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句遗憾的古诗词:人间至痛,不在离别,而在“本可以”

绮菱评情感生活 2025-02-20 12:16:45

人生如逆旅,遗憾似飘萍。

总有一些心事,如秋叶零落,似春水东流,未及言说便已消散。

人间至痛,不在离别,而在“本可以”。

那些未寄出的信笺、未牵住的手、未说出口的再见,终在诗词中凝成一声叹息。

遗憾如月,圆缺皆是诗。

或许正是这些未圆满,让诗词有了温度,让千年后的我们仍在某个雨夜,与一句诗蓦然相遇,湿了衣襟。

且看古人如何以墨为舟,载动千年遗憾,渡你我心头未了的怅然。

—「01」—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唐·李白《秋风词》

若早知相思蚀骨,倒不如从未相遇。李白以决绝之语道尽情殇,看似洒脱,实则是爱而不得的锥心之痛。相遇时的惊鸿一瞥,化作别离后的无尽煎熬,这悔与憾,恰如刀锋划过心尖,越是锋利,越是难忘。

—「0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见过沧海浩瀚,眼中再无溪流;领略巫山云霞,世间再无美景。元稹悼念亡妻,以沧海巫山喻深情至死不渝。可斯人已逝,纵使万水千山皆在,也只剩“曾经”二字,徒留半生追忆。

—「03」—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秋风卷落叶,疏窗掩孤影。纳兰独坐空庭,无人问冷暖,唯余回忆如黄叶纷飞。昔年赌书泼茶的寻常日子,如今成了最奢侈的遥想。原来遗憾,是失去后才懂得“当时只道是寻常”。

—「0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国破家亡,流离江南,李清照连用七组叠字,将晚年孤苦推至极致。她翻箱倒柜寻觅旧物,却只寻得满地清冷。山河破碎,故人长绝,这声声泣血,写尽了时代洪流中个人的无力与苍凉。

—「0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秋夜寂寂,烛光映冷屏,女子执扇扑萤,看似闲适,实则孤寂入骨。深宫岁月如长夜,青春在等待中凋零。那飞舞的流萤,恰似她未曾言说的心事,明灭一瞬,便坠入无边黑暗。

—「06」—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一杯酒,饮尽的是未尽之言;一别后,天涯再无故人重逢。阳关之外风沙烈,此去生死两茫茫。王维不言离愁,只劝酒,却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仍为这沉默的告别湿了眼眶。

—「07」—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亡国之君李煜,暮雨凭栏,望故国山河如烟。昔日帝王,今朝囚徒,一句“别时容易”藏着多少悔恨?江山易主,故人离散,这天上人间的落差,终成他词中永恒的泪痕。

—「08」—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别后相思入骨,连梦境都成了奢侈。晏几道与歌女小蘋的情缘,如昙花一现,却让他用半生词笔反复描摹。梦醒时分,空对残烛,原来最痛的遗憾,是连梦里欢愉都成了负累。

—「0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

寒夜孤舟,客枕难安。张继落第返乡,途经姑苏,看月落乌啼,渔火明灭,满目皆是萧瑟。功名未就的失意,漂泊无依的怅惘,都化作钟声里的千年一叹,至今仍在寒山寺外回荡。

—「10」—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世人皆赞此句壮志凌云,却鲜见登高后的苍茫——目力所及愈远,愈知天地无边。所求越多,遗憾越深。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登楼望断,方觉所求皆幻影,唯有高处寒风砭人肌骨。

—「11」—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若非亲身尝尽离别苦,怎敢信人间真有青丝成雪?稼轩以代人赋词之名,写尽自身漂泊之痛。那些未寄出的家书、未归的良人,终在岁月中凝成眉间霜雪,一句“不信”,道尽多少强颜欢笑的苍凉。

—「1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风年复一年染绿江南,离人却困在宦海沉浮中。荆公变法未竟,北望汴京如隔天涯,明月成了最熟悉的乡愁符号。政治抱负与故园之思交织成网,连春风明月都成了遗憾的注脚。

