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的,安顾问泄露机密被我解雇,V我50明天安排你上班。”

追踪国际新视角 2025-03-29 10:49:04

要点1:戈德堡在“讯号”(Signal)上收到了一个叫“迈克尔·沃尔茨”(Michael Waltz)的联系请求。戈德堡心里琢磨着,这位“迈克尔·沃尔茨”可能是懂先生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过这只是他的推测,确切性无法证明。他之前和沃尔茨见过一面,但由于现在这届美国政府和民主党记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是懂先生对戈德堡的持续关注,让他对这个请求产生了怀疑。他担心这或许是一场钓鱼执法,搞不好对方是假冒沃尔茨在试图套他的话。

毕竟,眼下这个世道可不太好,在美国当记者变得越来越危险,敏感信息被泄露的情况频频出现,戈德堡只能小心再小心。尽管心里总有些疑虑,但职业的冲动还是促使戈德堡答应了这个请求。他心里暗想,这个沃尔茨可能就是那个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若真如此,那他就有机会从对方那里挖出一些关于俄乌、伊朗或者其他重大议题的内幕了。实在是心动不已啊,毕竟大新闻可不是每天都有的机会。

要点2.要说这“讯号”是个啥玩意儿呢?按照我查到的资料,这是一款由美国的西格诺基金会(Signal)开发的跨平台加密通讯软件。它主要靠端到端加密技术,确保咱们的通讯内容,比如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和文件,只有发信人和收信人能看,连西格诺的服务器都没有权限获取消息内容。正因为它保护隐私的措施特别严格,所以“讯号”也被卡巴斯基等安全机构认定为现在市场上最安全的消息应用之一。

在现在这个消息五花八门、谁都能偷看你聊天记录的时代,能说是“应用市场上最安全的消息应用之一”,这可真有点意思。想想看,这就像在浩瀚大海里找到了个小岛,虽然看上去有点安全,但周围还是有那么多波涛汹涌的水。说起来,虽然我们都渴望隐私和安全,但像这样的应用,真能保护咱们的聊天内容吗?不禁让人捧腹,实在是个好笑的现象!

要点3:戈德堡在“讯号”上收到了一个通知,称他被沃尔茨拉进了一个叫“胡塞PC小组”的聊天群里。沃尔茨在群里说道:“我们这个群是个核心群,专门用来协调胡塞问题,特别是接下来72小时内的打击行动。我的副手亚历克斯·黄会根据今早战情室的会议整理出一份行动清单,并在今晚发给大家。请各位群员提供自己联络人的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协调。”PC就是“核心委员会”的英文缩写,通常指的是由美国国家安全方面的高级官员组成的小圈子。这个圈子里一般有防长、国务卿、财长和中情局局长等美国政府的重要人物。据戈德堡自己说,他之前从来没有被邀请过参加白宫的核心委员会会议,也没想到这类机密会议居然能通过一款商用聊天APP来召开。这意思其实就是:咱们这些普通人用聊天群聊工作可以理解,可怎么你们这些军政大佬商量大事也这么随便呢?简直不拿正经,当成了草台班子,干脆叫“草台棚子”都合适!

要点4:进了这个群以后,戈德堡一瞧群成员名单,哎呀妈呀,这些人来的都是顶呱呱的,有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美国副总统万斯、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还有美国防长赫格塞斯,中情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懂事儿的中东和乌克兰问题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白宫的幕僚长苏茜·怀尔斯,还有他们的助手们,一共18个人,真是人多势众啊!这个群里,成员的群昵称有的用的全名,比如迈克尔·沃尔茨;有的则是简称,像TG就是图尔西·加巴德。戈德堡的昵称用的简短的JG,因为群主并没要求大家统一改成全名,大家也没太在乎这些琐事,结果戈德堡顺利潜伏进去了,没引起什么注意。关于戈德堡能够潜伏得如此顺利,大家现在有一种比较靠谱的猜测:沃尔茨在建立群的时候明显拉错了人——戈德堡的名字缩写JD跟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的缩写一模一样,沃尔茨估计是把戈德堡的“讯号”账号当成格里尔的了。

