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游击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占便宜,拒绝吃亏

侯雨昕来了 2025-03-17 17:55:17

某个夜晚,在深山执行任务时,陈赓与一名随军记者交谈,他突然提及:“战斗能让战士们振奋,他们渴望上阵杀敌。”

期望见证你们赢得一场精彩的胜利。

陈赓微微一笑,自信地说:“没问题,肯定会很出色。”

战争的机会逐渐浮现。

资源匮乏导致日军难以长期集结大量兵力进行大规模行动,其所谓的“扫荡”活动往往是短期行为。1939年8月底,为期两个月的第二次多路围攻行动,即九路军队的联合围攻,最终宣告终结。

舞台已然清空,紧接着便是八路军展现实力的时候。在那个秋冬之际,陈赓在获得刘邓首长的批准后,决定采取分散策略,将三八六旅的部队化大为小,实施为期半年的分散作战计划。部队分散后,迅速与地方武装力量融合,深入邯长大道以及白晋公路的北段区域,执行一种“有利则取,无利不往”的游击战术。

11月5日,七七二团的郭国言营对武乡南关的日军车辆停放区进行了突袭,成功破坏了十多辆敌军汽车,并消灭了超过一百名敌人。这只是当时众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战斗之一,在此期间,三八六旅派出的各个部队,采取了多种战术,各有千秋。有的进行突袭,有的设置伏击,有的破坏交通,有的制造车辆事故,有的打冷枪袭扰敌人,还有的布置地雷给敌人制造麻烦。

日伪军在各地的据点面临重重困难,处境窘迫。12月8日,一二九师调集部分主要兵力,联合一一五师的三四四旅,并在地方军队的协助之下,对邯长大道发起了全面攻势。位于邯长大道沿线的黎城、停河铺、东阳关、涉县等日军据点,以及公路上的日军运输部队和后勤补给队伍,接连遭到八路军的突袭。这使得各据点间的交通联系被彻底切断,彼此间无法提供支援,粮食和弹药的补给也被阻断,整个局势陷入了极度不利的境地。

22日,邯长大道周边的日伪军队全面撤退。当天,八路军成功夺回黎城,紧接着第二天,停河埔也被收复。敌军转而向东阳关聚集,意图依托东阳关进行抵抗,然而八路军已抢占先机,控制了战略要地。结果,仅有少数敌军能够从西南方向绕过东阳关逃脱,其余大部分敌军均被歼灭。

25日,黎城区域的所有日军均被清除。八路军随后立即向东挺进,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成功收复了位于涉县与武安之间的数十个日军据点。

这是关于邯郸至长治战役的描述。邯郸至长治战役取得胜利后,原本被分隔开的太南和太北地区再次实现了连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