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周希汉是位著名将领,他个子不高,体型偏瘦,但在战场上却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周希汉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自14岁参加革命斗争以来,一直是部队里的佼佼者。在黄麻起义和百团大战中,周希汉表现十分出色,后来更是参加了万分惊险的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时期,周希汉都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猛将”!
难能可贵的是,周希汉从不居功,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谦逊的作风。每当战友谈论起他的功勋,他只是笑着说:“报效国家是我一生的志向所在,我随时做好为革命牺牲的准备,都是为了人民嘛,这没什么!”这里借用《东厂观察笔记》中的一句话:“望吾血肉落地,为后世人铺良道,望吾骨成树,为后继者撑庇冠。”开国中将周希汉便是这样一个人。
但就是这样一位传奇英雄,在爱情方面却似乎有些愚钝,结婚全靠好友陈赓帮忙,好在最终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晚年间,妻子周璇还曾对周希汉说:“嫁给你,我不后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周希汉的一生,一窥他的人生过往。
1913年8月27日,周希汉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他的诞生让原本充满阴霾的家庭顿时亮堂起来,要知道农村地区封建思想浓厚,对于后代延续十分看重。
周家三代单传,当时周希汉的父亲周祁耀已经年过四十,结婚这么多年妻子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平日里少不了被人在背地嚼舌根。如今终于生下个大胖小子,这让他心里乐开了花。
当时,周希汉的家庭在村子里算是富裕,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夫妻俩倍感珍惜。他们对周希汉寄予厚望,花大价钱将他送去私塾学习。在这段时间里,周希汉完成了启蒙学业。
读书对周希汉来说不是难事。他自小聪明伶俐,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十分出色,但少年的心好像并不在学堂里。时局混乱,民不聊生,小小年纪的周希汉萌生了参加革命的想法。
周希汉从来都是敢想敢做,只要是他心里认定的事情,谁也阻止不了。1927年,14岁的周希汉参军入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从小在父母百般疼爱下长大的周希汉,身上不见半分娇气,为人处世大方得体,训练起来从不喊累,甚至还会放弃休息时间加强训练。他身上有一股子常人没有的韧性,战士们都对这个年轻的小士兵很有好感。周希汉在部队里成长很快,军事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38年6月,周希汉得到了陈赓的赏识,当时陈赓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周希汉被提拔为参旅谋长。不得不说,陈赓的眼光非常精准,周希汉果然是一匹不可多得的千里马!很快他的军事才能就得到了展现。
那是1939年冬天,冀南大平原上白茫茫一片。当时日军出没频繁,陈赓带着一部分士兵在这里打日寇,但收效甚微,还赔进去几条性命。
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周希汉发现了问题所在,对陈赓说:“旅长,这大雪茫茫我们没办法隐蔽,更别提伏击了。他们日军行走起来倒是方便得很,再这样打下去恐怕是要吃亏呀!”
深以为然,转过头望向周希汉:“说说吧,作为参谋长你有什么想法没有?”还别说,其实周希汉心里早就有了主意。他气定神闲地说道:“旅长莫急,我有办法。这里有个大沙滩与张家庄的大沙岗相对而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防御场,我们可以到那里去埋伏,再派几个得力士兵将日军引诱过来,谅他们插翅也难飞!”
