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则“斯柯达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甚嚣尘上。
虽然斯柯达中国、上汽大众随后立即对此明确回应称并未收到相关消息,但实际上,看过在此之前上汽集团发布的11月产销快报,惨淡的业绩就已经让传闻的真伪,显得无足轻重了。
1、上汽大众再次失守
常言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对于上汽大众来说,相似的却只有坏消息。
就在一年前,2021年11月上汽集团产销快报中,虽然上汽大众仍然出现了两位数的单月产销同比下滑,但得益于同样是两位数的环比表现,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上汽大众在当时的年度“最强回暖”。
一年后的今天,上汽集团11月产销快报的发布时间比以往晚了一些,上汽大众再一次出现单月产销同比下跌,单月产量13.07万辆,同比下降4.02%,单月销售11.18万辆,同比下降17.17%。虽然产量单月环比实现了4.28%的增长,但销量单月却出现了10.76%的下跌。
其实回看2022年过往各月上汽集团产销快报不难发现,上汽大众作为仅次于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汽集团整体产销中占比排名第二的子板块,过去11个月的剧烈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上汽集团的整体走势。
通过对照上汽大众与上汽集团的销量K线图,去掉标题、主纵轴的数字,二者之间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度。
最明显的是在2022年进入第二季度时,当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逐步从疫情中恢复元气,上汽大众仍在5月出现了单月产销两位数的同比下跌,同时也“拉着”上汽集团一起创下了单月产销同比三连跌。
那么,此次上汽大众又一次产销表现“失守”,对上汽集团意味着什么?答案是:距离600万辆的年度目标,上汽集团出现的百万辆缺口。
2、各大板块负增长,谁来背负百万缺口?
产销快报显示,11月上汽集团单月生产45.9万辆,同环比分别下降24.16%、7.22%。销售49.27万辆,同环比分别下降18.06%和2.1%。累计生产482.75万辆,同比增幅较上月大幅收缩至0.52%,累计销量476.63万辆,同比下跌0.76%。
这样的表现对于时下的上汽集团来说几乎是有些绝望的。距离600万辆的年度产销目标,有着大约120万辆的差距(其中产量相差117.25万辆、销售相差123.37万辆),完成度不足80%。
导致这一结果的,首当其冲当然是疫情。毕竟,在《汽车K线》所统计的16家中国汽车公司当中,上汽集团年度目标完成度排名第七,作为地处疫情核心区的汽车公司,在整体上有着以上表现也完全能被理解。
真正让上汽集团头疼的,是当前各大板块中,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了。
首先是占比最大的上汽通用五菱,单月产量同比大幅下跌40.17%,由去年同期逼近20万辆的水平,迅速萎缩至11.71万辆。销量部分也不例外,同比下跌11.92%,由去年同期的19.3万辆下降至17万辆。
曾经最让上汽集团骄傲的上汽通用也不乐观。单月生产10万辆、销售10.3万辆,继错过了“金九银十”之后,不仅单月产销三连跌,同时这也是上汽通用近三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同比降幅。
上汽乘用车更是有太久没能重新迈上单月10万辆产销的台阶。受累于上年同期产销突破10万的基数,上汽乘用车11月产销分别同比下降25.43%和26.87%,仅达到7.71万辆和7.32万辆的单月产销水平。
所以说,表面上看上汽大众又一次的一时“跌倒”,的确给上汽集团也“绊了个跟头”,但实际上,背后的原因是上汽集团其余三大传统主力板块也无一能临危受命。
传统板块不行,那备受关注的新星呢?很遗憾,在11月,作为上汽集团“1号工程”的智己汽车产销再一次全面萎缩,单月生产仅有549辆,环比下降4.19%,销量608辆,环比降幅更是达到了29.3%。
作为一个在下半年才开始发布产销数据的子板块,智己汽车在过去5个月当中,居然有多达3个月出现单月产销环比下滑。
谁都不能否认和忽略疫情给各家汽车公司带来的冲击,但更多时候,疫情也更像是一面镜子、一支放大镜,让很多汽车企业过去长期存在的“某某依赖症”、以及企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疫情的冲击下被放大。
这不仅让上汽集团将汽车行业的盈利龙头地位拱手让人,甚至在产销结构、规模上也在过去的一年里脚步踉跄,很难让人看到新的希望。
不得不再次借用那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在一年前,公众号“廉洁上海”发布消息称,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原斯柯达品牌市场营销部门经理任云,涉嫌严重违法,接受嘉定区监委监察调查。据不完全统计,这已经是半年内上汽大众第三位高管被调查,其中的一位,则是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斯柯达品牌业务执行总监谢劲晖。
所以,一年后当人们再次看到“斯柯达退出中国市场”这样的传闻时,很难会第一时间产生更为积极的判断,而且对于现在的上汽大众来说,恐怕也真的没心思去顾及旗下斯柯达的去留与死活了。
截至12月16日,上汽集团股价报收15.25元/股,相较年初股价下跌23%,市值不到1800亿元。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