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配为人父母。”
当《知否》播出时,顾廷烨对蓉姐儿和昌哥儿截然不同的态度,一度让观众议论纷纷。同是朱曼娘所生的孩子,为何蓉姐儿能在盛明兰的庇护下,最终成为侯府大小姐,嫁得如意郎君,而昌哥儿却被亲爹亲手抛弃,甚至落得客死异乡的下场?
有观众为昌哥儿鸣不平,认为顾廷烨太过薄情,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愿认回;也有人觉得昌哥儿的悲剧,根本不是顾廷烨造成的,而是朱曼娘一手酿成的苦果。那么,昌哥儿的命运是否真的无可更改?蓉姐儿又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最终逆风翻盘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嫡庶之争”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孩子命运”**的现实寓言。
蓉姐儿的幸运,不只是因为她进了侯府
蓉姐儿的起点并不高,她不是嫡女,母亲朱曼娘更是个心机深重、狼子野心的女人。可她有一点比昌哥儿幸运得多——她早早地被送进了宁远侯府,远离了母亲的掌控,也远离了那种扭曲的母爱。
刚进侯府时,蓉姐儿的处境并不好。她没有父母的庇护,身世尴尬,府里的下人不把她放在眼里,连她自己也活得小心翼翼。她对盛明兰充满敌意,拒绝喊她母亲,甚至对所有人都保持警惕。她从小缺乏安全感,习惯了被忽视、被冷落,以至于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
但盛明兰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看得出来,蓉姐儿不是天生冷漠,而是被迫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她没有逼迫蓉姐儿亲近自己,而是用耐心和行动,一点点温暖她的心。她给蓉姐儿安排了可靠的嬷嬷,亲自过问她的生活起居,甚至为她争取到上学的机会。
这一点,至关重要。
教育,改变了蓉姐儿的命运。
在书院里,她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她开始理解,自己虽然是庶女,但只要足够优秀,就能赢得尊重。而盛明兰的宽厚和公正,也让她逐渐放下了戒备,真正把盛明兰当成了嫡母。
最终,蓉姐儿不仅稳稳地站住了脚跟,还凭借自己的聪慧和端庄,赢得了一个体面的婚姻。她嫁给了新科进士常年,成为正妻,从此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
她的逆风翻盘,不仅仅是因为她进了侯府,更是因为她遇到了一个愿意教她、愿意保护她的人。
昌哥儿的悲剧,从他被朱曼娘带走那一刻就注定了
相比之下,昌哥儿的童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朱曼娘对儿子的态度,与其说是母爱,不如说是利用。她把昌哥儿当成了自己的筹码,试图靠着这个儿子重新攀附顾廷烨,甚至不惜带着他四处奔波,让他吃尽苦头。
如果她愿意放手,让昌哥儿回到顾廷烨身边,或许昌哥儿还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过上平稳的生活。但朱曼娘偏偏不愿意,她一边怨恨顾廷烨无情,一边又死死地抓住昌哥儿不放,一步步把儿子推向深渊。
她让昌哥儿活在仇恨里。
她告诉昌哥儿,他的父亲抛弃了他们,盛明兰是恶毒的女人,那个嫡出的弟弟才是他们的敌人。她用这些话,灌输给昌哥儿一种错觉——他必须斗,他必须争,否则他什么都没有。
而顾廷烨呢?他其实并不是完全不管昌哥儿。他曾经想过接昌哥儿回府,趁他还小,好好教养他。 可惜,时间拖得太久了,昌哥儿已经被母亲洗脑,性格也逐渐定型。
他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改变的孩子了。
顾廷烨担心昌哥儿的存在,会威胁到盛明兰和他们的嫡子团哥儿。他害怕昌哥儿在生母的教唆下,成为一个充满仇恨的孩子,最终走向极端。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看似冷酷的决定——彻底放弃昌哥儿。
“此生此世,昌哥儿都不会入顾氏族谱,叫他自己另立门户罢。”
这句话,彻底断了昌哥儿回归侯府的可能。
最终,昌哥儿随朱曼娘四处流浪,因劳累过度,病死在半路上。他短暂的一生,根本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母不同命,孩子的未来其实早已写在父母的选择里
蓉姐儿和昌哥儿的结局,真的只是因为“嫡庶之别”吗?其实不然。
真正决定他们命运的,是他们的母亲。
蓉姐儿虽然出身卑微,但她被送入侯府,遇到了盛明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最终拥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而昌哥儿,虽然是男孩,在那个时代本该更受重视,但他被朱曼娘拖入深渊,被母亲的野心所累,最终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仅仅是一场家庭悲剧,更是一个值得现实深思的故事。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一个好的父母,能够给孩子提供成长的土壤,而一个糟糕的父母,则可能亲手毁掉孩子的一生。
所以,顾廷烨到底有没有错?
他确实是个合格的侯爷,甚至是个合格的丈夫,但未必是个合格的父亲。他的放手,或许是现实的选择,但对于昌哥儿而言,却是致命的打击。
蓉姐儿的幸运,昌哥儿的不幸,其实早在他们幼年时,就已经被决定了。
那么,你如何看待顾廷烨的选择?你认为昌哥儿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