二、大家记得对自己的逆天群友好点,搞不好这帮人私底下真能决定国际大事

要点5:当戈德堡被拉进“胡塞PC小组”,看到群里全是大咖,他心里就更懵了。为了弄清楚这事儿,他咨询了好几位同事,急切想搞明白这到底是有人在故意摆他一道,还是说这是一伙外国情报机构或者媒体搞的恶作剧呢。戈德堡对这个群的真实性真是满腹疑虑。他心里琢磨着,居然有人会认为美国国家安全高层会在一款商业加密聊天软件上聊这种针对胡塞的战争计划,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更别说,作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居然能不经过任何事先核实,就把《大西洋月刊》的主编扔进这么敏感的群聊,这样的操作实在让他想不通。

要点6:3月14日早上8点05分,沃尔茨在群里发了个通知:“大家伙儿,请按照懂先生今早的指示,去查看你们加密邮箱里的任务清单。国务院和国防部已经制定好了对盟友的通知流程,联合参谋部会发送具体的行动时间表。”

美国副总统万斯说道:“各位,今天我在密歇根参加经济活动,但我觉得目前的行动可能有些误判。我们只有3%的贸易依赖苏伊士运河,而欧洲则有40%。懂先生之前提到,要给胡塞方面一点颜色看看,这点我明白,但我不太确定他是否意识到这跟我们对欧洲的政策是有冲突的。这一招搞不好会把国际油价送上天,因此我建议,咱们可以把这个计划推迟一个月,先把舆论的基础打好。”中情局局长拉特克利夫发出了一条似乎和真实情报行动有关的信息。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对副总统说:“副总统,您的顾虑我明白,但时间一长,麻烦就多了,箭已经在弦上,眼下如果再拖延行动,就危险了,可能会泄露机密,甚至以色列可能会先下手。咱们此刻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红海的航行自由,重拾美国的威严,现在真是个好时机。国防部这边都是准备就绪,就等您来一声令下了。”接着,美国国土安全顾问、白宫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也参与了这场政策的探讨。他特别提出,打击行动结束后,咱们得向埃及和欧洲要个说法:“要是欧洲不愿意给我们补偿,我们可咋办?美国如果恢复了红海的航行自由,肯定得从中捞点经济利益回来。”赫格塞斯说:“看过了,同意。”

那时候,戈德堡在群里潜伏着,结果被这群人严肃认真地讨论战争的样子给震惊得一个字都不敢说。说真的,他们的投入程度和讨论的细节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完全超出了普通群友的水平,简直可以以假乱真。戈德堡对此感慨万千地说:“这段聊得可真不错,听着不管是说话的方式还是观点,简直跟那些人的风格一模一样。如果这是一场戏,那我真得说,演得也太真实了;要是没演,那这个群里肯定是真有其事。可如果真是,咋没人发现我这个外来者呢?要是这真是个骗局,那这帮演员又是从哪找来的?他们的政策洞察力和细节模仿水平简直没得说呀,难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坑我这个杂志主编不成?”

要点7:3月15号上午11点44分,赫格塞斯在群里发布了一条群公告,公告里详尽列出了美国即将对也门进行的空袭行动,涵盖了打击的目标、配备的武器以及具体的攻击顺序等信息,全都一清二楚。

按这通知,首轮空袭定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15日下午1点45分启动。这会儿,戈德堡正懒洋洋地待在超市停车场,准备悠着点看热闹。结果到1点55分,他一搜索“也门”的话题,果然发现萨那这地方被炸了,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这会儿再看看群里的动态,沃尔茨在1点48分发了条消息,夸这次空袭“真是干得漂亮”。拉特克利夫也跟着来了一句“开局顺利”的祝贺。其他群友有的发了星条旗,有的发了个天佑美利坚的表情包。那种扑面而来的班味儿和土味儿,跟你在国内任何一个工作群见到的场景可没啥两样。天下的牛马都是一样的,别以为你混进了美国政府的核心圈子就能有什么得天独厚的待遇,顶多就是换个地方继续给领导发个“1”和“收到”罢了。

