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别想聊聊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这个角色。
记得电影版《青蜂侠》中,主人公布瑞特第一次见到周杰伦饰演的加藤之时,特意问加藤对他的父亲是什么印象。
加藤很淡然地回答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人。
影片中,布瑞特的父亲是一位报业大亨,算得上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大人物。
印象中,越是能够干成大事的人,其内心世界往往越复杂,至少他留给旁人的直观印象就是这样。
更何况,今天咱们要探讨的这个人物——康熙,在现实历史中,还被很多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即使在电视剧《雍正王朝》,这部增加了很多艺术成分和戏说成分的文艺作品中,焦晃老爷子饰演的康熙,凭借深不可测的君王气度,依旧是可以碾压其他一切角色的存在。
今天,在打开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时候,蓦然发现,我的原创文章数量已经突破1000篇了。其中,单是解读《雍正王朝》的文章,就有将近四百篇。
在写了这么多解读《雍正王朝》的文章后,我对康熙这个角色的最大体会,依旧要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复杂”。
很多人评价焦晃老爷子将一个帝王的伟岸、光正演绎得非常到位。
诚然,电视剧的开篇,康熙所面对着的,正是乾清宫正前方所悬挂的“正大光明”牌匾。
那四个字,是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的亲笔题词。
康熙深情的目光望去,满眼都是自己多年前刚刚执掌大权时候的青涩模样。
也许在那一刻起,他就以“光明正大”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
可是,康熙在施展起不可示人的“阴谋”之时,同样是深不可测。
比如“议举新太子”风波,称得上是康熙布局的一场高明的“钓鱼执法”,几乎把整个八爷党连根拔起。
再后来,康熙明面上支持十四阿哥担任西北大将军王,实则是暗地里离间十四阿哥和整个八爷党,不动声色地将胤禛雪藏保护了起来。
哪怕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行将就木的康熙通过两道圣旨,就把小多子拿捏的死死的,其实际效果,堪比他的四儿子胤禛在一千多年前玩的那套“死诸葛吓退活仲达”闹剧。
这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系列操作,有哪几个是可以拿到台面上说的?
然而,康熙却可以令自己从容地从“高伟光正”的形象切换到“阴谋大师”。
这种收放自如的效果,就连胤禛担任皇帝到晚年,也无法比拟。
康熙是个好父亲吗?
好像这个问题也是无可厚非的。
尤其是康熙临终了之际,对胤禛交代的那些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都充满了殷切的期望,令铁石心肠的胤禛泣不成声。
然而,康熙在收拾大阿哥,以及废太子之时,却是一点情面也不保留。说关禁闭就关禁闭,说拿掉宗室身份就拿掉宗室身份。甚至康熙在怒斥十阿哥的时候,直接骂他是“狗东西”,压根不从遗传学的角度来思考这句话产生的尴尬后果。
父子之情,似乎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康熙是个勤政的皇帝吗?
这个问题好像更加无可厚非。
康熙和自己的一群老伙计在后花园唠嗑的时候,信心满满地回忆了当年一起治理国家、一起征讨四方的往事。
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可是,如果他真的勤政的话,何以他执政的晚年时间,清王朝国库会出现数额巨大的亏空,民间矛盾重重不说,就连官员的腐败也蔚然成风。
哪里还有康熙盛世的景观。
就连康熙自己都承认,南巡期间,单是他住在魏东亭家,就耗费了上百万两白银。
这种奢靡的生活作风,哪里还有一点勤政皇帝的影子。
张廷玉在八阿哥率领铁帽子秦王逼宫胤禛之时,曾经深有感触回忆起,当年康熙面对因九子夺嫡而造成的朝廷局面错综复杂,实在没有更多精力予以解决。
我们通过剧中看到的却是那个时节的康熙,既有精力完成最后一次南巡,还能够通过饱饮鹿血,连翻六天牌子。
晚年的康熙,深知这一后果和他自己的失政,有着脱不开的干系,而他自己却无法狠下心来去改变这一切,只求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把难题留给了胤禛去完成。
如此分析下来,剧中的康熙同样也是个矛盾综合体。
是康熙有意这样为之吗?
其实,在经历了这么多事后,我却反而渐渐能理解康熙了。
很多时候,并非人们甘愿说一些自相矛盾的话、办一些自相矛盾的事,而是面对一些无法改变的现状之时,不得不做出的让步和妥协。
越是头顶光环的大人物,这种需要他去妥协让步的事,就会越多。
到那样的情况下,人们只好选择无我而成就一个大我,选择否定过去以成就现在。
(全文完)
尤其是在二度废除太子的时候,康熙与张廷玉的对话中,“这是朕最后一次给他的机会了…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册在后,也就怨不得朕了!”,说罢,拨了一下琴弦,一声清脆的琴音,潇洒之致!接着连下两道密旨,一气呵成,连人精张廷玉都迟疑了一下,太子就在劫难逃了!焦晃老爷子把康熙演活了!谈笑间,太子就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