—「13」—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唐·李益《写情》

自你离去,良夜再美亦成虚设。李益与霍小玉的悲剧,让明月成了最刺眼的伤口。诗人故作淡漠,却藏不住“无心”二字背后的千疮百孔——原来最深切的遗憾,是连风月都成了禁忌。

—「14」—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唐·杜甫《佳人》

乱世中的女子如秋扇见弃,新人欢颜如花,旧人泪落无声。杜甫借弃妇之口,暗喻安史之乱后士人的飘零。新旧更迭间,多少深情被碾作尘土,只剩《佳人》一诗在风中呜咽。

—「15」—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岳飞《小重山》

抗金名将抚琴长叹,琴弦易断,知音难寻。满朝主和之声如铁幕,纵有收复河山之志,终究孤掌难鸣。这一句“弦断”,断的是英雄热血,亦是南宋半壁江山的未竟之憾。

—「16」—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八旬老翁归乡,孩童笑问客从何来。乡音未改,鬓发已衰,这看似温馨的画面里藏着时光无情的利刃。那些错过的桑榆暮景、未曾陪伴的儿孙成长,都化作一句轻问,刺痛游子心肠。

—「17」—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嫦娥》

嫦娥奔月的传说,在义山笔下成了永恒的困局。长生换来的,是碧海青天里的无尽孤寂。诗人以月宫冷境,暗喻自己卷入牛李党争的进退维谷——原来最深的遗憾,是求不得也放不下。

—「18」—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唐·元稹《遣悲怀》

韦丛早逝,元稹方懂“贫贱相守”的珍贵。那些典钗换酒、捡薪补屋的艰难岁月,在回忆中竟成了最明亮的碎片。诗人说此恨人人有,可谁又能真正懂得,寒窑里未竟的誓言有多滚烫?

—「19」—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强说愁,老来愁满喉。稼轩历经半生浮沉,最终将满腔愤懑化作一句“天凉好个秋”。这欲言又止的沉默,比痛哭更痛——家国破碎之憾,终究是秋风里无人能解的谜题。

—「2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独对孤灯,遥想他日重逢时共剪烛花的温馨。可历史考证此诗或是寄亡妻之作,那场永远等不到的西窗夜话,让绵绵秋雨成了跨越生死的遗憾之泪。

—「21」—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宋·张俞《蚕妇》

蚕妇泪眼看尽绫罗锦绣,却无一片属于自己。张俞以白描手法撕开盛世表象,直指阶级鸿沟的残酷。那些被剥削的岁月、被践踏的尊严,在“不是”二字中迸发出震耳欲聋的控诉。

—「22」—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汉·佚名《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老兵烹熟羹饭,却无人可唤。汉代乐府以最朴素的场景,写尽战争对平凡人生的摧残。一饭一蔬间的沉默,比尸骨遍野更令人心悸。

—「23」—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明·高明《琵琶记》

书生衷情付与明月,明月却偏照污渠。这句被后世传诵的叹息,道尽痴心错付的荒诞。文人理想与现实的撕裂、忠贞与背叛的对照,在月光下凝成一道永恒的伤疤。

—「24」—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离汉宫,衰兰泣送,连苍天都为之苍老。长吉借历史典故,写尽晚唐的颓靡与个人的失意。那些被时代车轮碾碎的理想,正如零落的兰草,在秋风里祭奠盛世的残影。

—「25」—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无定河畔白骨森森,闺中少妇犹盼征人归。陈陶以残酷的时空错位,撕开战争温情脉脉的面纱。最痛的遗憾,是生死相隔而不自知,梦中人早已化作他乡尘土。

—「26」—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悼念亡妻,愿化冰雪温暖月轮。痴语背后,是生死相隔的彻骨寒凉。那些未尽的温柔、未共的白头,在“若似”的假设中,成了永远无法填补的缺口。

