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南航第二架C919连续多日频频起飞,密集进行100小时验证飞行的最后阶段测试,预示着这架临时注册号为B-002N的C919即将交付。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南航的C919上出现了一位漂亮的女试飞员的身影。
同时,临时注册号为B-002P的国航第二架C919也在加紧进行地面测试,即将开启首次验证飞行。预计,到2024年11月份时,国产大飞机机队规模就将从10架增加到13架,新增的3架将分别来自南航、国航和金鹏航空。
正在进行地面测试的国航第二架C919截至2024年10月,已交付三大航并投入运营的C919共有10架,其中在东航有8架,南航、国航各有1架。共开通定期商业航线6条,包括上海虹桥-北京首都、北京首都-杭州萧山、北京大兴-西安咸阳、上海虹桥-成都天府、上海虹桥-广州白云、广州白云-杭州萧山。C919执飞的第七条商业航线则将由东航于10月27日开通,即上海虹桥到太原武宿的往返航线。
根据某航空数据平台近日发布的C919第三季度的运营数据显示,东航C919机队的每架飞机的平均利用率约为5.9小时/天,每机每日平均执飞约2.8班次,航线平均航距约1328km。国航、南航的C919飞机尽管在9月份才开始正式运营,国航第一架C919利用率就达到了5.7小时/天、南航C919的飞机利用率则为5.3小时/天。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国航和南航C919的每机每日起降架次均高于运营国产大飞机经验丰富的东航,其中国航为3.2班/天,南航则为2.9班/天。C919机队规模最大、运营时间最长的东航反而在单机日均航班量方面低于刚刚接手C919的另两大航司。
东航C919运营数据领先国航、南航体现在机队日均利用率和航线平均航距这两项,其机队日均利用率比国航多0.5小时,比南航则多0.6小时。在航线平均航距方面,东航达到了1328公里,较南航的1116公里和国航的1111公里分别长了19%、19.6%。
从三季度C919运营数据可知,10架C919的日均利用率为5.63小时,每机日均执飞航班量为2.96个航班,航线平均航距为1185公里。这些数据相较于2023年,显现出C919的各项运营指标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其中,日均执飞航班量已比肩宽体机空客A350。
尽管这样,C919的日均航班量还是在国内的所有单通道机型中,处于垫底的位置。从第三季度国内各机型日均执飞班次图可以看出,航班量排在前十名的全部是单通道客机,C919就刚好位于第十名的位置,仅略高于双通道客机A350。
日均航班量排在C919前面的分别是:庞巴迪CRJ900日均6.2个航班,波音B737NG日均4.5个航班,空客A320CEO日均4.4个航班。A320NEO、巴西E190和E195这三种机型的日均航班量一样,均为4个航班。
排在第七名的则是国产新舟600(MA60),日均航班量为3.9个。第八名是波音的B737-MAX8,日均3.7个航班。第九名是C919的同门兄弟——ARJ21,日均航班量为3.2个。航班量低于C919的均为宽体机,如波音787的日均航班为2.5个,波音777是2.1个航班,波音747则是1.7个航班。由于双通道宽体客机执飞的几乎都是数千公里的远程或国际航线,所以用窄体机与宽体机比日均航班量是不太公平的。
而C919目前的日均航班量和日均利用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产大飞机C919正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为期五年的安全运营验证期。毕竟,C919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投入商业运营的干线客机,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大飞机梦”,需要确保100%的安全。
同时,它也需要在真实的飞行环境中接受全面检验,以确保其长期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这一过程中,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以及相关监管机构会对飞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严格监控,包括故障模式的识别、维修间隔的设定以及部件寿命的评估等方面。
尤其是在这一时期收集的数据和反馈的信息,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管机构可能会基于这些数据发布修订指令,并要求对飞机进行特定的检查或改进,以应对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总的来说,这个为期五年的安全运营阶段是对C919进行数据深入收集、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实施必要改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制造商需要积累运行数据,多频次检测飞机设备和系统,并进行分析评估;同时,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优化维护和检查程序。航空公司则还要在此期间抓紧进行飞行员的转机型训练。加之,飞机会定期接受监管机构审查,包括型号修订审查等。这样,C919的日均航班量、日均利用率自然就上不去了。
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和飞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对于像C919这样的新机型,在5年安全运营期内应该还存在一个梯级安排,即逐步增加飞机的飞行时长和航班数量。这种安排通常是在确保飞机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到航司和飞行员熟悉新机型的过程,飞机的维护和监控需求,以及整个航空系统的适应能力。
以下是新机型在五年安全运营期内,梯级安排包含的几个阶段:
1. 初始阶段(第一年):飞行时长和航班量通常较低,以确保飞行员能够逐渐熟悉新机型,同时监控飞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第一年每架飞机可能安排每天1-2架次,每架次飞行时长在1-2小时左右。
2. 增长阶段(第二年至第四年):随着航司和机组对飞机的熟悉程度提高,以及对飞机性能的信心增强,可以逐渐增加飞行时长和航班量。每年的增长幅度可能设定为10%-20%,以确保运营的平稳过渡。
3. 成熟阶段(第五年及以后):到了第五年,飞机基本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运营水平,飞行时长和航班量可能会接近或达到行业标准。比较标准的航班量可能是每天4-6架次,每架次飞行时长在2-3小时左右,具体取决于机型和航线特点。
这样的梯级安排可能如下所示(仅为示例,不计停场时间):
第一年:每天执飞1-2个航段,每架次飞行时长约1-2小时。
第二年:每天执飞1-3个航段,每架次飞行时长约1.5-2.5小时。
第三年:每天执飞2-3个航段,每架次飞行时长约1.8-2.5小时。
第四年:每天执飞2-4个航段,每架次飞行时长约1.8-2.8小时。
第五年:每天执飞3-5个航段,每架次飞行时长约2-3小时。
用人家航发会被空中停车,用人家飞控会被死机失灵,用人家传感器会遥控失效,没有核心技术安全吗
给小米吧 小米也能组装出来
不急,五年内产量也不会高,五年后,上海西安沈阳南昌成都都建生产线,一年生产个500架。
没错 飞起来才有钱
现在还在一个磨合期,磨合期已过就会好很多,要有耐心
飞机这么高的科技,有些人就不要操一些遥不可及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