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怨他木讷,不懂人情世故。童年记忆里,家徒四壁,衣衫褴褛。村里同龄的孩子过年都穿新衣,唯独我和父亲是补丁摞补丁。我质问他为什么我们家总是这么穷,他只是摸着我的头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1981年,母亲一场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最终还是撒手人寰,留下我和父亲相依为命。十岁那年,我看着别人脚上的名牌球鞋,心里羡慕不已。父亲知道后,去了县城工地,一个月后带着一双新球鞋回来,却很快把剩下的工钱借给了村里的张叔。年少的我,哪里懂得生活的艰辛,一气之下把球鞋扔进了河里。如今想来,父亲当年独自一人在工地,冒着危险,辛苦劳作,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愿望,而他却把钱借给更需要的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无私和善良!
思考点一: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曾因为不理解父母的某些行为而产生过类似的误解?
父亲的“无能”和“贫穷”,在我看来,是他人生的败笔。事实并非如此。父亲下葬前夕,五个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地赶来,他们是父亲当年在东北垦荒时的战友。他们带来了一个我从未听闻的故事,一个关于青春、奉献和友谊的故事。1968年的冬天,东北的垦荒地寒风凛冽,他们六个年轻人挤在一个简陋的窝棚里,共同抵御严寒和饥饿。粮食短缺时,父亲把自己的口粮分给战友;暴雨之夜,战友掉进深沟,是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把他救上来;农场一位工友的妻子难产,父亲背着她走了二十里山路送到医院……这些故事,父亲从未提起过。战友们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眼眶泛红,几杯老白干下肚,他们打开了话匣子,讲述着我从未了解的父亲。原来,父亲年轻时也曾热血澎湃,也曾为了理想和友谊奋不顾身。他把自己的工资借给战友们,让他们有盘缠返乡,自己却一贫如洗。这些年来,战友们一直试图还钱,但父亲总是婉拒。
Tips:了解父母的过去,或许能解开你心中多年的疑惑。试着与他们聊聊他们年轻时的故事,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他们。
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对父亲的误解。高考那年,我考上了大学,学费是父亲四处筹借来的。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城里工作,想接他来享福,他却执意留在村里,守着那片土地和老邻居们。去年夏天,我回去看他,发现他咳嗽不止,去医院检查,竟是肺癌晚期。他却笑着说:“我这身子骨啊,也没几天好活了,何必让你操心。”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而我,却从未真正理解他。
思考点二:你有多久没有和父母好好聊聊天了?你是否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
父亲的战友们在天还没亮就悄悄离开了,他们甚至没有吃早饭,只是在炕头留下一个布包,里面是厚厚一叠钱和一张字条:“老王,这是当年你借给我们的钱,一直没机会还。你走得太突然,只能留给你儿子了。对不住,这些年没能经常来看你。”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父亲留给我的,不是金钱,而是一种精神财富,一种无私奉献、正直善良的人生态度。他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追名逐利,而是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Tips:物质的给予远不及精神的陪伴,多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比什么都重要。
望着父亲的墓碑,我仿佛看到了他欣慰的笑容。雪花飘落,覆盖了整个世界,也覆盖了我心中的悲伤和悔恨。父亲的一生,清贫而伟大。他用行动告诉我,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创造多少价值,给予多少爱。从今往后,我将继承他的精神,做一个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思考点三:你认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行动指南:
1. 定期与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2. 记录和传承家族故事,让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3. 从自身做起,践行正直善良的人生准则。
4. 将感恩之心转化为行动,回馈社会,帮助他人。
父亲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将永远陪伴着我,指引我前行。人生的路还很长,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财富,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