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感情线有两条,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前者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后者指的是薛宝钗和贾宝玉(也有人说是史湘云和宝玉)。对于贾母和王熙凤而言,她们似乎一直都坚定地支持宝玉和黛玉的感情。
贾母是因为疼爱黛玉,这一点书中早有印证,只是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贾母性格大变,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至于王熙凤,作为孙辈媳妇的她处处讨老太太欢心,自然也站在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一方,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一、除了讨好贾母,还有自身利益
贾府的规矩,是晚辈媳妇管家,一如贾蓉的太太秦可卿照管宁国府一样,荣国府原本应该是贾珠的太太李纨管家,但因为贾珠的去世,荣国府的管家大权便落到了王熙凤的手中。一旦贾宝玉娶妻,那么管家的权利必然要交给新进门的媳妇。
对于王熙凤而言,管家并不意味着辛苦,而意味着权势。她可以借着贾琏的名义去包揽官司,可以拿着给丫头们的月银去放高利贷,一旦大权旁落,对于她这般好强精明的人必然是百般不适应。
黛玉本就身体弱,虽然有管家的才能,但若是嫁给了宝玉,贾母心疼她也未必会让王熙凤尽数交出管家权力。此外,黛玉的性格本就是孤芳自赏,生平最不爱的便是这种管家的俗世。可若是宝钗,情况就不相同了。
如果是黛玉修的是老庄之道的话,那么宝钗便是修的儒家之道。她是儒家宣扬的那种积极入世者,同样周到圆润,姑娘时便博得贾府上下众人一片夸奖。她的身体状况也很好,性格也属于争权的人,一旦宝钗入门,王熙凤手中的权利必然大幅度缩水。
因此,王熙凤坚定支持木石前盟,除了是因为贾母的缘故,也有为自己的考量。没有利益之争的友谊,才是最可靠的,一旦这份情涉及到了利益,便需要看个人的取舍了。而王熙凤,绝不是那个为了真情可以舍弃利益的人。
二、打趣黛玉,宣示主权
王熙凤是何等精明的人物,若是没有得老太太一点暗示,怎么偏偏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家做媳妇?”
王熙凤可不是没有分寸的人,她的所有玩笑都是在礼教范围之内的。若说这只是闺阁女儿的玩笑,恐怕事情还没有那么简单。借着宝钗在场,故意打趣黛玉和宝玉,搞不好就是贾母的暗示,让王熙凤心领神会故意帮黛玉打一下擂台。
王熙凤作为王家的女儿,和王夫人站在一边似乎理所应当,可别忘记了,若是连王夫人都向着宝钗,等她入了门,至少在贾政这个府里的事务,她就一点都沾不上边了。一直都在当家的人,忽然来了个人要来分一杯羹,若说凤姐不会对此有算计,恐怕谁也不会信吧。
所以她抄检大观园,对黛玉的潇湘馆检查一番,却避开薛宝钗的横屋苑,只说“没有检抄亲戚的理儿”。一个是养在府里的贾母的外孙女,一个是王夫人的亲戚,明明白白的礼数,虽然得体,也看得出王熙凤隐藏的那么一点点的排斥。
毕竟,若只是亲戚,母亲兄嫂都在外面有家宅,哪有宝钗在大观园里常住的理由呢?而宝钗也是知礼数的,得了信便立刻搬了出去。若是凤姐儿真的亲近薛宝钗,必然也能为她谋个好由头,不至于让她不得不搬家啊。
三、除了私心,还有看着长大的情分
对于王熙凤而言,宝钗算是表妹,虽然亲戚之间不至于算计到这般地步,但也未尝不能有半点私心。王熙凤虽然可以借着老太太的关系,跟黛玉套近乎,可也不需要宠溺她到那般地步。
有人推断,按照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联姻来说,王熙凤的母亲也极有可能是贾府出来的女儿,算着亲戚也不至于和宝钗差太远。这种说法虽然没有明面上的理由,可未必没有这种可能。因此,单纯从亲戚关系上偏帮宝钗的可能性就更不大了。
此外,对于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王熙凤是看在眼里的。因此,在两人吵架之际,她还宽慰贾母说不碍事的,两个人再怎么吵都分不开。但因为贾母的缘故,每次说和的人还是王熙凤。
所以,宝黛之间的感情,算是她一点点看在眼里成熟的感情,就算出于某种保护的心思,她也会更偏向于黛玉和宝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