陈赓听后十分高兴,没想到周希汉竟找到这么隐蔽的好地方。陈赓马上派人向上级领导汇报,周希汉的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组织决定:这次作战交由周希汉全权指挥,务必要把这批日军一网打尽。
陈赓接收到命令后,马上依据周希汉的作战计划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士兵全力做好准备工作,接下来就只需要把日军引过来即可。
这个时候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先派出新1团和688团前去袭击威县县城,待到日军打开城门追击,我军便快速撤退,制造兵力不足的假象。到那时,日军必然会对我军穷追不舍,我军要做的就是诱敌深入,让他们往伏击阵地里来。
果然,一切都按照周希汉的计划运行。日军被胜利的假象冲昏头脑,不管不顾地朝阵地里赶来。随着周希汉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八路军一拥而上将日军团团围住,并猛烈开火。
但这场仗并没有想象中好打,日军人数众多且武器先进,双方对抗起来我军优势不大。虽说敌人如今已被我军包围,但却经不起拖延,一旦时间长了,难保局势不会发生变化。
果不其然,在日军军官的带领下,一小部分日军冲了出来,妄图绕道庄头村,向香城固右侧迂回。好在周希汉早有防备,许世友和新1团团长丁思林、政委程悦长此刻已经按照计划带领部队把伏击圈的北口堵死,将即将逃走的日军又悉数打了回去。这是日军没有料到的,毫无防备的日军伤亡惨重。
那个下午,军号声、枪炮声、厮杀声不绝于耳。在周希汉的正确指挥下,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 师长刘伯承对陈赓说:“周希汉指挥作战有一套。”此次被称为“平原模范伏击战”。”
后来军中流传着一首歌谣: “日本人,你听清,太岳山上有陈赓。 日本人,你别捣蛋,让你碰上周希汉。”想来也是极有道理,他们二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自古英雄爱美人,周希汉也不例外,但他却差点错过了与周璇的这段姻缘,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周希汉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作战股股长,后来担任386旅参谋长,而周璇还在太岳行署当秘书。
……
1941年秋天,周希汉对周璇一见钟情。周璇不是她的本名,她原名叫柴英,老家是万荣的。至于她为什么会走上革命道路,还得从小时候的艰苦经历说起。
周家兄弟姐妹众多,周璇从小生活窘迫,虽有读书的机会,但她在学校的处境十分尴尬。家中只能为她支付学费,至于书本什么的一概没有。所以周璇只好与其他同学看一本书,在学习上很不方便,孩子们还会因此嘲笑她,但懂事的周璇从未跟家里提过要买书。
在其他孩子课间玩耍时,周璇总是待在一旁学习,因为她知道放学回家还有许多家务等着她干。在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周璇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后来更是顺利考入了运城女子师范。由于周璇成绩优异,学校还主动承担了她的学费。
在这里,周璇受到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对国家和人民的处境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革命的种子开始在心中萌芽。1936年,拥有爱国情怀的周璇加入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从此走上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1939年,正值反“扫荡”的关键时期,周璇希望能打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囚笼政策 ”,于是改名为周璇,意为“与敌人周旋”。当时她才十七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容貌端庄秀丽。在太岳行署,好多小伙子都想得到周璇的青睐,毫不夸张地说,追求她的人没有一个排也有一个班。
可周璇还年轻,她和一众革命女性一同倡导女性解放,并不想这么快就结婚,且还没有做好成为妻子的准备。那些给周璇写情书、写信的小伙子们都碰了一鼻子灰,无一例外。周希汉想要追求她,恐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李成芳是周希汉的好朋友。一直以来,周希汉总是对感情的事闭口不谈,早已成家的李成芳看着孑然一身的周希汉,心里很着急。要知道,在这个年纪还没结婚的人可不多见,这样一直拖着也不是办法。说起来,周希汉曾在老家结过一次婚,只不过两人并没有结果,这也是周希汉一生的愧疚。
当时,周希汉因为出身问题回到老家开证明,他是周家独苗,自打当了兵后,周祁耀就日日担心儿子的安危,担心香火无人延续。这次周希汉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可得抓紧机会让他成个家才是!于是,周祁耀便自作主张为儿子寻了门亲事。
那女子生得浓眉大眼,一张樱桃小嘴能说会道,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美人,具有庄稼人的淳朴和善良,唯一的缺点就是家境贫寒。可这也不打紧,周家看重的是这女子的人品,能把这样的女子娶进门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因怕儿子反对,周父来了个先斩后奏。在和女方家交换过庚贴后,就紧锣密鼓地筹备起婚事来。主要是这周家儿子结婚的喜讯在十里八村传开,纵然周希汉心里一百个一万个不愿意,他也得硬着头皮把这女子娶回家。
周希汉一向侍父至孝,这次却罕见对父亲发了火,他不可置信地问道:“爹,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结婚,你怎么能擅作主张呢?再说了,军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还要上战场呢!你整这一出不是难为我吗?”
周祁耀知道自己这次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想法,好声好气地说:“希汉啊,爹这也是为了家里的香火着想,这战场上刀剑无眼,哪有家里舒坦?那女子贤良淑德,配你是足够了。希汉,你就留在家里好好过日子吧!”
一听这话,周希汉更加生气了:“我就是要干一辈子革命,上阵杀敌,报效祖国。这有什么不对,您为什么非要逼我结婚呢?”
