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也能再生?日本一企业研发出牙齿再生术,牙医要下岗了吗?

墨山看客 2025-01-08 20:54:23

日本一医院的教授最近研发出一种能让牙齿再生的技术,这下牙医怕是饭碗不保。

然而,这个牙齿再生术真的靠谱吗?是不是牙掉几次都能长出新的来?

牙齿再生术到底是什么?

据说,这是大阪北野医院的高桥教授所发现的,他们在牙齿再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这些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牙龈中实际上隐藏着第三副牙齿的“种子”,即休眠的牙芽。

要知道,人的一生只能长两次牙齿,分别是乳牙与恒牙。

乳牙约在婴儿6个月时萌出,共20颗。随后,6岁左右开始换牙,恒牙逐渐替代乳牙,直至12-13岁第二恒磨牙长出。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在16-18岁时,部分人可能会长出第三次牙,也就是人见人恨的智齿,但不同人的智齿生长期也是不同的。

然而,因为智齿发育可能不全,形态小,位置隐蔽且易出问题,如引发冠周炎等。所以它只有在极少数形态、位置佳且健康时,才会被考虑正畸调整利用。

所以说人的牙齿是相当珍贵的,一旦磕掉了,要么补牙要么戴牙冠或者假牙了。

针对这一现象,该日本教授高桥克研发出了“牙齿再生药物”,即USAG-1蛋白靶向抗体。

USAG-1会抑制牙齿发育所需的BMP和Wnt信号通路。通过解除其抑制作用,可诱导新牙生长。

光有理论还不够,得要有实践。

在后面几年,高桥克团队反复对小鼠进行单次、全身性的USAG-1靶向抗体注射给药。在实验过程中,原本就有先天牙齿缺陷小鼠的缺牙处竟长出了新牙,而且原本有牙的位置还长出了更多的牙齿,效果可见一斑。

小鼠的结论还不够,高桥克的团队继续在雪貂身上做实验,因为它们的牙齿构造和人类一样:一生只会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

给雪貂注射针对USAG-1的抗体后,其上颌门牙部位成功萌发出1颗新牙。但值得注意的是,实现这一效果所需的抗体浓度是小鼠实验中的5倍,且注射次数也增加至3次。

通过这些牙齿再生的案例,便得出了一些结果:那就是我们大部分动物和人可能还存在“第三牙列”。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恒牙(第二牙列)正在发育时,第三牙列也开始发育。

但是随着恒牙逐渐发育成熟,第三牙列会发生细胞凋亡、逐渐退化。

而通过这种药物,就可以让这第三列牙齿长出来,从而代替那些缺乏牙齿的部位。

看到这些动物都有良好的效果,且也没有出现副效果后,高桥克谈对决定讲该牙齿再生术于12月投入到临床实验中,以评估该药效在人体中的安全性。

高桥克教授表示,第一次试验将招募 30 名年龄 30~64 岁、至少缺 1 颗后牙的男性作为实验对象。如果这次的实验顺利,那么下一次实验将对 2~7 岁的先天性牙齿缺陷患者进行测试。

对此,高桥克教授还表示说,这次的实验重点不在于是否能让失去的牙齿再次长回来,而是要观察这个药物对人体是否有不良反应。

至于能不能长牙,并不是该实验的目标,不过能长的话就最好了。

市场上的牙齿再生术也并不是只有高桥克团队独有的,还有很多方式。

比较有名的方式是干细胞再生技术,在2021年央视财经报道过这种方式,它是通过在牙周炎病灶周围多点局部注射“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单次治疗仅需不到2分钟,即可利用干细胞分化能力促进患者牙槽骨新生。

还有“矿物质再生”的方式:在2019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磷酸钙凝胶,将其应用于受损牙齿表面后,能在48小时内形成一层3微米厚的新牙釉质,且这层牙釉质具有与天然牙釉质相同的结构和相近的机械强度。

原来,市场上早已有这么多的牙齿修复术了。

牙齿再生术出现,牙医要下岗了?

关于高桥克的研发新闻一出,不少人表示高兴,并且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牙医就要下岗了。

这样的言论,到底是真还是假,人工智能在未来也是一大重点关注,它们也会取代牙医的工作吗?

