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2月14日报道,一架美国空军C-37B型军用运输机于莫斯科时间13日22时48分降落在伏努科沃国际机场。这架从美国本土起飞的飞机经停荷兰鹿特丹后,在俄乌局势敏感时刻突然现身俄罗斯首都,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美国(资料图)
根据航空追踪平台数据显示,这架编号为09-0540的专机执行了不寻常的飞行任务。该机于华盛顿时间13日凌晨从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升空,横跨大西洋后短暂停留鹿特丹,最终完成跨越欧洲大陆的航程。美国空军官网显示,C-37系列飞机主要承担高级别官员运输任务,其突然造访莫斯科正值美俄密集展开高层互动之际。
就在这架军机落地前24小时,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的热线电话刚刚结束。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长达97分钟的通话,双方就结束俄乌冲突达成原则性共识。五角大楼随后证实,已组建由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牵头的特别谈判小组,准备与俄方展开实质性磋商。
三天后的2月15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再次通话。这次持续42分钟的外交沟通中,美方明确表示希望尽快启动停火谈判。据纽约时报披露,双方约定2月18日在沙特吉达举行闭门会议,美方代表团包括中东事务特使威特科夫,俄方则由拉夫罗夫亲自带队。
五角大楼(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直接当事方的乌克兰却被排除在谈判议程之外。基辅当局直到2月16日才通过媒体得知相关安排,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开表示:"任何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协议都是无效的。"这位乌克兰领导人同时透露,美方曾要求乌方出让50%稀土矿产开采权作为"安全保障",但遭到基辅政府拒绝。
面对美俄加速推进的谈判进程,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在慕尼黑采取紧急行动。2月15日21时许,瑟比加在会议间隙紧急约见中国外长王毅,这场临时安排的会面持续了55分钟。乌克兰外交部事后发布的声明显示,瑟比加强调乌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希望中方在停火谈判中发挥"关键平衡作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随后证实,王毅外长在会谈中重申了"四个应该"原则,强调任何和平方案都应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特别提到支持建立"有约束力的多边机制",这与乌克兰方面提出的核心诉求形成呼应。
航空管制记录显示,在美俄谈判消息传出的同时,乌克兰总统专机于2月17日清晨从基辅起飞,先后访问阿联酋阿布扎比、沙特利雅得和土耳其安卡拉。尽管泽连斯基办公室宣称这是"常规外交访问",但行程安排与美俄谈判地点高度重合。土耳其外交部消息人士透露,乌克兰代表团在安卡拉停留期间,曾试图安排与俄罗斯代表接触未果。
泽连斯基(资料图)
国际观察家注意到,当前局势与2015年明斯克协议签署前的态势存在相似之处。当时德法俄乌四方会谈将其他利益相关方排除在外,最终协议执行过程出现重大反复。布鲁塞尔某智库分析指出,美国此次单独与俄罗斯磋商,可能引发欧洲盟友对安全架构失衡的担忧。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彼得罗夫斯基认为,C-37B专机的到访标志着美俄军事沟通渠道重启。他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提到,这架飞机曾多次执行敏感外交任务,包括2023年美俄换俘行动中的特使运输工作。不过克里姆林宫新闻局至今未就此次飞行任务发表评论。
五角大楼最新披露的飞行日志显示,这架C-37B在莫斯科停留19小时后,于当地时间14日17时30分返航。与来时航线不同,返程选择经停芬兰赫尔辛基,这种异常路线调整引发航空观察人士猜测。芬兰边防部门证实,飞机在万塔机场停留期间没有人员上下。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闭幕式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呼吁"欧洲不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旁观者"。这番表态被解读为对美俄秘密谈判的间接回应。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则更为直接,他在社交媒体发文强调:"乌克兰人的命运应该由乌克兰人决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指出,当前局势存在多重矛盾:美俄急于达成战略妥协,欧洲担忧被边缘化,乌克兰试图争取更多筹码。在这种复杂态势下,中方提出的"和平之友"倡议获得超过60个国家响应,为多边对话机制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卫星图像显示,在美军专机抵达莫斯科当天,俄乌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出现新变化。商用卫星公司Maxar提供的照片表明,俄军第98近卫空降师部分单位开始向别尔哥罗德方向移动,而乌克兰武装部队则在哈尔科夫外围加固防御工事。这些动向与外交层面的密集互动形成鲜明对比。
白宫新闻秘书在2月16日例行记者会上,拒绝评论美军专机莫斯科之行的具体任务,仅表示"所有外交努力都旨在尽快结束冲突"。当被问及是否考虑乌克兰利益时,发言人强调美国"始终与盟友站在一起",但未正面回答关于矿产开发权的问题。
基辅独立广场近日出现小规模集会,部分民众举着"不做交易筹码"的标语。乌克兰社会学家祖布科公布的民调显示,82%受访者反对在未获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停火,但同时有67%的民众支持通过谈判结束冲突。这种矛盾心态反映出冲突持续三年多来的社会疲劳。
值得注意的是,在慕尼黑会晤中,乌克兰外长特别提到中乌经贸合作进展。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38%,达到246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经济纽带可能成为基辅争取政治支持的重要筹码。
美国国会大厦(资料图)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马斯洛夫指出,当前局势给中国外交带来新考验。他在接受《消息报》采访时分析,中方需要在维护国际关系准则与推动局势缓和之间寻找平衡点。这种微妙处境从王毅外长"四个应该"的表述中可见一斑。
截至2月20日,沙特方面仍未正式确认将主办美俄会谈。利雅得外交消息源透露,会议可能改在红海沿岸城市吉达的和平宫举行,这个地点曾举办过也门问题多边谈判。选择中东作为谈判场地,既避开欧洲的地缘压力,又便于各方保持灵活立场。
乌克兰问题专家季莫申科在基辅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最紧迫的是建立有效的国际监督机制。他建议参考朝鲜半岛停战协定模式,由中立国组成监督委员会。不过这种设想需要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支持,实施难度不容小觑。
随着2月24日冲突爆发三周年临近,国际社会对和平前景的期待与疑虑交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宣布,将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这场预定于2月25日举行的会议,可能成为检验各方诚意的重要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