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那位大佬秦始皇,那绝对是响当当的人物,谁不知道他呢?想当年,这位一统江山的皇帝大佬,轻轻一挥手,就把对手们都给收拾了。秦始皇一统六国,那气势,简直太牛了。
他让书写有了统一的文字,车辆有了相同的轴距,还统一了度量衡的标准,这些功绩被后世一直传颂。但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本该长久存在的王朝,竟然早早地毁在了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也就是秦二世的手里。
大树一倒,猴子就散了,墙要塌了,大家都来推一把,秦朝灭亡后汉朝就兴起了。这一朝代的更替,真让人感慨万千啊。
话说这位传奇皇帝,他的后代里还有没有流落在外的呢?经过历史这么长时间的冲刷,他们现在到底姓啥了呢?
【乱秦二世子】
秦始皇,大伙也常叫他“嬴政”,他是咱们中国头一个当皇帝的人。
毫无疑问,他在历史长河里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另外,他率先废除了从春秋时期就开始采用的分封制度,转而推行了郡县制,这个做法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就是这么一位威风凛凛、智慧过人的皇上,没想到他的儿子却成了大秦的掘墓人,把大好江山给葬送了……
秦始皇三十五年那会儿,秦始皇东征西讨,打了好多仗,终于让分裂了好久好久的天下合成了一块儿。老百姓的日子呢,也因此有了天翻地覆的大改变。
秦始皇搞了一系列针对读书人、农民、工匠和商人的措施,这些办法让秦朝的经济噌噌往上涨,也把他的皇位坐得更稳了。
在那种环境下,秦朝的“纨绔子弟”胡亥,也就是秦二世,来到了这个世界。
根据历史记载,秦始皇一共有二十三个娃,胡亥呢,是他那二十三个儿子里的第十八个。
胡亥这家伙,天生脑子不太灵光,对读书吟诗那套根本不感兴趣。可他心里头啊,却一直做着当皇帝的美梦。
然后就跟丞相赵高勾结在一起,一边在秦始皇面前装出“满腹经纶,孝顺有加”的样子,一边更加狠心地整扶苏,也就是秦始皇的大儿子,就想着自己能当上皇上。
公元前210年那会儿,秦始皇去世了,他死前写了个遗嘱,说想让在边疆守卫的大儿子扶苏回来办丧事。但这事儿吧,被赵高他们偷偷给压下来了,遗嘱愣是一直没送出去,所以扶苏压根就不知道这事儿。
等时候一到,赵高他们一伙人就把胡亥推上了皇位,接着对李斯又是吓唬又是诱惑。
最后,胡亥终于达成了心愿,坐上了皇位,同时他把秦始皇的尸体藏着没发丧。
所以扶苏还是待在边疆守卫,没能当上皇上。
胡亥当上皇帝后,老怕其他兄弟姐妹抢他的皇位,就找些莫名其妙的罪名,先把公子扶苏给杀了。接着,他在咸阳一口气把十二个兄弟都给处决了,就连秦始皇的那些公主们,也一个都没放过,全给害死了。
秦二世自己动手干掉了亲兄弟姐妹后,觉得自个儿当皇帝稳当得很,能名垂青史,于是整天就顾着享乐,奢侈得没边儿,就这么一步步把自己给作没了……
【幸存的秦遗】
说回来,胡亥把秦始皇的儿孙们全给杀了,就连后来接班的子婴也被抓了起来。那秦始皇还有没有后代活到今天呢?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
秦始皇还有一个娃,名叫公子高。
胡亥对自个儿的亲兄弟姐妹大开杀戒时,公子高心里头明镜似的,晓得自个儿这回是躲不过去了。他也清楚胡亥那想当皇帝的野心。所以,公子高干脆自个儿找上门去,跟胡亥说,他愿意陪着老爸一块儿走,保证不争你的那个皇位。
胡亥一听这话,乐坏了,觉得这家伙真是懂事,二话不说就赏了他十万钱,还对他家里人秋毫无犯。
赢家站在顶峰,输家沦为草寇,这事儿啊,从老早以前就是这样了。秦朝那时候虽然牛气冲天,可没多久就垮了,这说到底,还是历史的定数。
时光匆匆流逝,秦朝虽然大势已去,但它并未彻底从人们心里抹去。
它凭借着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还有那开创性的“大一统”成就,肯定会被世世代代传颂。
