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读书
在书香中照见生命——《生命之书》读书分享会第3期
四月的西安,春意正浓。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下午,位于古城一隅的汉乐府酒店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活动。由乐府书友会和一心书友会联合主办、《生命之书》读书分享会第3期在这里温馨启幕。
十二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书友齐聚一堂,在茶香与墨韵中,共同探寻生命的真谛。 下午两点,书友们陆续抵达。汉乐府酒店的大堂古色古香,木质结构与简约的汉风装饰相得益彰,为这场读书会平添几分雅致。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心老师提前创作的一幅《生命之书》隶书作品,铺陈在签到台上,笔墨酣畅,气韵生动。书友们不是简单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而是用毛笔在这幅书法作品上一笔一画地留下自己的印记。
张宗良、薛珍、高敏娟、范敏、王俊丹、严延、郑伟、邹伟、雷海涛、穆萍,杨莎莎、一心,十二位书友的名字如同十二颗星辰,点缀在这幅书法作品上,象征着每个人都是这场精神盛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请大家品茶。"书友薛珍轻声说道,她熟练地为大家泡上一壶白毫银针。温热的茶汤在杯中流转,散发出淡雅的香气。书友们捧着茶杯,茶香氤氲间,原本有些喧闹的会场渐渐安静下来,仿佛每个人都在这片刻的宁静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处。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选择在这一天举办《生命之书》的分享会,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心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不仅是莎士比亚的忌日,也是他的生辰。它提醒我们,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阅读则是照亮生命的光。"
一心老师接着分享了举办这次读书会的初衷:"《生命之书》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生命去体悟。今天的分享会,我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日常的忙碌与焦虑,真正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聆听他人的感悟。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场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对话。"
活动正式开始前,书友杨莎莎和一心老师分别为大家朗诵了《生命之书》中的一页文字。杨莎莎的声音清澈悦耳,一字一句间流露出对文字的敬畏;一心老师的诵读则深沉有力,仿佛每个字都经过心灵的过滤。两种不同的声音风格,却同样传递出文字背后的力量,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沉浸其中。
"我读《生命之书》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一心老师开始了自己的分享,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最初接触这本书时,我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表面上事业忙碌,但内心却充满焦虑与不安。"他坦言,自己曾经深陷名利的泥沼,"我执着于社会地位,执着于他人评价,执着于各种关系网络,这些执着像无形的枷锁,让我喘不过气来。"
一心老师回忆道,是《生命之书》中的一句话点醒了他:"'观察者即是被观察者'——我们对外界的评判,其实都是内心的投射。当我开始真正理解这句话时,我发现自己对名利的追逐,不过是内心不安全感的体现。
"随着阅读的深入,一心老师逐渐学会了放下,"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认清本质后的释然。我开始与自己和解,不再苛责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我也开始与亲人和解,理解他们的局限与不易。"
书友张宗良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读书会,他分享道:"我以前读书大多是走马观花,很少深入思考。但《生命之书》不同,它迫使我停下来反思。"他举了一个例子,"书中谈到'恐惧的本质'时,我发现自己很多行为背后其实都是恐惧在驱动——害怕失败、害怕不被认可。这种觉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抱怨是我过去生活的主题曲。"书友高敏娟的分享直白而坦诚,"我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丈夫不够体贴,抱怨父母不理解我。"她说,《生命之书》让她意识到,"所有对外界的抱怨,都是对自己不满的转移。当我开始改变自己的心态,奇妙的是,家人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书友范敏的分享引起了不少共鸣。"我总觉得自己被各种关系拉扯——是做个好员工,还是做个好母亲?是追求事业,还是照顾家庭?"她说,《生命之书》帮助她看清了问题的本质,"矛盾不在于外界的要求,而在于我内心的分裂。当我停止非此即彼的思考,反而找到了平衡点。"
书友杨莎莎的转变则体现在与女儿的相处上。"以前我总是以母亲的身份'管教'女儿,结果两人都很累。"她笑着说,"现在我和女儿像闺蜜一样相处,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种改变源于《生命之书》中关于'关系'的探讨——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尊重与陪伴。"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什么事都一丝不苟。"书友邹伟的自我剖析引起了阵阵掌声,"我把工作习惯带到了生活中,连周末安排都要精确到分钟。"她说,直到有一天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悠闲的行人和摇曳的树影,突然意识到,"生活不是任务清单,过度规划反而让我错过了当下的美好。"这个顿悟让她开始学习"放下","放下不是懈怠,而是给自己呼吸的空间。"
书友雷海涛是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活动,"我原以为会是一场严肃的讨论,没想到如此贴近生活。"她说,在倾听他人分享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性。"对她而言,最大的收获是"慢下来"的启示,"现代社会太快了,我们需要偶尔停下来,回归内心的安宁与清静。"
"说来惭愧,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了。"书友严延的坦诚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亲切。她说,这次读书会让她重新发现了纸质阅读的乐趣,"捧着一本书,慢慢品读,这种体验是刷手机无法替代的。"
书友王俊丹对"自由"的见解独树一帜。"自由的心是谦和的。"她解释道,"我们常常把'忙'当作荣誉勋章,却很少思考忙的意义。"她分享了自己的一次经历,"有段时间我同时兼顾三个项目,表面上看很充实,实际上却陷入了盲目。直到身体发出警告,我才停下来反思——我的忙碌是否偏离了初衷?"《生命之书》帮助她找回了内心的指南针。
书友郑伟用"走心"和"别开生面"形容这次读书会。"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每个人都在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生命体验。"他说,这种基于共同阅读的深度交流,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
书友薛珍的发现则带着几分惊喜:"我之前竟然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她笑着说,"因为一心老师的分享,我立刻下单买了两本——一本留给自己慢慢品读,一本分享给最好的朋友。"她特别认同书中关于"觉察"的观点,"我们太习惯于自动化的思维和行为了,很少真正觉察当下的体验。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思维定式。"
时间在真诚的分享中悄然流逝。活动接近尾声时,一心老师总结道:"今天的每一位分享者都像一盏灯,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生命之书》告诉我们,智慧不在远方,而在当下的觉察中;快乐不在未来,而在此时此刻的体悟里。"
夕阳西下,书友们在汉乐府酒店门前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那一刻,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宁静而满足的笑容。这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的读书会,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交流,更是一场生命的对话。
当书友们带着新的感悟踏上归途时,四月的晚风轻轻拂过,仿佛也在诉说着关于生命的故事——在书香中照见自己,在分享中连接彼此,这或许就是阅读最本真的意义。
鸣 谢:
西安汉乐府酒店
薛 珍(茶艺)
刘先辉(摄影)
一心书友会
一心书友会 是一个与自己心灵对话,放空自己、寻找初心、感知素心、缓解生活压力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远离人际关系的繁杂,让生活变得简单、从容、轻松、愉快。穿梭历史的笔墨,体验优雅的书写,感受古人从容不迫的读书和写字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都市化的快节奏工作之外,寻找一种涤荡内心、丰富涵养、培养艺术气质、提高审美能力的慢生活状态。养心、怡心、幽心、修心,找回本心和有趣的灵魂,做回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