其实,这样的结论还过于太早。

面对高桥克的新方法,香港大学牙髓科一教授指出,人类牙齿的发育机制与小鼠或雪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

他强调,人类牙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体,它的生成不仅依赖牙胚,还需牙周组织和神经血管网络的协同作用。

再生牙齿能否在人体内形成完整的牙周结构,并融入口腔环境,还不能直接确定,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验证。

而且,USAG-1抗体的作用不仅关乎牙齿生长,还广泛参与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及再生过程。

从小鼠与雪貂的实验对比中可以看出,要想成功诱导“第三牙列”的生长,需要提高药物剂量并延长治疗周期,但这种需要长期摄入大剂量的抗体,对人体是否会造成损害,目前还不好说。

而且,在大部分的临床治疗上,还是补牙、种牙和戴假牙这三种方式,可见这些新技术还没能完全应用于临床治疗上,或者就是大部分的患者对这些新方式并不放心,因此也就不够普及。

关于人工智能,它们也在牙科领域有所涉猎,并带来不少创新的结果。

比如说,通过AI可以分析X光片、CT扫描和其他医学影像资料,来帮助诊断患者的牙齿和颌骨的问题。

在手术方面,通过3D打印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AI可以模拟手术过程,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患者管理领域,AI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助力牙医高效整理患者的病历档案、优化预约系统以及实施细致的后续关怀。

不仅如此,AI技术还能有效预估患者的复诊可能性,及时提醒牙医与患者建立必要的沟通联系,从而增强患者管理效果。

可见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人工智能来协助的,能帮助牙医缩短就诊时间。

但,如果是遇到一些复杂的牙齿治疗,人工智能只能做到协助的效果,而不是主刀,还是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配合。

此外,人工智能在伦理层面亦面临一定挑战,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尚需克服法规与伦理方面的障碍。

所以说,那些走在创新前线的牙医,目前还不会被取代。

但是,随着机器人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逐渐成熟,机器人独立操作可能是未来的趋势。所以,牙医需要掌握多种技能,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增加操刀经验,才能在牙科领域更具有竞争力。

牙齿到底是脆弱还是坚硬的?

牙齿,不少人说它是我们人体内最硬的。特别是牙齿表面牙釉质,能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它的硬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8级,是人体中最坚硬的部分,仅次于钻石。

甚至牙齿的硬度还比人的骨骼要高,就是比钢铁稍微逊色了些。

在马来西亚,一男子竟用牙齿拉动了一辆重量将近300吨的火车,对他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锻炼牙齿和嘴部的运动,在他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牙齿锻炼。

由此可见,牙齿所蕴含的力量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

但是,就算是这么强大的牙齿,却也有极为脆弱的一面。这是因为牙釉质怕酸蚀、怕磨损,像一些人喜欢吃硬质食物的饮食习惯,或者不正确的刷牙方式,都会导致牙釉质的非正常磨损。

再加上现在的饮料种类也更多了,这些饮料多少都带着酸性,纵然是再坚硬的牙釉质,碰到碳酸也会瓦解。

除了饮料以外,口腔清洁不到位也会产生酸。当牙齿上存在大量的食物残渣,它就会和细菌代谢产生酸。

所以,一旦口腔内的酸碱度下降至5.5以下,牙齿表层的羟基磷灰石便会发生溶解,导致牙釉质逐渐失去矿物质,最初可能表现为牙齿上的白斑或小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瑕疵会逐渐扩展为大范围的龋齿空洞。

可见,牙齿的好坏,是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除了饮食和清洁方式不到位以外,年龄也是一大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也就越来越慢,同时它缺失的速度也很快,就导致牙齿缺钙,从而造成牙齿脆弱易碎。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人需要装上假牙的缘故。

纵然牙齿再怎么强大,却还是同样脆弱。即使当下的技术也在专攻于让牙齿恢复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糟蹋牙齿。

不管是饮食还是清洁方面,我们都需要多加注意,毕竟好好的牙齿如果坏掉了,再好吃的食物也无法得以品尝,最吃亏的还是自己。

0 阅读:3

墨山看客

简介:墨山看客,你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