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好不好,不仅仅是要看GDP,还要看就业率,更直白说是要看企业招人是不是增多了,而上市公司是经济体中最好的企业,通过对上市公司员工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情况,也可以看到哪些行业是蓝海,哪些行业是红海。
但凡是在积极招人的行业,必定处于上升通道中,未来是有前景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升职加薪了;反之,如果不仅不增加员工,还要去裁员,那么这样的行业前途暗淡,说不定就成为失业中的一员。
通过同花顺的统计,2021年A股上市公司员工总数为2847万,比2020年的2739万多出了108万,同比增加4%,2021年GDP同比增长超过8%,说明也是有就业在支撑的,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就业的增长。
在员工数量最多的15家企业中,银行占了4家,电信占了3家,石油化工企业2家,保险业1家,建筑业3家,制造业2家。农业银行员工数量最多,达到45.5万人,其次是中国移动,员工数量为45万。最少的是立讯精密,员工人数22.82万。
从这些企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的支柱在哪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板块,金融、电信、建筑以及制造业,金融、电信以及建筑三个行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这三个行业目前是处于成熟期,甚至到了衰退期,从员工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来,农业银行虽然人数第一,但是却比2020年少了3800人,说明已经不怎么招人了,甚至在裁人了,工商银行2021年净增加6000人,中国平安减少了6000人,建设银行增加1600人,中国银行减少3000人。
中国移动2021年有45万人,但是却净减少2.3万人,中国电信减少了2200人,中国联通增加600人,电信行业整体员工数量是在减少的。
中国建筑2021年增加1.1万人,中国中铁增加5300人,中国铁建减少1.94万,建筑行业整体也是处于减少的趋势。
我们老是说自己是制造业大国,这点怎么体现?不仅仅是从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增加值中体现,从员工数量也要体现,在这15家企业中有两个名字是值得欣慰的,这个两个企业的名字分别是比亚迪和立讯精密,这代表的是中国的制造业。
比亚迪2021年员工数量达到28.8万,虽然只排名11位,但是却净增加了6.41万员工,增幅高达29%,是A股2021年员工数量增加最多的企业;立讯精密员工数量也达到了22.82万,比2020年增加了5.48万。
这才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比亚迪代表的中国的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技术水平高,吸纳的就业人群广,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就业十分重要,日本和德国的支柱产业就是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后来居上,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立讯精密代表的是消费电子产业,也是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当然还有蓝思科技,2021年员工人数为15.7万,比2020年增加4.5万,同比增幅高达40%。还有顺丰,2021年员工人数高达17.7万,增加5.5万,增幅高达45%,这代表的是中国的物流产业。
员工人数在下降的行业说明什么?这个不用多讲都能明白,只有对未来充满信心才会去扩招员工,扩充产能,扩展市场,反之就是萎缩,2021年员工人数减少最多的15家企业如下图所示,中国天楹员工人数从6万减少到1.5万,减少了4.5万人,是A股裁员最多的企业,该企业主要从事综合城市环境服务、废弃物处置与利用、水务综合管理、工业废弃物处置和环保装备制造。启迪环境和中国天楹是同行,主营业务包括固废收集处置全产业链及水务生态综合治理领域。员工数量从8.1万减少到7.1万,减少了1万人。
其次是正邦科技,这是养猪和饲料企业,养猪企业的日子这两年不好过,猪肉价格大跌,行业巨头收缩产能也是一个选择,员工人数从2020年的5.2万减少到2.2万,裁员比例近60%。另一个养猪巨头温氏股份也在裁员中,员工数量从2020年的5.28万减少到2021年的4.4万,裁掉近9000人,减少幅度17%。新希望也是养猪和饲料领域,员工数量从9.6万降低到8万,裁掉1.6万,裁员比例也高达17%。
蓝光发展是房地产企业,员工人数从1.99万减少到2791人,裁掉了86%的员工,阳光城也是房地产企业,员工从2.13万减少到9848万,也裁掉了50%;中南建设也是房地产企业,员工数量从4.66万减少到3.6万,减少了1万人。
欧菲光从2.73万降低到1.8万,也裁掉了近1万人,主要是因为将旗下资产卖给了立讯精密,整个行业还是在发展。
总结:当下裁员较多的行业是房地产、养猪,这两个行业恐怕也是当前就业形势最差的,另外像银行保险、电信、石油石化以及建筑行业也处于饱和状态,行业人员新增需求量很低,未来几年很可能会降低。当前还在大量招人的基本是制造业,比如比亚迪、立讯精密、宁德时代、TCL科技、美的集团、长城汽车等。
从员工人数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产业当前依然处于一种变革当中,传统的金融、电信、能源、建筑等行业的用人需求已经达到顶峰,未来就是巅峰过后的平稳甚至回落。而正在崛起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如果说以前是大而不强,那么现在正在朝着“强”发展。
当然制造业中还有一个巨无霸就是华为,不过华为没有上市,所以不在统计范围中,不过我们去看华为的年报,华为员工数量也近20万,不过这两年美国的制裁让华为十分艰难,尽管营收大幅下滑,但是华为依然尽可能保留最多的员工,甚至还在大量招聘,2021年员工数量为19.5万,2020年为19.7万,2019年为19.4万,2018年为18.8万。过去三年华为的员工数量基本没有变化,这是华为在顶着美国巨大的制裁下能做到的最优水平,况且这还是出售荣耀后的结果。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农业银行员工数量为50.3万,较2021年高出近5万人,6年时间减少了10%的员工,这就是一个趋势,银行业需要的员工数量饱和了,而比亚迪在2015年就有19.6万员工,2020年增加到22.4万,用了5年时间内增加了2.8万员工,但是2021年一年就增长了6.4万。
从行业人员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一个国家的经济分成不同的产业,每个产业都有代表性的企业,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站在世界顶端的时候必然也会诞生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产业升级的直接表现就是企业的技术升级,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新的就业窗口,未来的五年、十年, 如果我们的制造业企业的员工数量成为A股企业中最多的,那么那个时候我们的制造业也会成为我们的产业中最强的。
中国的企业在产业链位置上爬得越高,那么招聘的员工就越多,给的工资就越高,十年前我毕业的时候,银行、中国移动、地产都是高薪行业,招人多,工资还高,是那个时候很多毕业生的选择,这种情况未来会变化,背后是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