—「27」—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

仙人驾鹤杳无踪迹,唯余白云空荡千年。崔颢登楼远眺,盛世大唐的繁华里,藏着个体生命的渺小与虚无。求仙问道的执念,终成白云苍狗间的自嘲。

—「28」—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秦淮河上歌声靡靡,商女轻唱亡国之音。牧之借陈叔宝旧事,讽喻晚唐醉生梦死的众生相。那些被刻意遗忘的伤痛、被粉饰的危机,在《玉树后庭花》的曲调中愈发刺耳。

—「29」—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白居易《卖炭翁》

卖炭老翁衣不蔽体,却盼天寒炭价涨。乐天以平实笔触,写尽底层百姓的生存困境。最深的悲剧,是连温饱都成了奢望,连祈求都带着自我伤害的荒诞。

—「30」—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放翁遥想诸葛武侯,叹南宋再无擎天之柱。《出师表》的墨迹未干,中原却已沦丧百年。文人投笔从戎的壮志,在偏安朝廷的苟且中,成了最无力的遗憾。

—「31」—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

少妇忽见春柳青青,方悔当初劝郎求取功名。昌龄以瞬间的顿悟,写尽封建时代女性被规训的悲剧。那些被“封侯”梦想吞噬的青春,在杨柳风中碎成满地残红。

—「32」—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唐·张籍《没蕃故人》

故人战死塞外,欲祭奠却幻想其生还。张籍在虚实交织的悲痛中,揭开战争的残酷真相。最痛的悼念,是连死亡都成了不确定的谜题,只能在泪水中虚构重逢。

—「33」—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唐·杜甫《兵车行》

青海湖畔白骨累累,新鬼旧魂哭声啾啾。子美以史家笔法,控诉开边战争的血腥。那些被帝王野心碾碎的平凡生命,在“君不见”的诘问中,化作千年未散的阴云。

—「34」—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回旧居,空床冷雨,再无挑灯补衣的温柔身影。贺铸悼念亡妻,以最寻常的生活细节,写最刻骨的相思。那些被岁月风干的泪痕,在雨夜里重新涨潮。

—「35」—

“他生未卜此生休。”

——唐·李商隐《马嵬》

来世缥缈难测,此生却已走到尽头。诗人独对青山,泣诉往日同游之乐。那些共饮长江水、同踏洛阳花的岁月,终究成了风中残烛。最无奈的遗憾,是连“他生”的承诺,都成了自欺欺人的慰藉。

—「36」—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江南烟雨中,离别轻如落花。诗人与友作别,湿衣细雨、坠地闲花皆成无声的哀愁。看似淡然的笔触下,藏着盛唐文人“聚散终有时”的怅惘——原来最深的遗憾,连叹息都显得多余。

—「37」—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梨花落尽,残月西沉,容若在悔恨中咀嚼当年错别。若早知后会无期,是否还会轻易转身?可惜时光从不回头,只剩满地梨白,祭奠那些未曾好好道别的瞬间。

—「38」—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晚霞绚烂如锦,却转瞬沉入暮色。义山登高远眺,盛世大唐的余晖与个人迟暮之悲重叠。美到极致的事物,总伴着消逝的预兆,这“只是”二字,道尽人间好物不坚牢的永恒遗憾。

—「39」—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唐·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的秋夜,琵琶声勾出诗人年少轻狂的旧梦。那些鲜衣怒马的时光、未酬的壮志,在泪湿的枕衾间碎成残片。原来最痛的觉醒,是梦回青春后,直面鬓边星霜。

—「40」—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东坡以雪泥鸿爪喻人生漂泊,旧日题诗的僧壁已倾颓,老僧亦化作尘土。兄弟离散、仕途浮沉,那些“偶然留指爪”的痕迹,终被岁月风雪掩埋,徒留雪泥间的惘然。

