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之防风(一)

鸿朗说健康 2025-03-19 15:08:57

防风,是一种药草的名字,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羽状复叶,叶片狭长,开白色小花。根供药用,有镇痛、祛痰等作用。防风,又称“祛风草”。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等功效。其广泛应用于感冒、头痛、身痛等症状的治疗。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防风通治一切风邪,为治风之要药”。

《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即以黄耆、防风煑汤数十斛,置牀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防风》:“铜芸、茴草、屏风、蕳根、百枝、白蜚。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

本品《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今第一出彭城兰陵,即近琅琊者,郁州百市亦有之,次出襄阳义阳县界,亦可用,惟以实而酯润,头节坚如蚯蚓头者为好。”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应用】1. 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2. 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传说在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当“地平天成”之时,在会稽大会诸侯,论功行赏,并筹划日后的治国大计。各州省诸侯纷纷赶到会稽山下一片欢腾,史称“执玉帛者万国”。

可是同大禹的父亲一起治过水,又帮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风氏却没有赶到。大禹以为防风氏居功自傲,瞧不起自己。过了一天,防风氏赶到了,大禹一怒之下,便下令杀了防风。防风被杀是天大的冤枉。

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当时因为苕溪又发大水,虽日夜兼程,还是迟到了。

防风被无辜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

后来当地乡民用其来治疗因治水受风寒导致的头晕脑胀,浑身酸痛,功效卓著,乡亲们认为,这是防风氏留给人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1、祛风解表。去风解表是防风入药以后的主要功效,它对人类的头痛,身痛和恶风寒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出现外感风寒或头痛头晕时,可以直接使用防风来治疗,它能让人体出现的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2、去湿止痛。防风还是治疗人类风湿骨痛的常用药,他能祛风除湿也能去湿止痛,对人类的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骨痛都有出色治疗作用,关注:灸道传承百科,另外人们在出现关节肿痛和经络不通以及四肢麻木时及时服用防风也有出色的治疗作用。

3、止痛止痒。防风这种中药材不耽误而心性温,他还能去湿止痒,更能止痛,平时人们出现皮肤病,引发皮肤痛痒时,也能使用中药防风来治疗,它在治疗时既能内服用也能外用。

防风的常见用法:

1、治疗偏头痛。防风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用法并不相同,它是治疗人类偏头痛的常用药,但在治疗时需要搭配川芎和柴胡以及黄连等多种中药材一起使用,关注:灸道传承百科,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防风和川芎以及柴胡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煎汤和具体用量可以咨询专业中医药师。

2、治疗霉菌性阴道炎。防风入药以后能消炎杀菌,也能抗病毒,在临床上它是治疗女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常用药,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把适量的防风和大戟以及艾叶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煮水,煮好以后薰洗患处,每天一次,每次十分钟就能让炎症尽快消退。

良方精选:

《方1》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痹痛。配方: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

制法:将防风与薏苡仁一起水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服7日为1个疗程,停3日后,再服下1个疗程。

《方2》祛风止痛消炎,适用于牙痛。配方:防风、荜茇、细辛、白芷各5克,良姜4克。

制法:取以上配方:焙黄,研为极细末,和匀,装瓶备用

用法:用医用脱脂棉蘸取药末少许,塞入鼻孔,左侧牙痛塞右鼻,关注:灸道传承百科,右侧牙痛塞左鼻,塞好后做深呼吸2分钟,每日早晚各用药1次

《方3》可有效缓解足部皮肤瘙痒症状。配方:防风、苦参、白鲜皮、蝉衣、紫草、蛇床子各10克。

制法:将上药煎煮取汁

用法:将药汁加入洗脚水中进行足浴。每日1剂,分2次,每次10~30分钟

《方4》清热解毒、利湿除疹,适用于水痘。配方:防风、荆芥、甘草、薄荷、蝉蜕、大青叶各15克

制法:将以上6味中药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备用

用法:洗浴患处,每日2次

《方5》化痰熄风,适用于口眼歪斜。配方:防风、川芎爷15克,当归12克,僵蚕10克,蝉蜕5克,细辛4克,蜈蚣1条

制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加水煎煮30分钟,滤渣取汁

用法:趁热温服

《方6》祛风除湿、解毒止痒。配方:防风、百部、透骨草、荆芥穗、土荆皮、苦参各30克,王不留行、大风子、皂荚各20克,白醋500毫升。

制法:将上述除白醋外的配方:加水1500毫升,关注:灸道传承百科,煎煮至药汁还剩2/3时倒出药汁,再次加水1000毫升,煎煮至药汁还剩一半时滤渣取汁与第1次所得药汁混合,再加入白醋,拌匀。

用法:取一半药汁,将双手浸泡其中30分钟,早晚各1次,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

《方7》适用于盗汗。配方:防风200克,川芎100克,人参50克

制法:将上述中药一同研成粉末状

用法:睡前冲服,每次15克。

3 阅读:13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