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以血惊醒国人,父亲却在官位上不为所动,终究亲情难敌利益

娱乐报姐 2022-12-16 12:09:17

凡变革都需要流血牺牲,于是,谭嗣同在戊戌变法之时放弃了逃亡的机会,选择了以鲜血的方式来惊醒国人。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这或许达到了些许效果。但当谭嗣同倒在血泊之中的时候,他的父亲却正在急着撇清关系,如何不讽刺?

一、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戊戌变法中,最为出名的除了带头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大抵就是这个失去了生命的谭嗣同了。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人中,谭嗣同的家世虽然算不上是最好,但也是变法的人群中数一数二的富二代。

谭嗣同的父亲是谭继洵,在当时居于湖北巡抚和湖广总督的职位。放在现如今,大概就相当于掌管这湖南湖北两大地区的省长,在封建时代绝对是属于封疆大吏式的人物,既掌管着辖区的财政控制着军政。

因此,作为谭继洵的儿子,谭嗣同完全是个富二代和官二代。变法于谭嗣同而言,单纯地就是为了惊醒国人,启发新思想,启发民智。但是对于梁启超和康有为来说,他们在戊戌变法中,不仅有救亡图存的目的,更是有为自己谋出路的想法。

梁启超和康有为虽然算不上穷家子弟,但是其家庭在权势上基本属于普通百姓,而当时他们也是科举考试的考生。在古代,为官要么通过科举,要么就是官二代,利用权势谋职位。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少有的捷径,那就是以突出事迹,引起当权者的注意。

大概,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变法之时,也兼了为自己谋一个光明未来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在康有为和梁启超得知,事情败露,危险来临之时,第一反应选择了逃跑。但谭嗣同却是不同的。

二、我以血荐轩辕

从家世上来说,谭嗣同完全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来谋取功名。如果他想要成为入朝为官,凭借着父亲的实力,轻轻松松。但是他却依然选择了参加正规途径,由此来看,谭嗣同本人是个正直之人。

而这位正直的人,在接受了新思想之后,他打心底里认为,封建制度误国,才会参加变法图强的运动。于他而言,这场变法就是为了救国,几乎是没有掺杂个人利益的。这也就注定了,在他为变法做出努力和牺牲之时,不会有任何犹豫。

于是,在得知慈禧准备大力抓捕变法人员的时候,他不愿意随着康有为梁启超一起逃亡,因为他想以生命做变法先驱——我以我血荐轩辕。目的和初衷是伟大的,但其最终起到的作用呢?

客观来说,我们不可否认谭嗣同的死带给国人的震撼,但这仅仅也只是震撼而已。毕竟,就连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都没有办法因为儿子而醒悟,又如何能够要求其他同样受封建思想荼毒的人呢?

其实,早在变法之前,谭继洵就曾经劝过谭嗣同,不要整天鼓捣一些新思想,有时间不如多想想如何能够在朝中占据稳固势力。以谭继洵所处的位置和他受过的教育来说,这样的思想并没有错。

三、终究是不能自保

谭继洵甚至还苦口婆心地劝着谭嗣同: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作为顽固的守旧派,谭继洵得知儿子变法之时,他十分心痛,曾经有阻止,也曾经有劝说,但最后都是无用功,谭嗣同依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其实,在谭嗣同被捕之后,谭继洵是有机会将儿子捞出来的。虽说如此变法之罪,在当时几乎相当于谋反,但只要谭继洵愿意,暗箱操作也好,正大光明认错捞人也罢,谭嗣同并非没有生还的希望。

但是此时的谭继洵在做什么呢?他不着急解救儿子,而是在忙着与谭嗣同撇清关系,曾经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但是在遇上儿子变法被捕之后,他俨然成为了一个狠心的父亲。他并非不想救儿子,只是在自保与儿子之间,选择了自己。

如果谭继洵选择了在这时候拉自己儿子一把,即便他曾经是一个顽固的守旧派,也难免会被贴上“变法思想”的标签。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谭继洵想要保住官位,他就什么也不能做,甚至还需要与儿子赔钱给关系。

在利益与官位面前,谭嗣同与父亲的亲情彻底败倒,敌不过官位也敌不过利益。但纵使是如此,谭继洵依然没能够自保,封疆大吏被革职,谭继洵也因此没过多久就抑郁而死。

谭嗣同,为变法而死,为惊醒国人而死,但是最后他却连自己的父亲都没有说服,不免有些悲从中来。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