千百年来,很多人早已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谁了,不过有四个姓氏还是从公子高那会儿一直传到了现在。这四个姓氏就是赵、姬、嬴、胡。
秦朝末代君王子婴,在汉军打进都城后,主动交出了财宝和皇位。可遗憾的是,汉王并没因此手下留情,还是把子婴和他的孩子们都给杀了。所以,子婴没给秦朝留下任何血脉。
据说公子高的子孙在逃过一劫后,没敢在秦国多待,而是纷纷逃跑,有的还漂洋过海到了很远的地方,改了姓,就为了能在世上活下去。
时间一长,他们的子孙一直传下去,从没间断,心里头始终把秦始皇当成神仙一样供着。他们平时的生活,不管是干啥,都透着秦始皇后人那种特有的自豪劲儿。
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个王朝的崛起与没落,是中国历史上起起伏伏的亲历人。
公子高豁出性命,保住了他后代的性命,也让秦朝的血脉得以延续不断。
【尘埃落定】
当公子高眼睁睁瞅着自个儿弟弟朝他举起屠刀,脸上还挂着笑,他那会儿心里头到底琢磨啥呢?
那颗被斩落的头颅,眼睛还睁着,仿佛在见证自己的子孙后代纷纷逃离秦朝的都城,他们四散开来,融入到了世间的各行各业。看到这一幕,那双眼睛终于安心地闭上了。
秦朝垮台后,秦朝的后代们吓得四处逃跑,姓氏也变得五花八门,其中有个姓“嬴”的,这个姓啊,以前可是皇帝专用的,代表着秦始皇他们家的荣耀和尊贵。
但说实话,“嬴”这玩意儿,并不是秦始皇的真名。他真正的名字是“赵政”,姓的是“赵”。那个“嬴”字,只不过是秦国一个老祖宗的姓而已。
秦始皇选“嬴”当他的姓,估摸着是想记住秦国的过往。因此,他的一些后人呢,也还在用“赵”这个姓。
秦始皇小时候在赵国当过俘虏,这事儿让“赵”这个姓变得更有名气了。
大家常听说的四大姓氏有赵、姬、嬴、胡,但其实并不止这些。
过了这么久,现在大家挺好奇的一件事就是,到底哪个姓是秦始皇后人的姓,这在研究秦朝历史时可是个大难题。
秦朝的后代在逃难的日子里颠沛流离,有的人坚持不改“秦”这个姓,但因为身份敏感,没办法只能含泪把“秦”改成了“奉”。
可能,他们那时候心里还琢磨着,说不定哪天能重回家族呢。
因为“秦”这个字的读音,不少秦族的人选择把“秦”改成“银”或者“寅”,当作他们的姓。
说到底,他们之所以愿意做出这些让步,就是为了能让秦族人的血脉能够延续。而事实上,他们也真的达成了这个目标。
【历史意义】
公子高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把自家的田地都拿出来了,就为了能让他的子孙后代活下去。
在这个广阔的国家里,姓“秦”的人已经数不胜数,达到了好几百万。他们家族庞大,体内涌动着秦始皇传承下来的血液。
这一切的成果,都是公子高和他的子孙们辛勤付出换来的。
在家族里头,姓啥可是个大事儿,特别重要。
一个姓,就是一群人的根,这一个字里头,藏着好多好多的喜怒哀乐,起起伏伏。这一个字,也就是咱们家族的象征,讲的是咱们中国人心里那个“找根儿,归根儿”的朴实愿望。
【总结】
家族的一代代起起伏伏,全都刻在了那一个个姓氏里头。要是没了姓氏,家族可能就在历史的大浪里慢慢不见了,最后连点影子都留不下。
秦二世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下了狠手,几乎要把秦始皇的骨血都给杀光了。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始皇的后代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他们可能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心里一直记着家族的起起伏伏,咬定牙关,拼劲全力好好生活。
现在,他们之中有的过着平凡日子,有的则家财万贯,但一直都没变的,是他们心底深处那份流淌着的亲情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