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期,大清朝仍然沉浸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旋涡之中,尽管当时已经开始出现各类新思想的冲击。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金韵梅,一个未来的女西医诞生了。
一、父母双亡,遇上贵人
不过,从命运的遭遇上来看吧,她的诞生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喜庆的事情,因为在她三岁的时候,父母接连去世,她与哥哥就成为了孤儿。在那样一个混乱年代,一个三岁的孤儿,未来可想而知。
但好在金韵梅比较幸运,她被美国来的一对传教士夫妇收养——麦嘉缔夫妇。麦嘉缔既是美国的传教士,也是一名出色的医生,于人性上,他也是一个十分善良之人。因为麦嘉缔夫妇一直未能有孩子,他们便收养了很多孩子,而金韵梅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因为麦嘉缔夫妇的存在,金韵梅的人生轨迹也从此改变。自此之后,金韵梅便一直跟着麦嘉缔夫妇,在日本和美国两地来回,至于中国,只能算作她深深怀念的根了。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她小小年纪就掌握了汉语、日语和英语三种语言。
这也将为她日后前往美国的学习,打下基础。10多岁的时候,金韵梅提出了自己未来的志向,一名出色的医生,而且是一名要扎根在中国的医生。或许是因为多年以来受麦嘉缔的影响,或许是她始终忘不了父母幼年生病而死的场景。
18岁之际,麦嘉缔夫妇资助金韵梅前往美国学习。她是幸运的,因为不久之前美国才颁布了限制中国人前往美国留学,而金韵梅却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留学的机会。自然,其中麦嘉缔夫功不可没。
二、从未忘记中国
在美国学习期间,金韵梅是唯一的中国留学生,而且还是一名女性,难免在某些方面会受到歧视。但是这些歧视,对于金韵梅来说没有丝毫影响,因为她很清楚自己此行的目的,何况在毕业之际,她就与已经用一等荣誉碾压了学院中的其他学生。
毕业之后,金韵梅在美国的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一方面是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前两国之间的来往不是太顺畅。几年之后,金韵梅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国之路,她想要将自己所学带到中国。
回国之后,金韵梅先是进了一家教会医院,随后更是自己开办了一家诊所。但是,当时的中国对西医的认可度并不是太高,何况这金韵梅还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小姑娘,理想中的治病救人并没有实现。
就在这时候,麦嘉缔与金韵梅患上了疟疾,不得不关掉医院前往日本养病。当然了,在进行事业的同时,金韵梅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她的丈夫是一位西班牙男士,虽说性格不错,但两人终究还是有差距的。
这位西班牙男士自小接受纯正的西方教育,而金韵梅虽然是跟着麦嘉缔也是接受的西方思维的教育,但麦嘉缔从未限制她的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韵梅大概是个中美合体。当然,后来金韵梅也曾说出,自己既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的言论。
三、命运之艰
在日本的岁月虽然安稳,但是却非金韵梅心中所愿。在神户期间,金韵梅被当地成为时代的传奇,不仅仅因为她的医术,更是因为她是现代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但是这些荣誉和光环,并没有让她忘却自己的祖国。
这期间,金韵梅有了第二任丈夫,对方是一位音乐家。医生和音乐,一个严谨一个浪漫,大抵是非常互补的,但是在十年之后,两人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留下一个儿子跟随金韵梅生活。
随后,金韵梅将儿子安顿在美国,而自己踏上了回国之路,这位医学界的著名人物,不计前程与名利,来到了中国的一家医院任职。在当时,中国的西医医生并不多,技术好一点的就更少了。金韵梅的来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在接下来的很多间,金韵梅一直往返中国和美国之间,有时候是为了医学上的交流,有时候是为了远在美国的儿子。毕竟对于此时的金韵梅来说,自从麦嘉缔去世之后,她身边也就只剩下儿子了。
然而,命运却是有些残酷的,1918年,在世界大战胜利的前两个月,金韵梅得到噩耗,儿子死在了法国的战场上。金韵梅的儿子参加了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部队前往美国,不幸战死。
得到消息之后,金韵梅痛心疾首:这场战争和和他有什么关系!这大概是一个丧子母亲,最无奈的呼声了。
儿子去世之后,金韵梅更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医学界,更加准确地说是中国医学界。1934年,金韵梅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给了燕京大学和天津木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