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上将抵华之际,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计划4月22日赴亚太。该航母编队载F-35B战机,将穿越印度洋至日本,与自卫队联演。
英媒夸大称英国海军强大,《每日电讯报》称一英航母可敌两中航母。实则漏水航母刚修,28年老舰服役,还需借挪威军舰充数,处境尴尬。
英国外交政策左右逢源有何深意?军方高调展示战力优势,其真实实力到底如何?
【英媒吹嘘的尴尬现实】
英国媒体自信过度,似醉汉夸口。《每日电讯报》豪言称某能力超群,令军事专家无奈。其自信仅基于F-35B隐形,似以单一标准定航母战力,思维简单。
现实远超英媒预想之残酷。威尔士亲王号虽庞大如7万吨巨舰,却频陷窘境,漏水、螺旋桨故障频登头条,非因战功。讽刺的是,英海军三成舰艇故障,远航编队竟难凑6艘驱逐舰,只得借船于挪威、加拿大。
明明是一般舰队,英国国防部却夸大其词。其F-35B战机每20小时需大修,24架中仅18架可用。相比之下,中国055型驱逐舰导弹射程达1000公里,远超英国45型驱逐舰的120公里。
实力悬殊下,英国仍派航母赴亚太,引发军事行动或政治秀质疑。各国发展精准打击能力时,英国却迷信单一装备,暴露战略迷茫。其背后战略盘算,远比表面复杂。
【英国的战略焦虑与算计】
这场航母炫耀实则是英战略布局,国防参谋长拉达金上将悄然访华,为2015年来首次高访,而其航母编队却在亚太蓄势。这种外交行径犹如递名片时暗藏手枪,令人哑然。
该做派非英国原创。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南海行动前,英防长华莱士访华示好。此策略看似增信,实则防冲突,因前次英航母编队经南海遭解放军实弹演习震慑逃离。英方求安全炫耀,非实战对抗。
英国经济算盘复杂:刚签5000亿英镑数字经济协定需军事保障,而中国已连续14年为英国亚太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贸易额超1200亿英镑,斯塔默政府面临两难。
拉达金访华时矛盾心态显现,会谈仅谈模糊套话,避谈航母部署。此做法如顾客礼貌用餐却背后差评。英国全球战略似落魄贵族,囊中羞涩仍维持体面,周旋于社交场合。
英国战略纠结反映其大国竞争中的中间位置尴尬。航母编队战力不足难支复杂战略,政治雄心超军力,海上表演战术价值待军事专业分析。
【中英航母实力的体系化对比】
脱离政治舞台,步入实战领域,英国战略与军力差距显现。F-35B战机虽具隐形性,犹如赛跑者穿隐形衣,却未增其速。此优势难撑其狂妄野心。
F-35B垂直起降设计省却弹射器,但性能受损,作战半径仅1667公里,不及歼-15六成。其弹仓缩小,无法内置反舰导弹,外挂则隐身性减弱,实战中将面临重大劣势。
中国军事体系构建成立体网络,歼-15虽无隐形能力,但已有电子战型,结合岸基雷达与预警机,形成全面信息感知。比作交响乐,英国似独奏小提琴,中国则如交响乐团,共奏战场雄壮乐章。
中国正测试福建舰,配隐形战机与电磁弹射器,可载50余架舰载机。未来歼-35将上舰,英国技术优势将失。中国反航母体系强大,东风-21D、26B、17导弹构成坚固防线。
面对巨大体系差距,英国航母编队与中国军队交锋恐成悲壮之战。军事鸿沟显现实力对比,映射海上霸主式微。航母外交或掩饰地位下滑,英国海军变迁背后藏历史故事。
【大国博弈下的英国航母外交】
军事鸿沟显现,反映英国国际地位历史性变化。昔日岛国称霸七洋,皇家海军超850舰,今仅75艘,难组航母战斗群,需向盟友借舰。
冷战后,英国海军战略由全球存在转向区域重点部署,2010年代起重启全球战略。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彰显此雄心,但现实与之不符。英国全球战略与国力不匹配,如同中年人穿青春期裤子,勉为其难。
脱欧后,英国陷入身份焦虑,其战略旨在呼应美国印太战略并寻求新利益。航母初航即故障频现,战略转型似漏气气球。英国已非海上霸主,却仍欲借航母外交重振昔日辉煌。
历史上,航母是英国展现全球影响力的关键。从苏伊士危机至福克兰战争,英国依赖舰载力量。但今大国竞争不同往昔,两艘航母难支英国全球角色。实力与野心不符,外交成空谈。
威尔士亲王号远航更像身份认同仪式,而非军事行动。此高成本展示意在向全球及自身证明英国大国地位,但在中国崛起背景下,反显英国战略脆弱性。
【结语】
英国此举意在向盟友示忠并对中国展示实力,却被自身外交策略所绊。昔日海上霸主需预先声明才敢派航母远航,其“威严”已成国际舞台上的自我慰藉。
在大国角力的棋局中,英国能否重焕昔日辉煌,抑或沦为他人操控的棋子?此乃航母展示背后,真正值得深入探究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