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穷书生,先是落榜,被旅店老板扫地出门,接着遇到贵人收留,二次落榜后,一觉醒来,贵人相助,侍郎欣赏,美女想嫁……次年,中举、进士及第……一路做到工部尚书。

这是一个发生在清朝的故事,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信,但是,却有实实在在的记载。如果你现在不是很如意,读一读,或许你会找到前行的信心。
雍正年间,有一个叫董邦达的书生,乡试落榜,花光了路费,被旅店的老板赶出来了。
可以说屋漏偏逢连夜雨,流落街头的董邦达,没有回去的路费,只能四处溜达,看看能不能找点事做,至少可以吃个饱饭,然后再找机会筹划回老家的事。

董邦达正走路上着的时候,一个老太太喊住他:“年轻人,你这么失魂落魄的样子,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难处了吗?”
董邦达很不好意思地告诉老太太:“大娘,我是来京城赶考的考生,落榜了,身上的钱也花完了,被旅店的老板赶出来,四处转转,想找个事做,找个落脚的地方,慢慢筹措路费。”
老太太听了之后,点点头,对董邦达说:“你一个书生,一时落榜不要紧,我看你一表人才、气宇非凡,将来一定可以位极人臣,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沮丧!这样吧,我家里倒是有地方,只要你不嫌弃就好,我一个老太太也住不了那么多屋子,你就在我家住下吧,来年再考就是了。”
这北京的老太太,真是一个善心人,董邦达遇到了这个老太太,真是太幸运了。
就这样,董邦达就在老太太家住了下来,帮老太太干干家务,自己有空了去帮人抄抄写写,也不至于饿着肚子。
可惜,天不遂人愿,再次乡试的时候,董邦达又落榜了……失意之下,他给老太太留了信说,不好意思再给老太太添麻烦,决定回家乡,大恩来日再报。

其实,董邦达并不是要回老家,而是想找个地方了结自己,他是羞愧得想死啊。
这一天,他在大街上走累了,就靠在一户人家的门口,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突然有人把他叫醒,问他:“你是什么人呀,为什么在我们家门口睡着了?”
董邦达赶忙解释道:“我是一个落榜的书生,一时没有地方落脚,也没有找到事做,走得累了,本想暂时休息一下,没想到睡着了,对不住,我这就走。”
这个人喊住他:“且慢且慢,你既然是个书生,那肯定字写得不错吧?”
董邦达点点头。
这个人对董邦达说:“我是这户人家的门房,是这样的,我家老爷要写一批帖子,让我找人写,我给你找个地方住,地方不是太好,但可以有个落脚点地方,我再给你点钱财,有机会也帮你找点适合你的活计,等你凑够了路费,随时可以离开。你觉得可以吗?”
董邦达听了,感激地点点头,没想到北京好人这么多啊!先是碰到之前的老太太,又碰到这个门房大叔,真是好人啊!

就这样,董邦达在这户人家住了下来,当然不是以客人的身份,而是门房的“老乡”。这户人家可不是普通人家,家主是朝中某部侍郎。
一段时间后,侍郎发现自己的门房做事很有一套,而且发出去的帖子受到了好评,都说帖子的字写得好,问他是不是收了什么幕僚。侍郎也是纳闷,以前咋就没有发现门房的字好看呢?
这一天,侍郎有重要的事,需要门房当面写下来,但是,门房却支支吾吾不肯动手,侍郎问:“怎么回事,怎么还不写呢?等我给你研墨呀?”
门房眼看瞒不住了,对侍郎说:“老爷,是这样的,之前的帖子也不是我写的,我哪能写出来那种高水平的字呢?!”
侍郎一听,原来门房背后有人啊,就问他:“那你说说,你从哪找的先生?赶快请府上来啊!”
门房支支吾吾地说:“就在咱们府上!”
侍郎一听:“怎么回事?我怎么没听说府上请先生了?”
门房这才一五一十地把董邦达的事情交代出来,“小人本是出于好意,这个年轻人很实在,又勤勉……”
侍郎一听,原来是一个落榜的书生,顿时急声说道:“你糊涂啊,你跟我多少年了,我是那种是势利眼吗?你怎么能让读书人给你做杂事呢,赶紧把人给我请到堂上来。”

