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巧了,1949年的春节和今年一样,都是阳历1月29日。
1949年1月31日,大年初三,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三天后,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那么有人问了:为什么不在北平解放的当天举行入城式?
北平和平解放本来可以提前两天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经29小时激战,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北平的守军陷于绝境。在强大的压力和我军争取下,16日,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傅作义与解放军平津前线总前委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会面商谈,双方于21日达成《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同日,傅作义在华北“剿总”机关及军以上人员会议上,宣布了北平城内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发出了《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22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22日傅作义在协议上签字,所部8个军、25个师开始分批出城,准备接受解放军改编。当日,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任命第十三兵团司令部兼任北平警备司令部,程子华任司令员兼政委。

北平守军出城接受改编
本来,平津前线司令部计划于29日派部队进入北平与傅军交接防务,这也是北平和平解放的标志。但考虑到这天正巧是农历春节,为了不打扰北平市民过年,决定推迟两天,此任务交给第十三兵团所属第四十一军。这样,北平和平解放的日子也推迟了两天。
大年初三解放军入城接管北平防务1月31日,也就是大年初三,傅作义所部20余万人已全部开出城外(除各城门留少数士兵等待换防)。当日,第四十一军政委莫文骅率第一二一师的干部和战士,从西直门进入北平,与城内的傅作义部队交接防务并维护社会秩序。虽说是和平交接,但谨慎起见,师部要求每个连指定一个排枪里压上子弹,重机枪脱掉枪衣由人抬着,以防止意外。

解放军从西直门进入北平市区接管防务
事实上,交接防务也不是那么顺利。莫文骅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们来到西直门时,城楼上还站着荷枪的傅作义的士兵,他们拒不交出城防,说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经我严正交涉,他们才同意交接防务。” 按说,傅作义将军在10天前的1月21日就已向部下发出了《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所部也都做好了接受改编的准备,守城士兵不可能不知道,明摆着就是装糊涂,看来还是有抵触情绪。

首批解放军入城部队行进在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
当一二一师先头部队警卫营的一个排与守军交换防务后,部队开始进城。这次解放军进城并不是正式的入城式,但是解放军首次进入古都北京。入城部队排着整齐的队形,个个精神抖擞,展现出人民之师、胜利之师的风貌。沿途受到工人、学生、市民的热烈欢迎,不光是年轻人,小脚老太太都出来了,人们高兴地议论着:
“怪不得能打胜仗呢,你瞧他们那枪、那炮多棒呀!”
“哟,这些小伙子多精神,那国民党兵,一个个都跟钻炕洞的耗子一样!”
由于当时入城部队没有跟着摄影队,以后又补拍了城门换防的镜头。

解放军在西直门与傅作义部队举行交接仪式
2月1日大年初四,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和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乘车进入北平。
北平入城式选择在2月3日是有原因的为了庆祝北平和平解放的伟大胜利,欢庆北平回到人民怀抱,同时显示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平津前线司令部决定举行盛大入城式,并报中央军委批准。毛主席非常高兴,特别指示要把美国造的坦克,重型火炮都拉出来,要从美国驻北平领事馆的门口经过。
北平入城式时间定在2月3日,为什么选在这一天呢?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提到:“选择这个时间进城,也是有所考虑的。我们几个领导商量过,本来傅作义部队一出城改编,我军就可以进入北平,但考虑到当时年关将近,为了让老百姓过好年,我们宁肯推迟进城时间,作为执行好城市政策的良好开端。”2月3日是农历正月初六,传统的“破五”刚过。选择这一天举行入城式,不会过多地打扰市民过年。
入城式总指挥是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按照计划,参加入城式的部队有东北野战军(1949年3月28日改称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一师、1个骑兵师和特种兵的6个团,这6个团是摩托化炮兵第四、第五、第六团,高炮第一团,坦克团和装甲车团。
2月3日上午10点,4颗信号弹发射升空,入城式开始。最前面是军乐队,接着是装甲、坦克、炮兵、骑兵、步兵。解放军军容整齐,武器精锐。入城部队约三万多人,步兵部队携带轻武器徒步进城,机械化部队有坦克、装甲车80辆,炮兵部队展示了卡车牵引的战防炮、高射炮、榴弹炮、加农炮等。光是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就走了两个小时,里面有装甲车和数百辆拉着野战炮和防空炮的美制道奇卡车。可谓声势浩大,场面震撼。北平市民夹道欢迎,气氛热烈。

解放军入城部队在前门大街受到市民夹道欢迎
北平入城式是所有解放军入城式规模最大的那一天,登上前门箭楼检阅入城式部队的有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和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叶剑英、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等,还有从全国各地赶到的著名民主人士。后来的十大元帅有四位在检阅台上。

前门箭楼上,平津前线司令部和北平军管会领导在检阅入城部队
北平入城式,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大城市举行的入城式。这次入城式意义非凡,在全国和全世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家外国通讯社当天从北平发出的电文稿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规模空前未有,士气十分高涨,装备异常精良,实为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部队。”“中国革命方兴未艾,南京当局大势已去。”

入城部队的重型榴弹炮
北平入城式,也是所有解放军入城式规模最大的。解放战争后期,许多大中城市都举行了入城式,如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等,但规模都不如北平入城式。
为什么呢?因为北平入城式不单单标志着对北平的解放,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实际上这是对三大战役的总结,是对我军胜利之师的一次检阅,对全军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正如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的:“北平入城式是两年半战争的总结;北平解放是全国打出来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军的入城式。”

1949年2月5日,《人民日报》关于北平入城式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