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西安易俗社调研

微享校园 2022-08-10 16:27:56

“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剧之开山鼻祖。”秦腔是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又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故名“梆子腔”。8月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百名团员下乡村,科技赋能非遗+”文遗月老陕西西安分队前往陕西西安易俗社秦腔艺术博物馆实践调研。

实践团队集体合影

实践团队参观学习汉乐府诗和《陌上桑》相关知识背景

在参观中,实践团成员们学习了有关汉乐府的文化背景。据了解,汉乐府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汉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乐府名篇《陌上桑》讲述了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语言形象生动。实践团成员认真地观看讲解视频,领略其中的戏曲魅力。

秦腔乐队蜡像展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秦腔乐队蜡像展,了解到了秦腔乐由“文场”和“武场”组成,其中“文场”是指戏曲乐队中管弦乐部分,由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武场”则是指打击乐部分 ,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等组成。二者合称为“文武场”,或叫“场面”。

据了解,戏曲音乐的演奏要有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需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方能掌握。而传统戏曲音乐伴奏时,鼓师不仅要熟练运用本剧种的各种锣鼓点,熟记各种唱腔和丝弦曲牌,而且要熟悉剧情,紧密配合演员表演,指挥整个乐队。主奏琴师更要熟练掌握本剧种的唱腔和丝弦曲牌,密切配合演员的演唱。乐队伴奏对演员的艺术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秦腔角色服饰展

秦腔除了语言风格外,服饰装扮也是吸引不少游客参观的重要原因。实践团成员们一来到这里,便对不同风格的戏曲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秦腔的服装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华丽而不失古朴,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规律性的程式,尺寸的大小、纹饰的选择以及各种颜色等,都有着独特的寓意,比如服饰的宽、大、长、直代表文、富;静物、花草寓意善良;蓝色寓意青春、敏锐、朝气等。

秦腔脸谱展

在装扮方面,秦腔脸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从一张张风格迥异的彩绘脸谱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了不同角色的喜怒哀乐以及忠奸善恶之分,以脸谱配合唱腔功夫,演绎众生相。实践团成员们对如此绚丽多彩的脸谱赞叹不已,看到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到古人的智慧就体现于脸谱的每一处细节中。

在参观学习中,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秦腔的萌芽、诞生、发展过程,领略了秦腔文化的前世今生,更加为陕西这一文化瑰宝感到自豪。

《钵中莲》人物蜡像展

一曲悠远秦韵,唱尽悲欢离合,生旦净丑,演绎芸芸众生相。秦腔苍劲悲壮,气势磅礴,唱出了秦人的魂,也唱出了西北的风土人情,沉淀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歌颂着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等,它根植在人们的文化记忆中。如今,秦腔文化在继承经典的同时,也在与新型文化故事相结合,演绎人们喜闻乐见的秦声新韵。实践团成员们将尽心学习秦腔文化知识,宣传和推广秦腔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秦腔,喜爱秦腔文化,传播秦腔文化。(通讯员 任晨璐)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