借鉴,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祭天仪式对文化发展传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而这些重要举措的实施也保证了最终祭祀活动能够如约举行。

而当时元代蒙古人的各种祭天仪式,也体现出当时蒙汉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到元世祖末年时期,朝廷对郊祀也有了一定的筹备工作,因此也为元成宗即位时举行郊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