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吃凉皮中毒?
尚无特效药,病死率极高,俗称“1毫克便能致命”。

到底是什么东西一度令其被称为“夏日嗦粉杀手细菌”,夏天到了,除去凉皮之外,还有两种食物要当心?
今天【雾哥】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背后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给大国迷雾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食物中毒虽听来并非为奇,但这“1毫克便能致命”的细菌却也并非危言耸听。多家媒体仔细标明的“1毫克致命”也令人好奇,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米酵菌酸。

而闻名这米酵菌酸,2023年一河南女子吃凉皮中毒去世还是令人有些后怕,且这关键的也便是,原因找到是米酵菌酸,但直到如今也“无药可解”。
且这米酵菌酸也并非一次令消费者“受难”。

2024年7月,合肥一女子吃凉皮后米酵菌酸中毒住进ICU,2024年6月6日,台北一家茶室有5人因食用米粉等同种食材制作食物,导致死亡。
可以说,这米酵菌酸“威力实在并非小觑”,那这米酵菌酸又是啥?

之所以形容其是凉皮中的“隐形杀手”,便是因这米酵菌酸所依附的“环境”。
米酵菌酸多见于发酵的谷物,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毒素,而这种椰毒假单胞菌在日常生活中却是极为常见。

比如墙壁、地面甚至其他物品的表层,但这米酵菌酸却是“喜好夏季”。尤其是阴雨潮湿的天气,这米酵菌酸便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而若是一个不注意,这发病也极为迅速。

而从以上“因米酵菌酸中毒”的案例来看,其中的共同点便是天气炎热下,这发酵的谷物发黏或是这凉皮、米粉一类本身食材“不安全”。

那也是引人好奇,虽然它在水中发酵,那若是用热水煮沸,是不是便可以免除米酵菌酸的中毒几率?
然这米酵菌酸的关键一点,便是“高温杀不死”。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简单来说便是用100摄氏度的开水煮沸或者用高压锅蒸煮也难以破坏其毒性,而一旦中毒,发病急,发展快,病死率达到40%以上,且目前并未有任何特效解毒药。

而且这米酵菌酸无色无味,早期表现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痛,若是严重会出现血尿、意识不清、烦躁、抽搐休克。
潜伏期一般在30分钟-12小时,少数的话可以达到1-2天,最长可延伸到3天。

那这夏天要到,又当如何避免?

实际这米酵菌酸除去喜欢依附在“发酵谷物”食品,诸如凉皮、糍粑、醋凉面、米粉、发酵的玉米面等等。

同时在长时间泡发的银耳、黑木耳此类变质的食用菌,以及马铃薯粉条、山芋淀粉、甘薯面等薯类制品中。
夏天的季节,凉皮的清爽,喜欢吃当然可以继续吃,但吃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儿。

首先便是要确保这凉皮的来源干净,选择正规的凉皮售卖处,且若是怀疑食物中毒,立即找到医生进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

而若是自行购买湿米粉等,尤其是散装的米粉,务必要确定这谷物是来自正规渠道,查看保质期,保质期安全过后,记得不要大量囤积。

吃多少便买多少,放入冰箱冷藏储存12小时内,进食完毕,且记得加工之前,先行检查看看否存在霉变或者酸味的情况。

而后制作时,一定记得加工和烹饪的方法务必准确,一定要注意卫生和温度控制,避免细菌的滋生。
一定要确保自己所进食的谷物是健康、卫生。

另外,夏天进食木耳等食用菌一类,过久泡发的切记不要入口,最好是即泡即食。
且这不管是谷物类米粉还是木耳一类的菌,都要确保食品充分加热熟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即使未吃完,放入冰箱冷藏后,也要及时冷藏保存,并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

总之,切记,吃食来源务必健康卫生,自己所做务必是“即买即食,即泡即食”。
夏天要到,吃凉皮本是为降温凉爽,而若是因一时马虎,导致米酵菌酸中毒,实在是得不偿失,且目前虽明确米酵菌酸的毒素,但却尚未有解药,也实在是冒险。
参考资料:
“女子吃凉皮中毒”上热搜 医生提醒防范“隐形杀手”——合肥晚报
夜问|1毫克就致命!夏日嗦粉的“索命杀手”米酵菌酸是个啥?——澎湃新闻
警惕!很多人夏天爱吃!安徽疾控提醒——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