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园防风林建设全知道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海南等地,那可是菠萝的盛产地。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田园,一眼望去,整整齐齐的菠萝植株就像绿色的小方阵,承载着果农们满满的希望。菠萝这作物呀,可娇贵啦,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需要充足的阳光,但又很怕大风。一旦刮大风,那对菠萝园的影响可不小。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琼海的一个菠萝种植户老张,他种了好几十亩菠萝呢。有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那风呼呼地刮,当时没做啥防风的措施。风过后,老张跑到菠萝园一看,那画面简直惨不忍睹。好多菠萝树都被吹倒了,叶子也被吹得七零八落,有些还没长大的菠萝果也被打得落了一地。老张站在地里,那脸上满是沮丧和无奈,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唉,这一年的收成算是毁了大半喽。”
咱们都知道,为了保护菠萝园,防风林的建设那是相当重要的。那防风林的树种该怎么选呢?这可大有讲究。就像广西有些林农朋友分享的那样,他们在防风林树种选择上有很多经验。比如说红锥这种冷门的树种,它长得慢,但根系特别发达,扎根深,就像个稳稳扎根在地下的大力士,能很好地抵挡强风。还有栓皮栎,它也很有特点,树皮就像厚厚的铠甲,风很难把它吹倒。另外,铁冬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树四季常绿,它不仅防风,还能在一些季节给菠萝园增添一抹生机。再有就是火力楠,它可以和周围的其他树种很好地配合,形成多层次的防风体系。
那这些树种在防风林里该怎么布局呢?比如说在海南的一个菠萝园,当地的果农们参考了一些专家建议。他们在离菠萝园较近的地方,种了一些较矮的树种,像相思树,它长得比较快,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防风屏障。然后在中高层,种上像桉树这种比较高大且枝叶茂密的树,它可以挡住高空的气流。再加上一些低矮的灌木,像簕杜鹃,它密密麻麻的枝叶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
说到这防风林的营造,在东北有位朋友给我分享了他们当初种树的一些小心得。虽然没有在种菠萝园周围,但很多原理是相通的。他说种树就像养娃,得精心照料。首先要选好苗,要选择那些根系发达、健壮无病的树苗。然后就是挖坑,坑不能挖得太浅太窄,得让树苗有足够的空间伸展根系。种的时候要把土压实,浇水也要浇透。
在防风林的营造和管理上也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在福建的一个菠萝园附近营造防风林时,刚开始大家都没有太重视管理。结果过了15天左右,发现有部分树苗叶子发黄,长势不好。后来一检查,原来是浇水不及时,土壤太干了。于是他们赶紧调整了管理计划,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浇水。同时,还要注意修剪树苗,去除那些徒长的枝条,让树苗能更好地生长,增强防风能力。
那关于防风林的防风效果怎么评估呢?在广东的一个菠萝园里,果农们在种防风林前后都做了记录。种之前,只要风稍微大一点,菠萝园里就像经历了一场灾难。风过后,掉叶、断枝的情况非常普遍。种了防风林大概一个月后,再遇到大风天,情况就好多了。经过测量发现,防风林内的菠萝植株受风影响明显减小,比如菠萝叶的摇摆幅度变小了很多。而且通过和周边没有防风林的菠萝园对比,发现有防风林保护的菠萝园,菠萝果的产量和品质明显高于没有防风林的园子。
再说说冷门的树种在不同地区防风效果上的一些差异吧。像榕树这种常见的树,在华北的一些平原地区,因为地势比较平坦开阔,榕树的防风效果就比较有限,它的树冠相对不够高大茂密,难以阻挡较强的风。但是在南方的亚热带地区,比如福建,榕树高大且树冠庞大,其防风效果就比较好。再看雪松这种在北方比较常见的树种,在南方一些多雨潮湿的地区就不太适合做防风林的主要树种,因为它比较怕积水烂根,而在北方干燥的气候下却能茁壮成长并起到防风的作用。
咱们再回到南方菠萝园这边。像广西有个菠萝园,果农们在一开始选择防风林树种的时候就做了很多尝试。他们除了种植前面提到的红锥等适合当地的树种,还试种了一些其他树种。有个网友就分享了他的见闻,他说他看到这个菠萝园的果农在种植一些冷门树种后,还经常观察到不同树种间生态的互动。比如说,有一种小型的不知名的鸟类被吸引到这个园区,这种鸟类喜欢吃某些害虫,而这个害虫正好是危害菠萝园里植物的,这就间接地减少了菠萝树的病虫害。
还有一个在云南的菠萝种植户提到,他在营造防风林时,注重树种的多样性。他把不同生长周期的树种混合种植。像一些一年就能成林的小树和几年才长成的大树组合在一起。这样在大风来临时,小树可以先分散风力,大树再进行最后的阻挡。他发现这样做之后,在不同的季节,防风效果都很不错。在旱季,小树减少风对土壤水分的蒸发,大雨季,大树和小树一起稳固土壤,保护菠萝园。
在西南地区的菠萝园防风林建设中,果农们发现地形对防风林布局也有影响。在一些山谷地区,他们发现如果按照常规的在菠萝园四周种树,效果并不好。因为山谷的地形特殊,风会在谷底形成湍流,直接从树林的缝隙灌进菠萝园。后来他们调整了策略,在山谷两侧较高的山坡上种树,让树林形成一道弯曲的屏障,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阻挡来风。
所以说呀,菠萝园防风林的建设涉及到树种选择、布局、营造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每个环节都相互关联,而且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等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这里就有一个开放式问题啦,大家觉得在未来的菠萝园防风林建设中,是更多地参考传统的经验好呢,还是更应该去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方法呢?比如说利用现代的气象数据来精准规划防风林的布局,或者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更适合做防风林的树种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