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求门头红改绿,改完又要改回去,折腾一圈纯属脱裤子放屁
不知道审美癌晚期,还是大脑突然间宕机,红黑蓝全变“不吉利”
红色太火,让人着急上火,蓝色太俗,让人不想涉足,黑色太暗,显得有些难看

虽然都知道这在扯淡,但谁不改就没好脸色看
反正说来说去这仨色儿,和街道不搭,和夜景不配,不改那就是你得不对
绿色牌匾上站着雪王,顾客懵逼以为品牌改行
前几天,商户牌匾禁用“红黑蓝”三色登上热搜,背后隐藏着,比文盲还可怕的现象:美盲

整件事说起来就离谱
下发通知全是口头,红头文件根本没有,一问补贴说可能有,然而现在还没到手
商户大几千做的招牌,结果被上门喷漆对待,钱得自己掏,生意受影响,晚上辨识度不高,顾客懵逼找不着
然而嘴上说是指导性意见,实际执行谁敢有意见?蜜雪遭按头改色,比萨店却稳如老狗,国际连锁可以豁免,全国连锁却不能豁免,这波操作也堪称反面经典!
更骚的是城管后来改口:招牌可以改回去。合着强制换色是给广告公司冲业绩?用本山大叔的话说就是:来了事没办成,竟学会扯淡了
如今“红黑蓝”事件终于迎来了转机,工作人员登门道歉,换回费用政府承担

但网友不买账:
政府的钱是人民的钱,谁出的馊主意谁赔钱
费用应该责任人自己承担,不应该让全民承担
这些事件本质,是缺乏审美的表现,命令全凭主观臆断
把公共空间当作个人审美实验,把城市美学看成自己草稿画片
没有科学认知与专业判断,做出低级审美让公共买单

如今的社会不缺文盲,但缺美盲,现当代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先生曾说:现在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他不是文盲,但是美,他是美盲
这两天,杭州地铁口创景路地铁站火了,弧形的穹顶,突出的边缘,网友吐槽像棺材还原
1月的广州瓜地湾地铁站,颜色和造型更是深入了网友的心坎
朋友打电话问到哪了?刚进棺材,10分钟到你家
河北福禄寿酒店,不知道需不需要三叩九拜
修复后的乐山大佛,如同开了十级美颜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董小姐亲自设计的空调,外形圆柱立体,头顶粉色红花,机身星星点点,已经推出三版,3万一台的价格,咱不评判品控功能,就这颜值就这身板,有种上世纪90年代感,窗帘一拉灯一关,让人想起深夜街边按摩店,和无人情趣用品店

其实社会上的美盲现象频发,尤其是文化高的人审美翻车,这事说白了就是两方面,从小没学好,社会带偏了
现在的教育盯着考试分数,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老师天天生病,学好数理化,审美靠边站,结果不懂红配绿,配出来赛狗屁,从小到大没接触过艺术史,把色彩原理看作没用的知识,设计个东西功能挺全,意义很好,但就是丑,这也不是他们蠢,而是没人教他们,怎么用眼睛品东西
除此之外,现在刷个短视频,滤镜拉满美颜十级,白到发光红到扎眼,时间长了把人们洗脑为:这才叫美,有些人不懂美,但懂得把奢侈品产品视为美,心想着法国设计师总不能设计出掉档次的东西吧?结果你猜咋着?
两万三的胶带手镯,内衣外穿新型半裙,“红绿蓝”编织袋配色托特包,4万一件的保姆家政夹克,果然奢侈品不坑穷人,国际大牌也有审美翻车的时候,但就这也有很多人跟着买,买的不是审美,而是看起来有钱




还有些高学历精英,为了显得自己高大上,专门追捧那种“看不懂的艺术”,把一堆破铜烂铁摆一起,说这是先锋艺术,把丑硬说成高级。其实就是想跟普通人拉开距离,用“看不懂”证明自己有档次,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压根不懂啥是真的美。
就拿开头的蜜雪冰城的红招牌,老百姓一眼就认出来,你非得搞个红变绿,这不是跟大家的“习惯审美”对着干吗?

审美说白了就是让人看着舒服,让人心里得劲。好的审美尊重老百姓的习惯,尊重人家的品牌,得让城市看着有烟火气,而不是靠权力硬改、靠知识硬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