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局》:超3万人打一星,选出十条“愤怒”的差评,笑了半天

苏荨墨儿 2024-10-06 18:00:24

文|啾啾鹿鸣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国庆档的电影大战正如火如荼,但谁能想到,耗时六年、投资巨大的科幻大片《749局》却成了最大的“黑马”?不幸的是,这个“黑马”并非因为惊艳表现,而是因为令人瞠目结舌的差评如潮。

《749局》上映后,豆瓣评分一路跌至4.8分,超过3万人给出了1星的最低评价。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部备受期待的科幻巨制会遭遇如此惨烈的口碑滑铁卢?

翻阅那些“愤怒”的差评时,更是让人不禁哑然失笑。这些评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影片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口碑两极分化

国庆档电影市场硝烟弥漫,陆川导演的科幻巨制《749局》却意外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部耗时六年、投资巨大的作品,不仅在票房上创下佳绩,更因其两极分化的口碑在观众中引发了激烈讨论。

面对纷纭的评价,陆川导演选择了正面回应:“有什么事冲我来。”《749局》的上映首日便收获了超1.7亿元的票房,打破了中国影史国庆档科幻片的票房纪录。

然而,高票房背后,影片的口碑却呈现出罕见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不少观众被影片宏大的世界观和震撼的视效所吸引,认为这是国产科幻电影的又一次突破。另一方面,也有观众对影片的剧情逻辑和人物塑造提出质疑,认为影片未能完全发挥其潜力。

批评者们指出,影片的剧情结构像是一盘“段子拼盘”,人物塑造随意,科学设定也存在明显漏洞。例如,片中小鹦鹉变身巨型怪兽的情节,被指完全违背物理学原理。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质疑声,陆川导演选择了坦然面对。他的回应展现了一位导演对自己作品的负责态度和直面批评的勇气。这种态度无疑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也为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

事实上,《749局》的诞生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2018年开机到2024年上映,整整六年的时间里,剧组经历了多次停拍和复工。

投资方北京文化和华谊兄弟在这期间都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困境,给影片的制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然而,即便面临重重困难,陆川和他的团队依然坚持追求高品质,邀请了国际顶级的特效团队参与制作。

《749局》的遭遇,其实也体现了电影界的一些现状。它既展现了中国电影人的雄心和实力,也暴露出在剧本创作、角色塑造等方面仍存在的不足。这种两极分化的口碑,或许正是推动中国电影不断进步的动力。

陆川导演的回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如何在追求视觉奇观的同时,不忽视故事本身的魅力和逻辑性?如何在商业成功与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

豆瓣网上,《749局》的评分已跌至4.8分,令人咋舌的是,超过3万名观众给出了1星的最低评价。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位电影人夜不能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备受期待的科幻巨制遭遇如此惨烈的口碑滑铁卢?

以上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4-10-02——《749局》陷口碑争议,陆川回应:有什么事冲我来

超3万人打一星

首先,影片的剧情结构备受诟病。尽管《749局》的世界观设定颇具新意,但观众们普遍反映,整部电影的剧情不行。

情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仿佛是将各种吸引眼球的桥段生硬地拼凑在一起。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让观众难以沉浸其中,更是大大降低了观影体验。

其次,人物塑造的随意性也让观众颇感失望。作为主角的马山,由当红小生王俊凯饰演,本应是整部影片的灵魂。

然而,马山的台词寥寥无几,人物性格发展更是显得突兀而尴尬。观众们难以理解主角的行为动机,更无法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影片遭受批评的一大原因。

更让科幻迷们感到沮丧的是,《749局》在科学性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观众们自然对其科学设定抱有较高期待。

然而,片中小鹦鹉变身巨型怪兽的情节,却被指完全违背物理学原理。这样的设定不仅不科学,更是挑战了观众的智商,引发了广泛的吐槽和嘲讽。

面对如此惨淡的口碑,《749局》的创作团队恐怕要好好反思了。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宏大的世界观和震撼的视觉效果,更需要严谨的逻辑、合理的人物塑造和经得起推敲的科学设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观众,赢得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749局》团队的努力和付出。

六年的筹备时间,巨额的投资,以及邀请国际顶级特效团队参与制作,都显示了他们对这部作品的重视和期待。可惜的是,好的创意如果没有优秀的执行,终究难以成就一部优秀的电影。

《749局》的遭遇,或许会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警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视觉奇观的同时,不能忽视故事本身的魅力和逻辑性。《749局》遭到了滑铁卢。那么,今年国庆档的其他影片成果如何呢?

