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收购推特之后,对数千名员工“大开杀戒”,随后亚马逊等众多科技企业也纷纷效仿。有人因此看衰美国科技行业,也有人从大裁员中,嗅出美国经济衰退的气息。但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巨头们在重置自己的文化,这个行业,可能出现新的气象。
硅谷“大厂”寒冬来临,科技巨头纷纷裁员10月底,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随即开始改造平台,解雇员工。据美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收购推特的六天内,马斯克就裁掉了4400名合同工,上周末裁掉了数千名承包商以及多名批评他的员工。而且,他裁撤的员工,不仅包括普通员工,还有90%的高管,甚至从CEO、CFO这些人开始砍。

(马斯克)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不,远远没有。马斯克给每位员工发送电子邮件,称他要取消远程办公机制,每位员工至少需要每周坐班40小时,此外,他还对推特员工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签署承诺书,承诺忠心服务“全新面貌”的推特,否则领遣散费走人。如此强硬的态度引发推特员工不满,掀起大规模离职潮。
不过,裁员的不仅仅是“马氏推特”一家,《纽约时报》等美媒的消息指出,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将裁员万人,微软近期也裁撤了1000人,而扎克伯格的Meta宣布裁撤1.1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3%。就连一向比较稳的苹果公司,也解雇了100名合同制招聘人员。裁员的公司名单不断增加,让外界感觉到硅谷的寒冬似乎要来临了。

(美国硅谷)
科技巨头裁员,是经济衰退前兆?关于这些科技巨头裁员的原因,很多媒体给出的答案是经济下行,通胀率高涨。路透社指出,美国经济衰退随时可能到来,而美国企业能做的措施,就是大幅削减员工人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教授称,如果美联储继续实施紧缩政策,那么美国经济大概率在2023年后陷入衰退。
拿马斯克的推特为例,裁员确实有对经济的考虑。最直接的是,在马斯克收购推特后,大批广告客户撤资,《华尔街日报》称,包括食品巨头通用磨坊、奥利奥制造商亿滋国际以及辉瑞公司等大牌客户,都暂停在推特投放广告。马斯克预测,到2023年推特可能有几十亿美元的净负现金流,面对“巨大的债务压力”,马斯克一方面大规模裁员,一方面推起了8美元的“蓝V认证”创收,就是对大环境的担忧,马斯克在上个月就对美联储加息表示不满,并且认为全球的经济衰退可能持续到2024年。此外,马斯克的做法,也是对美国科技公司远程办公等“懒散”企业文化、政治正确文化的不满,人们戏称要仿效阿里巴巴的“996”工作模式。

(马斯克和推特)
以小见大,其他几家科技公司显然也有对未来经济的担忧,加上美国总统拜登对大科技公司的打压,裁员是一种间接表示不满的态度。
经济是原因之一,自身文化重置或许是真目的根据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环比减少4000人,处于历史最低位,而这一数据往往代表着失业率。与此同时,位于旧金山的科技行业招聘公司Hired首席执行官称,初级员工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那是因为公司在招聘新职位时,更关注有经验的人才。一面裁人,一面招收更有经验的人才,或许这才是科技公司真正想要的。

(扎克伯格)
方舟投资公司掌门人凯西·伍德称,马斯克想创造一个类似于中国微信的超级应用程序,在收购推特后,马斯克官宣,收购推特是为了建立万能应用程序“X”的加速器,用户可以在这个app上实现社交、移动支付、游戏等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功能。目前,海外还没有这样的应用,推特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不难发现,重组推特公司文化和运行方式,留下真正适合一起奋斗的员工,或才是马斯克收购推特真正的目的,裁员只是他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同样,对于其他硅谷大型科技企业来说,他们之前很多是通过颠覆原有行业,才获得如今地位,但如今已经从草莽阶段进入成熟期,无法为投资者提供像之前野蛮生长时期那样的回报。因此,刷新团队、砍掉福利轻装上阵,才可以更好地在新的高增长风口出来之前,活下去。
因此,可以说美国大科技企业的这波裁员潮,既是对大环境的忧虑,也是为了革新自救而走出的第一步棋。如若不然,就可能在新生的挑战者面前,面临与当年被自己替代的旧巨头一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