—「41」—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宋·秦观《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策马长安古道,将半生落魄尽数咽下。青楼薄幸名、白衣卿相梦,最终都化作“不言中”三字。汴京城的灯火渐远,原来遗憾从不需要言语,沉默便是最深的伤口。

—「42」—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清·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静安先生阅尽沧桑,断言人间至苦莫过于离别。乱世烽烟里,故园凋敝、知交零落,连浮生琐事都成了奢侈。这“耽”字如千斤坠,压碎所有重逢的希冀。

—「43」—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摩诘笔下秋山空灵,却暗藏禅机外的遗憾。曾几何时,他也曾“纵死犹闻侠骨香”,如今独坐空山,听泉观月。那些未竟的边塞豪情,终在辋川别业的暮鼓晨钟里归于寂灭。

—「44」—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汉·苏武《留别妻》

征夫与妻执手泣别,许下生死誓言。可历史的尘埃里,多少“生当复来归”成了永诀?汉代烽燧下的白骨,至今仍在诉说:最深的承诺,往往是最痛的遗憾。

—「45」—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元·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曲大家临窗独坐,看清明烟雨染白愁鬓。半世功名如春梦,醒时唯见客袍破旧。那些临安城的酒旗画舫、汴梁宫的玉砌雕栏,都随大元铁骑踏碎,只剩白发丈量遗憾的长度。

—「46」—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宋·方岳《别子才司令》

方岳宦海浮沉,悟透人生多半失意。可即便看破,又如何?寒夜独酌时,满腹心事仍无处倾吐。这“无二三”的孤独,比“常八九”的不如意更蚀人心骨。

—「47」—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南北朝·鲍照《代东门行》

南朝乱世,游子倚门望归,悲风卷起满地枯叶。鲍参军以乐府旧题写新愁,战火中的生离,往往甚于死别。那永远等不到的脚步声,在风声中凝成血色黄昏。

—「48」—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宋·陆游《诉衷情》

放翁抚摸着霉暗的貂裘,梦回梁州战马嘶鸣的岁月。昔年“万里觅封侯”的豪情,终成镜花水月。最痛的清醒,是热血未凉身已老,剑未出鞘鬓先秋。

—「49」—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戴叔伦《苏溪亭》

江南春迟,燕子未归,烟雨中的杏花瑟瑟如泣。诗人借春景写故园之思,安史之乱后的残山剩水,在“寒”字中透出彻骨凉意。原来国破之憾,连燕子都成了奢侈的意象。

—「50」—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宋·柳永《雨霖铃》

汴河岸的残月晓风中,耆卿与情人执手泪眼。他预见到未来的良辰美景,终将因离别失了颜色。这“虚设”二字,写尽所有未曾共享的春花秋月,皆是遗憾的注脚。

—「51」—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唐·乔知之《绿珠篇》

高楼一别竟成永诀,女子耗尽青春守候良人。唐代闺怨诗中,多少容颜在等待中凋零?那些未寄出的锦书、未兑现的归期,在铜镜里刻下年轮般的皱纹。

—「52」—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唐·罗隐《赠妓云英》

十二年后重遇故妓,罗昭谏自嘲与云英皆“不如人”。晚唐科场黑暗,才子潦倒,佳人迟暮,这“可能”二字藏着多少不甘?原来最深的遗憾,是明明才华横溢,却活成时代的笑话。

—「53」—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唐·元稹《遣悲怀》

韦丛生前常因贫贱蹙眉,元稹誓以余生不眠相报。可长夜睁眼,唯见孤灯冷壁,那些未及给予的温柔,在黎明前化作最刺眼的光。阴阳两隔的遗憾,连誓言都成了虚空。

—「54」—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唐·韦庄《荷叶杯》

端己避乱江南,与故人天涯相隔。战火焚毁了长安城的牡丹,也焚尽了重逢的可能。乱世文人最深的痛,不是离乡,而是故乡早已在记忆中面目全非。

—「55」—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宋·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希文镇守边关,秋夜望月,酒未入喉泪已潸然。那些“燕然未勒”的抱负、“将军白发”的悲凉,在“先成泪”三字中迸发。原来家国之憾,连借酒浇愁都成了奢侈。