一会儿,门房带着董邦达来到了大堂,侍郎立刻门口迎接:“实在抱歉,家中仆人不懂事,让您这样的高才做这种打杂之事,您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快快请屋里做。”
这个时候,一个婢女端茶进来,上过茶后在一旁站着。
侍郎跟董邦达越聊越心惊,这是个人才啊,将来一定会飞黄腾达。侍郎哪能让这种人才离开呢,聊着聊着就起了拉拢之心,请董邦达做自己府上的幕僚,钱多事少好备考,让他安心准备来年乡试。
旁边的婢女眼神灵动,看着跟侍郎谈笑风生的穷书生,小脸通红,听到董邦达答应老爷留在府上做幕僚,顿时小心脏咚咚直跳。
董邦达就这样在侍郎家住了下来,侍郎有空的时候,陪侍郎喝茶下棋聊天,帮助侍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同时也没有放弃科举,每日坚持温书。

这一天,侍郎夫人对一个婢女说:“你年纪也不小了,我给你找个人家吧?”
婢女却拒绝说:“夫人真的不必费心了,我这种出身,与其嫁给那些仆人杂役之类的平庸之辈,还不如单身到老。”
侍郎夫人听了不由笑了,跟她半开玩笑说:“那你说说,你想嫁什么样的人,尽管说出来,我来帮你说媒,怎么样?”
婢女听了说道:“要嫁就得嫁董书生那样的人,不然还不如不嫁。不过,这样的好事,虽然让我称心如意,但是,又怎么可能呢?”
侍郎夫人听了,白了侍女一眼,说道:“你这小丫头,想得倒是很美啊!我帮你问问。”

侍郎夫人把侍女的事告诉了侍郎,侍郎听了也是头大:“这个痴心的丫头,董先生器宇不凡,将来必然飞黄腾达,又怎么肯娶她呢?出身差得太多了!还想当正妻,平时没看出来啊,她怎么想这么美!”
中秋节的晚上,侍郎跟董邦达喝酒赏月,聊到终身大事,侍郎对董邦达说:“我家有个婢女,中意董先生,非董先生不嫁,我也是无奈,夫人整很喜欢这个侍女,整天在我耳边唠叨,让我问问您的意思,做正妻是不敢想的,董先生如果愿意,可以作为小妾收入房中,先生读书时,有个人照顾,红袖添香也是一桩美事。”
董邦达很意外,他没有考虑拒绝还是接受,而是慷慨地说:“在下在京师如此落魄,先是得刘老太太照顾,后又在您府上,又得到先生如此厚爱,没想到,还有婢女这样的有心人关注,在下又怎么敢叫她做一小妾,平白辱没了她,我愿意娶她为正妻。”
不远处的侍郎夫人和婢女,一个惊,一个喜,顿时目瞪口呆。

接着下来,董邦达在侍郎的安排下,婢女如愿成了董夫人,而董邦达第二年中举了,接下来又考中进士,一路做到了工部尚书。
董邦达跟这个婢女生了一个儿子董诰,董诰更是了不得,后来做到了大学士,登阁拜相。而当时董老夫人依然健在,可以说她嫁了一个想嫁的人,度过了幸福美满的一生。
这是一个慧眼识人的故事,如果,你有诸多不如意,却依然有人在帮助你、支持你、鼓励你,那么,请你记住:一定要坚持下去,相信大家都的慧眼,也别辜负大家的期待。
别人看好你,说明一种迹象:你离成功并不是太远,只是你看不清罢了。如果有人失意,我们也要给出一份鼓励和支持,让幸运常伴每个人。
你觉得是这样吗?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