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口碑炸裂的古装家庭剧中,若要盘点那些让人“破防”的角色,心机深沉的王若弗、心狠手辣的小秦氏一定榜上有名。
但今天,我们不聊这些银屏上熟悉的“反派”,而是聚焦小沈氏——一个看似不起眼,却让观众五味杂陈的小人物。她的命运,既是编剧笔下的一场深刻隐喻,也是古代女性婚姻困境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从那句经典台词开始:“我嫂子,她有身孕了。”
事实证明,小沈氏的复杂情感背后,藏着一段既荒唐又现实的故事。她的嫂子张桂芬,原是京城顶级世家嫡女,和忠敬侯郑家的婚事几乎板上钉钉。
然而,命运的车轮因为皇权的介入彻底偏转。小沈氏“截胡”了这桩金玉良缘,取而代之嫁入了郑家,而张桂芬则被迫成为她哥哥沈国舅的填房。
这段“因皇命而起”的错位婚姻,不仅埋下了两人此后矛盾的种子,也让观众对小沈氏这个角色的命运展开了深深的思考。
小沈氏是个“命好”的人。她父母早逝,却因皇后姐姐和将军哥哥的庇佑,从小养尊处优。她的婚姻,更是踩在张桂芬精挑细选的“福窝”上,嫁入了京城名门郑家。然而,命好不等于能力强,命好也不等于值得同情。小沈氏的婚姻虽光鲜亮丽,却揭开了她性格中怯懦、自私的一面。
最让人不适的是她对张桂芬的态度。明知自己“抢”了对方精心挑选的婚事,小沈氏非但没有一丝愧疚,反而对张桂芬百般苛待。
她曾为讨好邹姨娘,故意在嫂子面前冷嘲热讽;甚至在张桂芬怀孕时,吐露了一句颇具讽刺意味的话:“她与我哥哥情分那么淡,还能怀上;我和相公感情这样好,到这会儿还没有,老天爷真不眼!”
这句话,既是对嫂子的嫉妒,也是对自己“命运优越感”的一种自我安慰。可观众看到这里,却只觉得荒谬和心寒。
那么,小沈氏为何会如此“拎不清”?从性格层面看,她是个被宠坏的小姑娘。无论是在娘家还是郑家,她都习惯了被人呵护、纵容,甚至连郑家的长嫂郑大夫人都对她百般包容。
然而,这种过度依赖的性格,也让她缺乏独立面对现实的能力。当张桂芬因妾室陷害导致早产,沈家陷入舆论风波时,小沈氏吓得卧床难产,险些一尸两命。她的怯懦,从来不是因为真有多大的压力,而是因为缺乏扛事的能力。
不过,评价一个角色,不能只看表面。站在她的立场上,她的行为也有其逻辑和无奈。
作为一个皇命下的婚姻“受益者”,她很清楚,自己在郑家的地位并不牢固。她的丈夫虽对她温柔体贴,但她始终对张桂芬心怀戒备。
因为她明白,张桂芬的出身、教养、能力,样样都比自己“配得上”郑家。她害怕被比较,害怕被抛弃,甚至害怕自己“德不配位”的事实被戳穿。
这份恐惧,甚至延续到了她的下一代。小沈氏生下一个女儿,从此开始“四处相看女婿”。她的标准很简单:女儿既要嫁得好,还要不辛苦。
可惜,明兰看不上她的女儿,张桂芬也不会接受她这样的“姑表亲家”。命好一时,终究不能好一世。小沈氏的女儿,最终成了她能力不足的牺牲品。
作为观众,我们对小沈氏的评价,往往夹杂着矛盾的情绪。
一方面,她确实是个“无害”的角色,既没有心机深重的算计,也没有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狠辣;但另一方面,她的自私与怯懦,又让她显得格外“讨人嫌”。尤其是在充满强者生存法则的《知否》世界里,小沈氏的“无能”,成为了她最大的原罪。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小沈氏的故事并非完全不可取。她的命运,恰恰提醒我们——“好命”不是永恒的资产,能力才是抵御风浪的根本。”从盛明兰到张桂芬,这些真正“能扛事”的女性角色,无一不是靠着智慧和努力,才能在权谋与情感的双重夹击下站稳脚跟。而小沈氏,则成了那个“靠别人奋斗,自己享福”的反面教材。
《知否》是一部爽剧,但也是一部烧脑剧。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女性的婚姻困境,也深刻揭示了“命运”的残酷逻辑:命好不等于活得好,能力不足的人,即便一时得意,也终究会被时代淘汰。小沈氏的故事,或许并不复杂,但它却以一种朴实而真实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命运”这一永恒话题的另一面。
写到这里,不禁想问:如果你是小沈氏,面对这份“被恩赐”的命运,你会如何选择?是安于现状,继续依赖别人的庇护?还是努力提升自己,争取匹配命运的馈赠?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我们一起聊聊这场关于命运的讨论。
而小沈氏对张氏的敌意,就是沈家甚至郑家不满意张氏不顾实际情况乱清高的态度。张郑联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必定不能成,不过是当时邕王兖王相争张家郑家避祸的借口,所以二人婚约各种波折。新皇登记,很快就传出赵宗全想要撮合顾二和张氏,弄的顾二火速娶了盛家明兰。郑家人也好顾二也罢都视张氏为烫手山药能避就避,偏生出身顶级军事世家的张氏半点政治觉悟也无,赐婚沈兴新以后不光不顾沈家火山口的危机,反而一副怨怼清高念念不忘郑家小将军的做派,郑家人不恨死她才有鬼?张氏是想要嫁郑家好儿郎,人家郑家从来就不想娶啊!娶了张氏,那么张家郑家势必有一家退出军事圈子,试问谁退?如今好容易沈家被迫嫁妹妹娶张氏,大家稍微松一口气,同时也是张家郑家借联姻沈家一步到位投资赵宗全以及恒王父子两代,结果就一个张氏游离两家安生立命的状况外,各种自怜自怨给大家拉仇恨,那么也就别怪郑家沈家借小沈氏卖蠢收拾张氏了。小沈氏从来就没抢了张氏所谓的好姻缘,不过是张氏自己看不透罢了。
又是一个只看内宅争宠不看外部政治环境来YY的分析。小沈氏莫名其妙的感觉对邹家的好感哪里来的?没有大邹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洗脑引导,小沈氏怎么会对邹家还有小邹氏好感连连?而大邹氏临死都要留下不准儿子嫁娶邹家人的遗言,可见邹家之不堪,可是沈皇后还有沈从新都没人给小沈氏分析过利弊,这里面真的是宠。为什么郑家沈家都只管一味“宠”她却没一个人来推心置腹的引导她,明摆着这两家都是心照不宣的利用她,看着她卖蠢来去皇帝疑心,因为小沈氏各种卖蠢,她越是上蹿下跳越符合沈家郑家对皇帝的表态,所以两家人只管看着她卖蠢,甚至不惜等她卖蠢后再帮着收拾善后,然而小沈氏是被利用完了,她儿女也因为她的蠢被坑了,好处却让沈家郑家得了,所谓沈家郑家都在对她“纵容”,不过是为了心里好受补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