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14日,一场牵动长三角交通格局的重要会议在合肥举行。由国家发改委直属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主办的合池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汇聚了轨道交通领域21位权威专家及三省一市相关机构代表。
经过对线位方案、地质勘探数据、运量预测模型的深入论证,专家组确认该项目综合评分达到A类标准,标志着这条串联皖南黄金旅游带的高速铁路正式进入建设倒计时。

立体交通枢纽的关键拼图
作为合肥"时钟型"高铁枢纽的东南向放射线,合池高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中被定位为城际铁路网"三横三纵"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用"桥隧结合"设计理念,全线桥隧比达78.3%,其中跨越长江的池州公铁大桥采用首创的"上层双向六车道+下层四线铁路"结构,主跨达812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跨度第三的斜拉桥。该工程已于2022年12月先行启动,目前已完成主塔基础施工,计划2026年实现合拢。
文旅经济带的黄金纽
线路规划充分体现"站城融合"理念,5个新建站点均配备旅游集散中心:
庐江西站:依托周瑜文化园打造三国文化体验区,规划建设VR历史剧场泥河站:黄山寨景区将新建悬空玻璃观景平台和山地运动基地枞阳站:古镇保护性开发项目已引入32家非遗工坊,打造明清建筑活态博物馆池州东站:九华山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将升级,实现"30秒入园、20秒接驳"九华山站:站房设计融入莲花造型元素,与佛教文化形成视觉呼应据测算,项目通车后将使合肥至九华山通行时间缩短至45分钟,联动沿线17个4A级以上景区形成"两小时文旅圈"。通过与杭黄、池黄高铁的衔接,可构建串联黄山、千岛湖、西湖的"新安江山水画廊"高铁环线,预计年输送游客量将突破3000万人次。
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通道
从更宏观视角看,这条设计时速250km/h、预留300km/h提速条件的双线电气化铁路,将重塑皖南产业布局:
物流体系:通过铜陵联络线接入宁安高铁,使皖江港口群与宁波舟山港的联运时效提升40%产业联动:中国声谷(合肥)与铜陵有色智能制造基地将形成"技术+制造"产业廊道人才流动:构建合肥-池州-杭州"科创金三角",实现三地人才数据库互联互通。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项目将同步开展智慧铁路示范建设,部署5G-R通信系统和北斗定位终端,未来可实现列车自动巡航和智能调度。随着可研批复程序进入最后阶段,这条承载着多重战略使命的轨道交通新动脉,正加速从蓝图驶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