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口风有重大变化,中美关税战的大结局,一个月内见分晓?

庆彬有理 2025-04-18 13:46:58

中美关税战何时结束,特朗普定下了一个月的期限。他在白宫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未来三到四个星期内,他可能会与中国签署协议握手言和,然后“所有这些都可以结束”。

没人知道,特朗普口中的“结束”,究竟指的是中美关税战,还是他自己那套不可理喻的对等关税。跟以往一样,他只有空泛的表态,没有提供其他更有价值的信息。

【特朗普称三到四周内与中国达成协议】

至于美国是否会进一步提高对华关税,特朗普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说是如果再提高,消费者就会停止购买。

他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因为以目前的关税水平,中美间已经很难开展正常的经贸往来。特朗普再怎么提高税率,无非就是玩数字游戏而已,中国已经不打算继续陪着美国浪费时间。

特朗普后面又说,自己打算降低关税“促进购买”。乍一看,特朗普的口风出现了变化,开始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口风,然而还是那句话,这种程度的表态,意义十分有限。

中国要的是美国在关税政策上作出实质性的改变,特朗普嘴上说要降低关税,却不见任何行动,自然没有任何说服力。

【特朗普定下了期限,中国要看的是实际行动】

至于特朗普声称中美正在进行谈判,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中美关税战一直都是“边打边谈”,只是根据实际情况,互动的形式会有所不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自己前不久就透露,中美已经通过“中间人”进行了接触,还美其名曰“软对话”。

这种中间人接触,效果肯定不如直接沟通来得好。问题在于,中美如果无法建立一个互相尊重的对话氛围,就没有正式坐上谈判桌的必要,通过中间人相互传话,就基本交流而言已经足够了。当然,以特朗普的理解,他会认为这是中美“正在谈判”的信号再正常不过。

这种互动形式,不要说是一个月了,就是三个月暂缓期结束,中美估计都不会谈出一个所以然。

总之,白宫那边已经收到了中国的清单,中美如果要恢复对话,相互尊重是最基本的原则,首先是特朗普政府从上到下,都要做到对中美关系谨言慎行,就对华战略达成统一意见,而不是有人往东有人朝西;

【卢特尼克表示,中美通过中间人进行了软对话】

其次,特朗普要指定一个信得过的全权代表,负责跟进中美谈判,其实就类似于拜登时期,中美建立的战略沟通渠道。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确保中美对话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轨道上,严防特朗普政府节外生枝,在谈判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说不明白。

此前,美国已经和欧盟以及日本那边的团队进行了谈判,美日那边还是特朗普亲自介入的,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无论是欧盟还是日本,都搞不清楚美国究竟想靠关税得到什么。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无法详细阐述对等关税的具体愿景,而特朗普本人,依然停留在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上,像是“重振美国制造业”“彻底解决贸易逆差”等等,这等于封死了进一步谈判的可能。

【特朗普亲自介入了美日谈判】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四年总统任期就能落实的规划,特朗普推出的对等关税,本质上仍然是极限施压的一种,核心目的是短期利益的快速变现。

当中国开始反制之后,特朗普靠关税讹诈国际社会的意图也就落空了。时间拖得越久,美国在经贸问题上就越孤立。所以我们之前才说,美国对除了中国以外的国家暂缓对等关税,实际上是给自己争取更多缓冲时间。

预定的三个月还没到,甚至头一个月还没过去,特朗普的态度就在不断变化,此前扬言要等中国上门来谈,如今又主动放风,想在一个月内与中国达成协议,将其反复无常的本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特朗普已经骑虎难下。中国只给了他两个选择,只要与中国做到互相尊重,谈判大门随时敞开,如果硬要打下去,中方同样奉陪到底。

【特朗普已经骑虎难下】

本来特朗普是想靠关税对国际社会来一轮无差别的极限施压,谁知道中国对等反制之后,压力又回到美国头上。

其实摆在美国面前的,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彻底取消不合理的对等关税。对一向好面子的特朗普来说,主动收回成命事小,反正到时可以用灵活性搪塞过去,可丢了面子事大。到了那时候,他又要给自己找什么借口呢?

别看特朗普为中美谈判设定了一个月的期限,但中国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期限之内该采取哪些行动,对中国释放诚意,恰恰是美国需要考虑的事情。对于这场关税战,中国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不会因为特朗普口风一时的变化,就要对美国“手下留情”。

1 阅读:813

庆彬有理

简介:拓展思维世界,给广大读者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