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了半天原来是一视同仁,给所有人都加关税啊!
原来也以为美国加征10%到20%是上限,结果这只是起步价.......
其实这倒简单了,商品集体涨价就完事了。
进口价超过了商品售价,那么一定会促使进口商品本地制造,问题是没时间。
逻辑很简单,2号宣布关税9号就要实施,这么多时间去哪找替代产品?
何况你给所有人都加关税,从哪进口都要成本,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涨价,直接售价加上关税变通胀完事。
言归正传,特朗普这是要干啥?

特朗普的策略已经很清晰了,三点:
1,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抬高关税让更多企业建厂以及提高美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2,如果其他国家认怂,还能讨论,用做谈判的筹码。
3,虽然会通胀,但长痛不如短痛。
具体上,中国、欧洲和日本这些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甚至亚洲些被看做转口、过水的国家关税都很高,美国摆明了想从关税想挣钱。
注意,这是新征收关税,是对已经加了的关税继续添加,只不过可能有些加上去再打折;
有些东西会豁免,比如金属、半导体、矿产、黄金。
总的看,这些符合制造业回流美国目标的,但美国领先产业的就算了。
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特朗普这番骚操作后意味着什么?
美国用国家紧急状态绕开WTO规则,相当于掀桌子。其他国家要么跟着无视规则搞报复,要么彻底对多边贸易体系死心。
这么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所有进出口商品集体涨价。比如美国从越南进口的服装、从德国买的汽车零件、从中国买的电子产品,价格全得往上蹿。
美国企业要么自己消化成本,要么转嫁给消费者。
但现实是,大部分企业扛不住长期压力,最后超市里的进口商品、加油站油价、甚至本土制造的商品,因为用了进口原材料,都可能变贵。
美国人过日子成本上去消费力就得打折,全球经济发动机转速变慢,其他国家跟着遭殃。

欧盟、日本、加拿大这些传统盟友估计都懵了,说好的自由贸易呢?
接下来各国肯定要反击,大概率会出台对等关税,比如对美国出口的波音飞机、大豆、威士忌加税。
跨国企业这些年好不容易在东南亚、东欧铺开的供应链网络,又得重新算账,10%的关税够不够抵消搬迁成本?还是干脆放弃美国市场?
但迁生产线可不是搬家,没个三五年搞不定,中间产业链上下游的小企业可能先撑不住。
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企业投资更谨慎,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像孟加拉国的服装厂、泰国的橡胶、智利的铜矿,这些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突然被多薅一层羊毛,外汇收入少。本国货币可能贬值,进口粮食、能源的价格又上涨,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像印度、越南这种想借制造业崛起的新兴国家,刚接住从中国转移的订单,转眼就被关税打乱节奏,搞不好反而被外资抛弃。
未来可能是区域贸易协定的天下,比如亚太国家加速抱团RCEP,欧洲强化自家单一市场,美洲搞USMCA升版。
但区域化贸易本质是小圈子互保,效率肯定不如全球化,中小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可能被踢出牌局。
当然,美国也好不到哪里!
或者这样问,美国靠这个损招就能扭转贸易逆差或保住就业呢?
历史证明,关税保护通常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农民丢了市场,制造业岗位也没回流多少。
特朗普的孤立政策下,是要玩次更大的,结局恐怕会更难看。

最后对我们普通人来说----
过日子的成本可能会变得更高。
比如买德国车贵了,换日本电器贵了,连国产手机都可能因为进口芯片涨价而变贵。
出国旅游发现当地物价飙升;因为货币贬值,海淘网站开始收关税补差价。
企业裁员缩编,特别是外贸相关行业,找工作难度升级。
还有就是,各国关系紧张后,文化交流、留学签证、科技合作这些软领域也会被波及。比如突然限制某国留学生签证,或者停飞国际航班......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居然源于美国的一个“疯子”。
美帝撒一张大网,对全世界加征关税唯独没有俄罗斯,诡异吗?我看出了美帝的门道:美帝将会对主要国家逐一谈判施压,逼迫他们与中国断绝贸易,达到全世界围堵孤立中国!美帝终极目标是搞垮中国。
国际大事,自媒体不要瞎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