3月17日,沃尔茨在ABC《本周》节目上发表了看法,把这次空袭和拜登政府的“软弱反击”进行了对比。他表示:“咱们这次的空袭可不是拜登以前那种小打小闹,而是要彻底消灭好几个胡塞领导人的果断行动。”到这儿,戈德堡终于相信这个“胡塞PC小组”的聊天群是真的。他赶紧退出了群聊,心里想着晚了可就麻烦大了。和其他聊天群一样,“讯号”的群聊在成员退出后会发出系统通知,但就算这样,后来也没人来找戈德堡问发生了啥事。这件事情从头到尾,谁都没关心过戈德堡到底是谁,也没人在意他为何要退群。戈德堡在文章的结尾忍不住吐槽:“这次的泄密事件真是丫的前所未闻,性质恶劣得很。

那些个美国国家安全高官,居然把‘讯号’这种软件用到这地步,明明是用来打打日常闲聊的,哪能商量军机大事呢?法律专家也说了,沃尔茨他们这波操作可能已经触犯《间谍法》了——这法规明确指出,国防信息必须走政府批准的正规渠道,而‘讯号’显然不在其列。此外,那聊群里还设置了‘一周后自动消失’的功能,这可又触犯了联邦记录法。”跟其他人比起来,沃尔茨这波操作明显是犯了大错,他居然把一名记者扔进了核心委员会的群里。这就不是一般的小失误了,直接引发了一堆安全和法律上的麻烦。这个聊天群无疑是把信息传给了不明身份的人,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这就是典型的泄密行为呗。其实,这个群里的成员一直都明白信息保密和行动安全得有多重要,这恰好也是事情中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那会儿我还在群里,赫格塞斯可自信地说过一句:‘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行动安全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当时在聊针对胡塞武装的打击计划,真是让人意外啊。

三、“我是懂先生,美国安顾问因为泄密一家被我开了,V我50明天,安排你上岗”退了群后,戈德堡开始通过各种官方渠道探寻情况的真实性。对此,各个美国官员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真是让人琢磨不透。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发言人布莱恩·休斯表示:“这个消息确实是真的,我们目前正在调查误将无关人员拉进群聊的具体原因。这次群聊反映了政府高层间的紧密政策协调,后续的行动也成功证明了此次事件没有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万斯的发言人威廉·马丁表示:“虽然这些消息让不少人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但副总统和总统的立场完全一致。副总统的首要职责就是确保总统顾问们把他们内部讨论的实质内容全面呈现给他。万斯副总统明确支持现任政府的外交政策。总统和副总统也对此进行了沟通,双方的看法完全相同。”对于懂先生本人,这事儿他没给出正面回复,而是把火力对准了《大西洋月刊》。当着记者的面,他狠狠批评了一番:“这事儿我完全不清楚。我又不是他们家的死忠粉。对我来说,这就不过是一本快要关门的杂志罢了。”

懂先生这话说得挺有道理的,毕竟沃尔茨他们在拉群时,也没把懂先生这个大领导给拉进去,所以他不知道内幕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么大的事儿,连戈德堡这种局外人都能进群,反倒把懂先生这个大领导排除在外,这不就显得懂先生的团队更加不靠谱了吗?真是让人感到心里有些别扭。和懂先生一样,因为这个泄密丑闻而对媒体发火的,赫格塞斯也不例外。福克斯新闻的记者当时询问他,美国国防部对胡塞的空袭计划是怎么泄露给记者的。赫格塞斯根本没心思回答这个问题,直接在直播镜头前就对戈德堡狠狠地批了一顿,“你是说那个说谎成性的、信誉全无的所谓记者吗?他不算啥,他不过就是个靠卖骗局糊口的职业混子。”

