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顾客剩菜清洗之后倒入炒锅,把隔夜牛肉滴红色素端上餐桌,我以为逆天的只有千年老油,没想到惨遭杨铭宇背戳(刺)

杨铭宇黄焖鸡几家加盟店,堪称节约标兵,顾客吃剩的菜,直接回收清洗再加工,端给下一拨客人,怪不得有人反映配菜入味,原来是把厨余垃圾扔进了顾客的胃
隔夜食材发酸变质?一勺色素返老还童,发黑牛肉瞬间鲜嫩多汁,这手艺不申请食品创新专利真是屈才
健康证?不存在!主打一个贴心降低就业门槛,充分体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包容精神,加盟店日常操作全靠自觉,总部巡查如同都市传说

自打杨铭宇事件网络发酵,一度冲上了热榜第二,评论区网友直接破防:一直以来我以为他们说别吃黄焖鸡是因为预制菜,现在才知道是回锅菜一边赚着快餐钱,一边击碎打工人的食品安全突破做饭底线!真想把这些肉塞奸商嘴里尝尝自家鸡的咸淡很有可能拼好饭就是这么来的




然而媒体一曝光,总部立马发声明:关闭!整改!培训!动作快如偶像塌房后的道歉信,充分展现知错能改的优良传统,可惜啊可惜,这种公关水平令人发笑,看看隔壁的海底捞,不仅10倍赔偿,而且饭钱全包,撒尿的始作俑者也没放跑,就算未成年才17岁,也要把他们告,先不说消费者买不买账,但人家态度十分周到
面对杨铭宇的道歉,网友评论一针见血:它可能不是知道错了,而是知道再不处理就凉了

2024年成都炖老鼠事件,郑州20人疑似食物中毒,都把它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今色素牛肉+口水香菇的组合拳,印证了网友的调侃:黄焖鸡的鲜,是科技与狠活的联名款,这种预制菜+回锅肉的双重操作,让黄焖鸡从国民快餐沦为生化实验
曾有人采访过外卖员,什么饭菜最好不要点,黄焖鸡第一个上榜,炸鸡紧随其后,还有饺子、粥、轻食,很多店家主打一个降低成本提升利润,而暗访视频中店员那句:吃出问题算饭店的,更是暴露了整个链条的集体麻木

某知名快餐连锁店被爆出,通过更换标签给过期食材续命,而它早在2012年的315,就被点名此类违规操作
多家黑心窝点将马肉或廉价母猪肉,冒充驴肉销往全国
某水果专卖店用腐烂的水果,冒充高端果切
为什么门店宁愿过期变质食材?难道不怕口碑翻车吗?这就得说说特许经营模式了1.吸血式抽成,加盟费10-30万,营业额抽成5%~15%,强制供应链利润食材加价,导致加盟商实际利润率奇低,从而在食材上下手降低成本2.监管空心化,总部督导流于形式,门店监管全靠自身,检查前通风报信,临时购买合格食材应付,成了行业潜规则3.底薪陷阱,许多加盟店员工,时薪9-12元且无社保,连店里饭菜都吃不起|4.健康证黑市,不用体检不用到医院,中介收费几十上百一张,官网可查,分分钟出证

曾有调研显示,68%的受访者更喜欢到连锁店就餐,一个是味道有保障,不会出现一个餐厅一个味,另一个就是连锁品牌规范,更健康又卫生,当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此次杨铭宇事件过后,我们都以为避开了街边小店的潲水油,却掉进了连锁品牌的回收锅,寻思着预制菜至少是干净的,但回锅菜连生产日期都不敢想,加盟模式的僵尸肉+回锅汤+假健康证组合,已将食品安全异化为赌命游戏。
在这个AI发达的年代,各种炒菜机器人逐一上线,很多人认为,机器炒菜没锅气,AI炒得没味道,但这些和食品安全对比哪个更重要?传统饭店的差评中高频出现,饭里吃到钢丝球,是鸭肉不是老鼠头,当人类后厨还在优化成本时,AI已经开始审视食品安全,当人类后厨还在争论预制菜vs现炒时,AI已经100%可追溯的食材链

当黄焖鸡的油腥气混着色素的勾兑,侵蚀的何止是食客的肠胃?这一勺回锅汤里,炖着连锁品牌对国民快餐的傲慢,煮着监管体系对信任溢价的透支。被回收的香菇在陌生人筷尖上辗转;染色的牛肉终成打工人反胃的根源,我们避过了街头小店的潲水油,却躲不开连锁巨头的标准化恶心。
人类后厨的节约智慧,在反复试探道德的刻度。当科技已能实现食材追溯,某些商家仍在玩老鼠头变鸭脖的文字游戏。这不是预制菜与现炒的战争,而是良知与利益的对赌。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美味的黄焖鸡,而是敢让孩子舔盘子的餐饮业。当连锁品牌的道歉永远比整改快,当知错能改变成流量止损的公关话术,舌尖上的信任,终将死于每一次下不为例的侥幸。
正所谓香菇两度过唇齿,牛肉三番染赤膏预制菜嫌无锅气,哪知回锅带泪熬
吃他们家快餐的人有没有话要说?
黄焖鸡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用预制菜了,这些不良商铺用剩菜清洗后再卖,是因为预制菜这样做是发现不了的。2016年黄焖鸡都是新鲜或者解冻鸡肉做的,很难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