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粮食短缺一直是困扰非洲众多国家的难题。
然而,随着中国的农业专家带着先进的技术和无私的援助走进非洲,这片曾经的万年荒地正在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荒芜的田野到丰收的粮仓,他们告别了饥饿,甚至学会了做蛋炒饭。
中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究竟是怎样教会非洲人民种水稻的呢?为了让非洲脱贫,援非人员又付出了怎样的辛勤和汗水呢?
一、土地肥沃却经常闹饥荒的非洲非洲土地肥沃,植物、动物都很多,可奇怪的是,这里的人们却长期过着穷日子,吃不饱饭,跟饥饿斗争了不知道多少个年头。
十五至十六世纪,欧洲的殖民者们带着枪炮和贪婪来到这里,一通折腾后,非洲的农业体系就被他们给搅乱了。
原本自给自足的农田变成了专门生产原材料的地方,矿产、橡胶、木材等,都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
非洲的农民们只能跟着殖民者种这个、种那个,没法自己决定种什么、怎么卖。这样一来,非洲的农业就失去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好不容易等到殖民时代结束,非洲国家一个个独立了,大家伙儿都想着赶紧脱贫致富。
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们一股脑儿地追求工业化,好像觉得只要工厂建起来,钱就会自己飞进来。
结果农业这个基础被忽视了,粮食产量上不去,非洲老百姓还是吃不饱肚子。
粮食产量上不去,只能吃别的,非洲人的主食是芋头和饭蕉。
这两种东西不是咱们平时吃的水果,它们里面淀粉多,能填饱肚子,非洲人就把它们当饭吃。
饭蕉种起来挺容易,产量也不小,可惜它放不住,放几天就坏了,而且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营养不均衡。
于是他们开始向世界求助,西方给了非洲不少援助,可这些援助很多时候都是有条件的。
这样一来,援助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控制,非洲的饥饿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粮食大国——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中国现在已经成了响当当的粮食大国,粮食产量连续往上涨。
这几年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形势好得不得了,特别是水稻这些主要的粮食作物。
说到这背后的原因,首先是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自然条件也不错,适合农作物生长。
但更重要的是,农民们都很勤劳,再加上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这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袁隆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这辈子就琢磨一件事儿,怎么让水稻产量更高。
除了袁隆平,我国还有好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他们没日没夜地忙活,不断地试、不断地改,这才让国家的粮食生产越来越好。
你看现在农田里头,现代化的设备、技术,那是应有尽有,农业生产跟以前比起来,那可是既高效又智能。
所以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节节高升,那真的是靠了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
我们得珍惜、节约粮食,也得继续努力,让中国人饭碗里的饭,永远都满满当当的。
三、荒地变粮仓的奇迹话说回来,中国作为粮食大国,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试图控制非洲的国家,而是实打实地帮助。
尤其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如今已经种在非洲的土地上。
中非间的农业合作已经开展多年,中国的农业专家们在非洲大地上书写着一个个奇迹。
我国的农业专家们去往非洲,面对那里复杂多变的气候,他们一点一滴地开始改造农田。
他们得清理杂草、修田埂,还得想办法改善土壤。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硬是把一片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丰收的田野。
在尼日利亚,有个水稻种植专家叫王学民,他带领团队在非洲扎根了二十年。
他们手把手教教尼日利亚的人民种水稻,培育出了特别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水稻,这样一来,尼日利亚的水稻亩产量往上涨。
王学民团队不仅教农民们怎么种水稻,还建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2006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政府要给非洲援建10个农业示范中心,在三年之内搞定。
2008年,李艳萍带着湖南的专家团队,扛着杂交水稻种子,就奔向了非洲最大的海岛国家——马达加斯加。
李艳萍身为团队中的巾帼英雄,面对非洲的挑战,她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一到马达加斯加,李艳萍便与同事们全身心投入教导非洲农民种植水稻的工作中。
从最初的育苗、插秧,到后期的施肥、灌溉,乃至病虫害的防治、收割与脱粒,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那可是大放异彩,不仅为非洲解决了粮食安全的燃眉之急,更让非洲的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今中国的杂交水稻已扎根于二十多个非洲国家,非洲人民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水稻,更对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充满了敬意与感激。
在马达加斯加,他们为了感谢袁隆平爷爷,特意建了个隆平水稻博物馆,还在新版货币上印上了水稻图案。
2012年的时候,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乌干达一起开展合作。
经过中国专家的十年努力,乌干达的水稻产量翻了两番多,每公顷的产量从原来的1.5吨,涨到了7.5吨。
来源:光明网
不光乌干达,现在全球都在试种超级水稻。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别大方,给9个非洲国家送去了1000多份绿色超级稻材料,帮助他们累计推广了5.7万公顷的超级稻,最终这些水稻的产量比当地的品种提高了20%以上。
四、非洲的蛋炒饭随着水稻种植的成功,非洲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依赖进口粮食,而是可以自己种植粮食,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
更重要的是,非洲人的餐桌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中国的人民不仅教会了非洲人民种水稻,还把中国美食蛋炒饭也带到了非洲。
在非洲的许多地方,蛋炒饭如今已经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中国人教会了非洲人做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不仅满足了非洲人的味蕾,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和关怀。
这一刻,非洲人民或许才明白,为什么西方国家从不教他们技术,从不帮他们种地?
原来非洲的土地上也能种出粮食,也能吃饱肚子。如果非洲人民一直贫困,西方国家就能更好地剥削他们。
袁隆平爷爷生前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希望水稻能长得跟树一样高,他可以在下面乘凉。
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就是希望杂交水稻能种到全世界,让大家都能吃上饱饭,而今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专家们在给非洲国家带去水稻等优良作物种子的同时,更注重传授农业技术和知识。
在津巴布韦西马绍纳兰省的孜温巴地区,中国专家不仅指导村民如何种植水稻,还倾囊相授种植玉米、养鸡、养兔等实用技术。
我们的帮助改善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他们的日子逐渐红火起来。
津巴布韦的减贫示范村因此备受瞩目,其成功案例甚至荣获了第三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的殊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援助的实效与魅力。
结语:我们不仅给非洲带去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他们的粮食问题,还教他们怎么种植、养殖,给他们带去真正的发展之道。
如今的非洲,饥饿逐渐远去,蛋炒饭也成了众多人心中的美味,非洲人民的笑脸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人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非洲这片土地上得到了最美的诠释。
可某些国家,嘴上说着援助,天天让非洲国家去联合国大会演讲,表演一套一套的,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而中国一直在履行自己作为和平大国的远志,给世界贫困的地区进行帮助,并且会一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