戈德堡这篇文章传播得那叫一个迅猛,《大西洋月刊》刚在官网上发出来没多久,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就有一大堆吃瓜群众开始热烈讨论,纷纷把这桩来自大洋彼岸的趣事捞出来,围绕着这事儿又编出了不少新的梗和段子:“说句实话,我觉得你们美国政府没必要抨击那个主编的职业道德,要不是他勇敢发声,指不定你们这帮人早就把对东大的计划交给他了。”“这就是让一大帮网红来搞这种正经工作的结果,哎,这都是懂先生的福气啊。”

“有秘密的事儿就别上网,上了网的事儿就别有秘密。”“你这话说错了,这可是美国啊,所以应该改成‘泄密了就上网,上网了就泄密’。”

“这剧情离谱到一定程度,要是真写成小说,我估计作者得被读者骂成‘傻缺’,还能影响他退出文坛呢。”“写小说只要逻辑通的就行,可现实这事儿可乱七八糟的,考虑的事儿多着呢。”

“伙计们,记得对咱们沙雕键政群里的那些神奇群友客气点儿,谁知道这帮人私底下真能左右国际政治的风向呢。”

“‘白宫一家人,相亲相爱’还有‘军国大事讨论决策①群’,这俩群就30个名额,满了的话就加二群吧,别忘了,总统不在内哦。”“欢迎川总加入群里!新人进来就要发红包哦!感谢川总,祝您一生平安,真是个好人!”

“刚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个除了我其他人都是托儿的骗钱群呢……没想到你们美国人是真的来玩的啊。”

“我真受不了,我再也写不出啥分析了,你说这事儿怎么能这么离谱呢?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团队,居然在群里讨论炸一个穷国的地方武装,这画风跟你和群里的沙雕朋友商量一起去炸隔壁的贴吧差不多。”

“你说,那记者在退群之前干嘛不把群名改一改呢?像是‘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啥的。这样一来,他一退群,系统就会自动发消息说——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退出了群聊,笑死人了。”

我去问了问狄熙客对这事儿怎么看,估计是被一大堆吃瓜网友的乐子气氛感染到了,结果他没给我个像样的答复,倒是也来了个段子:这出离谱的戏剧终章,可能得用群公告的方式来写:@大伙儿,注意啦!有件事儿得给你们说清楚:“经过调查,群里有个叫JG的,居然是《大西洋月刊》的间谍,已经决定把他开除,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也是因为泄密被我给处理了。如果谁先给我发50刀乐,明儿就可以安排上岗。这次的空袭费用已经通过群里筹到,拿着转账截图可以去@苏茜·怀尔斯(白宫办公厅主任)那儿兑换一张五角大楼的参观券哦!”这一整件事儿就像现实版的《让子弹飞》——戈德堡那小子一边吃着火锅唱着小曲,突然间就被拉进了川普的战争指挥部。你看啊,戈德堡在超市 parking lot 刷着 X 验证空袭的时候,白宫那帮要员们正兴高采烈地用星条旗表情包庆祝,完全没发现群文件里的作战 PDF 已经悄咪咪出现在《大西洋月刊》的官网上。这样把《纸牌屋》变成《万万没想到》的操作,真是把美国自认为“山巅之城”的真相给撕得个粉碎。或许有那么一天,川普突然发现他亲手定下的作战方案被人挂上了暗网,居然只卖50美元,他肯定会在福克斯新闻上来个震撼发言:“谁比我更懂保密?没错,没人!不过我现在真得搞个华为的折叠屏——IOS 的撤回时间太快了,这简直是糟心透顶,安全问题还是得看鸿蒙,这才是实打实的 MAGA 科技!”

0 阅读:3

追踪国际新视角

简介:站在高处,瞭望全球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