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逐渐走向“死亡”,给中国提了个醒:要警惕汉语“西化”!

江卿曻 2024-09-23 10:38:27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对于现在的日本人来说,能够看懂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奢侈,日本一位老人因看不懂电视节目中的外来语,将电视台告上法庭。

这一看似滑稽的事件背后,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现实,日本作为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竟然出现老年人无法理解电视内容的情况。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仅仅是老年人,日本年轻一代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呈现直线下降趋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日语真的已经“死亡”了?

日语的沦陷

日语的变迁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作为曾经的“汉字王国”,日语的根基深深植根于汉字文化。

但是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语言改革,这场改革旨在追赶西方,使日语更加“现代化”,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二战后,西方文化的影响愈发强烈,大量外来词汇涌入日语。

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最初外来词的引入被视为与时俱进的表现,然而随着外来词比例不断攀升,日语的面貌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如今日语中的外来词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在科技、时尚等领域,几乎无处不在,这种语言的急剧变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这种变化加深了代沟,使得日本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沟通时出现障碍,其次过多的外来词影响了日语的纯粹性。

令一些传统表达方式逐渐被淡忘,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始影响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

那么这种语言的变革对日本社会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真的如一些人所言,日语正面临“死亡”的危机?

语言危机的蝴蝶效应

日语的变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深远,这场语言危机犹如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却在日本社会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暴。

第一严重受到冲击的就是教育领域,日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持续下降,这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问题,更关乎他们理解和分析复杂信息的能力。

大学教授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无法理解专业文献,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都难以完全把握。

文化传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文学作品对年轻一代来说变得晦涩难懂,许多经典著作需要“现代语翻译”才能被理解,这无疑割断了日本人与其文化根源的联系,使得千年积淀的文化智慧难以传承。

社会交流同样受到了影响,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差异越来越大,导致沟通障碍日益严重。

老年人看不懂电视节目,中年人跟不上年轻人的对话,这种代沟不仅影响家庭和谐,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

在专业领域,情况更加严峻,医疗、法律、科技等行业大量使用外来词,导致普通民众难以理解专业信息,这不仅影响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例如患者可能因为看不懂医疗说明而误用药物。

更为严重的是,语言危机正在悄然影响日本的国家实力,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日本研究者越来越依赖英语。

本国语言在学术领域的地位日渐式微,这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学术创新能力,也可能导致日本在某些领域的话语权减弱。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日本社会开始反思,有人呼吁加强日语教育,有人提议限制外来词的使用。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完全抵制外来影响显然不切实际,如何在保持开放的同时,又能维护本国语言文化的独特性,成为日本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语言政策和经验或许能为日本提供一些启示,作为同样拥有悠久文字传统的国家,中国是如何应对现代化挑战的呢?

他山之石

中国在面对语言现代化挑战时,采取了一系列独特而有效的策略,这些策略不仅帮助中国成功应对了全球化带来的语言冲击,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一直都坚持汉字的使用,同时推行简化字,这一举措既保留了文化传统,又提高了识字效率。

与日本不同,中国并没有放弃汉字而全面转向拼音文字,这使得中国人仍然能够较为轻松地阅读古代文献,保持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其次中国在引入外来词时,多采用意译或音译加意译的方式,而非直接使用外语词汇,并且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引导语言的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定期发布新词语,规范术语翻译,这些举措有效地控制了外来词的滥用,维护了汉语的纯洁性。

在教育领域,中国始终将语文教育置于核心地位,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程贯穿始终,不仅教授现代汉语,还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

这种做法确保了中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国语言,并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甚至中国还积极推广汉语的国际化,通过设立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桥比赛等活动。

中国不断增强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种“走出去”的战略,不仅提升了汉语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人对本国语言文化的自信。

在科技领域,中国也在努力实现去英语化,许多高科技术语都有了规范的中文翻译。

甚至在某些领域,中国已经开始引领国际术语的制定,这不仅方便了国内科研人员的交流,也为中国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那么日本能否从中国的经验中获得启示?两国在语言政策上的异同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日本与中国在语言政策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比较两国的做法,或许能为日本当前的语言困境提供一些启示。

在文字系统方面,日本选择了与中国不同的道路,虽然日语中仍保留了汉字,但其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远不如中文。

日本更多地依赖假名系统,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日语与汉字文化圈的联系,相比之下,中国坚持使用汉字,不仅保持了文化传承,还为理解古代文献提供了便利。

而在外来词的处理上,日本倾向于直接借用外语词汇,而中国则更多地采用翻译或创造新词的方式。

日语中大量的外来词虽然增加了语言的“国际化”程度,但也导致了本土词汇的萎缩和语言理解的困难,中国的做法虽然可能显得保守,但有助于维护语言的独特性和可理解性。

在语言教育方面,日本虽然也重视国语教育,但似乎未能有效应对快速变化的语言环境。

相比之下,中国的语文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并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在语言的国际推广上,日本曾经有过“日语热”,但近年来影响力有所下降,而中国通过孔子学院等机构积极推广汉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不同策略。

科技术语的处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日本在引入新技术概念时,往往直接使用英语词汇。

而中国则努力为新概念创造中文表达,这不仅方便了国内交流,也为中国在某些领域赢得了话语权。

结语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当前面临的语言危机,不仅关乎语言本身,更涉及国家文化认同和未来发展。

中日两国之间文字处理方法的不同,虽然中国比较的保守,但是对于文字的保护和自己的文字传统用保护是非常稳固的,这也让现在的中国文字走出国门的迹象。

参考文章

青年参考2013年7月3日《日本老人起诉电视台:不说“国语”说“鸟语”》的报道

人民网2013年8月29日《日本观众法庭上指控NHK过多使用外语》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2 阅读:438
评论列表
  • 2024-09-23 12:44

    去中国化正在进行中,好多词都改了。就那个“东方树叶”,不知道哪个脑门子夹扁了的想出来的,自古以来的“茶”还代表一种文化,现就成这个鸟样了,以后“大红袍”是不是就叫做“古老树木的树叶制品”。

  • 2024-09-23 23:25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相当于地球版普通话,应打击方言,鼓励推广普通话[得瑟]

  • XX 1
    2024-09-29 12:22

    例如表示动作常见的“打”,就是英语“do”的外来语。

    XX 回复:
    “沙发”也是外来语(soft,软的)。

江卿曻

简介: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