以上信息来源:2024-10-03 每日经济新闻——超3万人打出1星!《749局》口碑两极分化引热议!筹拍6年期间投资方暴雷,背后涉多家上市公司

佳片云集

今年的国庆档可谓是星光熠熠,好戏连台。截至10月4日晚间九点,2024年国庆档新片总票房已突破15亿元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和观众的高涨热情。

在这场电影盛宴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主旋律大片不负众望,连续四天单日票房突破1亿元,展现出惊人的市场号召力和持续性。

业内人士预测,该片的最终票房有望超过14亿元,有望成为今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影片以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再现了志愿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紧随其后的是备受争议的科幻大片《749局》。尽管口碑两极分化,但其票房表现却相当亮眼。

影片上映首日就斩获超过1.7亿元的票房,一举打破了中国影史国庆档科幻片的票房纪录。

这一成绩不仅证明了科幻题材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显示出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热切期待。然而,影片能否经受住口碑的考验,在接下来的放映中保持强劲势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庆档的繁荣背后,离不开多家上市公司的鼎力支持。中国电影、博纳影业等知名影视公司都参与了国庆档影片的出品和发行。

这些公司的加入不仅为影片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带来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为国庆档电影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庆档的火热也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带来了新的希望。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后,电影行业正在逐步恢复元气。

今年国庆档的亮眼表现,无疑会提振整个行业的信心,也为即将到来的贺岁档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票房的火热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如何在商业成功的同时保证影片质量,如何平衡艺术追求和市场需求,仍然是每一个电影人需要深思的问题。

只有不断提升作品质量,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心,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

在2024年国庆档电影大战正酣之际,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以上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2024-10-05 ——国庆档票房突破15亿!佳片云集 上市公司扎堆

两部影片撤档

两部原定于国庆期间上映的影片《出入平安》和《皮皮鲁和鲁西西之309暗室》先后宣布撤档,为热闹非凡的档期蒙上了一层阴影。

《出入平安》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影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不得不选择退出国庆档。

而《皮皮鲁和鲁西西之309暗室》则直言“档期环境竞争激烈,留给儿童电影的空间太小”。这两部影片的撤档决定,无疑为观众的观影选择减少了可能性,也引发了人们对电影市场现状的深思。

然而,撤档真的能成为影片“自救”的灵丹妙药吗?从今年春节档的经验来看,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春节期间选择撤档的电影,在重新定档后的票房表现依旧惨淡。这一现象说明,仅仅改变上映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片本身存在的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品质量才是决定票房的关键因素。一部优秀的电影,即便在竞争激烈的档期,也能凭借过硬的质量脱颖而出。相反,如果影片本身存在问题,即便选择了相对宽松的档期,也难以赢得观众的青睐。

此外,撤档行为还引发了对电影行业契约精神的讨论。有观点认为,频繁的撤档行为不仅显示出片方对自身作品缺乏信心,更是对市场规则和观众期待的不尊重。电影上映时间的反复变动,不仅会影响观众的观影计划,也会对整个市场秩序造成干扰。

事实上,撤档这一行为折射出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复杂现状。一方面,优质影片供不应求,精品力作屡屡创造票房奇迹;另一方面,中小成本制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寻求生存空间。

面对这种局面,电影人需要深刻反思。与其将希望寄托于撤档这种权宜之计,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影片质量上。只有不断推出优秀作品,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和支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考虑建立更加完善的档期规划机制,为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影片提供合适的上映空间。只有形成良性的市场环境,才能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信息来源:上观新闻2024-10-04——两部电影相继宣布退出国庆档,撤档后真能“翻盘”吗?

结语

在这个金秋十月,中国电影市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大戏。从《志愿军:存亡之战》的票房神话,到《749局》的口碑争议;从新片总票房突破15亿的喜人成绩,到个别影片选择撤档的无奈之举,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活力与挑战并存。

这场国庆档电影大战,不仅是一次票房的角逐,更是一场口碑的较量。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部电影想要真正成功,既要有吸引观众的噱头,更要有经得起推敲的内容。只有将商业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观众的真心喜爱。

0 阅读:43

苏荨墨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