—「56」—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东坡梦回短松冈,与亡妻重逢却已形同陌路。十年宦海风霜,早将少年意气磨成沧桑。这“纵使”的假设,比死别更残忍——最深的遗憾,是连梦中人都认不得你的伤痕。

—「57」—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小晏追忆歌女小蘋,当年明月依旧,伊人却如彩云消散。宋词中的明月最是无情,它见证过所有海誓山盟,却冷眼看尽人间离散。

—「58」—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晏殊《玉楼春·春恨》

同叔写春恨,却说天涯有尽,相思无穷。那些倚楼望断的黄昏、数尽寒星的长夜,在“无尽处”三字中化为永恒。原来遗憾的尺度,是用一生丈量思念的距离。

—「59」—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希孟驻马潼关,看秦汉宫阙尽化尘土。兴亡百姓皆苦,王朝更迭如戏,那些未竟的仁政理想、未救的苍生疾苦,在“做了土”的叹息中,成了历史最沉重的遗憾。

—「60」—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东坡谪居黄州,以孤鸿自喻。不肯随波逐流的清高,在寒枝与沙洲间无处安放。那些未吐的忠言、未展的抱负,最终都冻成沙洲上的一粒冷月。

—「61」—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阳修《玉楼春》

醉翁看透情痴天生,却叹遗憾无关风月。洛阳城的牡丹开了又谢,那些未饮尽的酒、未写完的诗,在“不关”二字中显得愈发无奈——原来遗憾是刻在骨血里的宿命。

—「62」—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清·曹雪芹《葬花吟》

黛玉葬花,实为自悼。大观园里的桃花落了又开,可那些未诉的情愫、未了的诗债,终随花魂湮灭。绛珠仙草的眼泪,原是浇灌遗憾的甘露。

—「63」—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宋·晏殊《浣溪沙》

同叔登高怀远,山河辽阔反衬自身渺小。落花风雨中的伤春,实为对盛年不再的恐惧。那些未踏遍的山水、未读尽的诗书,在春残时刻愈发刺痛人心。

—「64」—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易安重阳独酌,西风卷帘惊觉形销骨立。那些赌书泼茶的往事、未寄达锦书的良人,在“人比黄花瘦”的比喻中,瘦成金石般的刻骨相思。

—「6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头暮霭沉沉,江烟浩渺中乡关难觅。盛唐游子的羁旅之愁,在“何处是”的追问中愈发苍茫。原来最深的遗憾,是故乡成了永远回不去的远方。

—「66」—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青玉案》

方回以三叠比喻写闲愁,实为仕途失意之憾。那些未展的才华、未遇的伯乐,在梅雨时节发酵,漫过姑苏城的每块青砖。

—「67」—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伯玉登台四顾,悲从中来。武周朝的权力漩涡中,直言进谏的文人总成祭品。这“独怆然”的泪,为天下失语者而流,为所有未践的理想而流。

—「68」—

“长相思,摧心肝。”

——唐·李白《长相思》

太白写相思至简至烈,五字道尽求而不得的煎熬。那些未攀的青云、未见的君王,在“摧心肝”的痛楚中,让谪仙人也坠入凡尘。

—「69」—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李煜《浪淘沙令》

后主囚居汴京,回首故国如天上人间般遥不可及。那些未写完的词、未赏尽的春,随流水落花一去不返。这“天上人间”四字,是遗民血泪,更是文明断裂的永恒伤口。

—「70」—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李煜《虞美人》

亡国之痛如春江奔涌,李煜以水喻愁,将遗憾化作永恒流动的意象。汴京囚窗外的每一滴夜雨,都在提醒他雕栏玉砌犹在,朱颜已改。这滔滔江水,流的何止是愁,更是一个王朝的挽歌。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2 阅读:38
评论列表

绮菱评情感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