儿子的这番话彻底激怒了周祁耀,他大声呵斥道:“你不结婚就是对不起我们老周家,你让我对不起列祖列宗!你不要再争辩,过两天马上结婚!”说完,捂着胸口喘不过气来,年纪大了,不能激动。周希汉担心父亲真气出个什么好歹来,也不再顶嘴。
迫于父亲和舆论的压力,周希汉最终还是妥协了。他表示愿意和那名女子结婚,实际上早就想好了脱身之法。周希汉父母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为儿子办了婚宴,街坊四邻纷纷前来祝贺。那时候大家普遍贫困,没什么好菜,但酒水绝对不掺假。
酒过三巡后,众人都回自家去了。服侍喝醉的父亲睡下后,周希汉来到房中,为新婚妻子留下一纸离婚书,趁着夜色直奔鄂豫皖苏区而去。
一直以来,周希汉的身边都没有伴侣,这回他好不容易对一个女子动心,李成芳下定决心帮他追到手。其实除了李成芳以外,陈赓也对此事很上心,且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话又说回来,周希汉和周璇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是由李成芳和夫人李平促成的。夫妻俩将二人请到家中做客,期间给二人留下独处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多多交谈,培养感情。
在太岳军区,周希汉的名头很响亮,周璇对他也很敬仰,于是欣然赴约,想要一睹周首长的真容。而周希汉对此次见面也十分高兴,他是真心喜欢周璇,喜欢她的爽朗和阳光。
起初,周璇以为只是吃饭聊天,所以表现得也比较轻松,可没想到没过多久李成芳就借口有事和夫人出门了。一时间,家里就剩下周希汉和周璇两个人,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
周璇心里有些疑惑,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周希汉见她不说话,便主动开口了。只不过没有恋爱经验的周希汉异常腼腆,问题也冒着一股傻气。明明早知道有关周璇的基本背景,此时却像例行公事一样严肃又正经地问道:“周璇同志,你家乡是哪里、家中几口人、工作适应吗?”
周璇也没想到首长会问这些,如实相告以后两人又聊了会儿天。周希汉也渐渐放松下来,两人之间的气氛也轻松了起来。在周璇以往的印象里,这些军事干部都有些粗鲁,但周希汉却不同,他待人很是亲切,总是让人如沐春风。
每当周璇说话时,周希汉就在一旁认真听,偶尔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其实,周希汉也是个有趣的人,也许是喜欢读书的缘故,他总能知道许多大家不知道的新鲜事儿,讲起事情来也温声细语,因此周璇喜欢听他讲话。
通过这次接触,两人对彼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也接触过几次,周璇对周希汉的印象很不错,但压根没有往谈恋爱这方面想。一来,周希汉是首长,而周璇只是一个小小的秘书,两人在身份上不是很搭,至少周璇心里是这样想的;二来,周璇才17岁,她不急着结婚。虽然对周希汉有好感,但要是说喜欢,那也还差点意思。
然而,周希汉不知道这一切,他只觉得自己对周璇的感情更深厚了。因为他马上就要离开这里,率领部队去开辟新区,得提前去问问周璇的心意才是,不然这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周希汉找到周璇小心翼翼地问道:“周璇同志,经过这些天的接触,你对我也应该有了一些了解。我今天来是告诉你,我很喜欢你,如今我年纪也不小了,到了该成家的时候,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嫁给我。我明白这样问有些唐突,但我马上就要去开辟新区,时间紧迫。不过你也 不要有压力,只需将你真实的想法告诉我。”
听了这话,周璇的脸一下就红了。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她仔细想了想自己和周希汉的相处时光,她知道这个男人对她是真心的,但她需要好好思考自己对他到底是哪种感情。周璇回答道:“你突然这样说让我不知怎么办好,你给我点时间考虑,等你回来我们再说结婚的事。”
周希汉也不再说什么,结婚的事情不必急于一时。既然周璇愿意考虑,那就说明这事有希望,告别周璇后周希汉满心欢喜地回去了。
但陈赓明显不这样想,他认为此事必须趁热打铁。于是,陈赓找到周希汉兴致勃勃地说:“既然人家女同志都同意结婚了,你就抓紧把这事办了,不宜再拖。”
周希汉吓了一跳:“人家是说需要考虑,没说一定嫁给我。再说了我过两天就要走,这时候结什么婚嘛,你不要开玩笑。”
陈赓被周希汉这模样给逗笑了,说:“我看呐,你们这就是两情相悦。等你回来黄花菜都凉了,择日不如撞日,要我说你俩就今天结婚最好!其他的话你不要再讲。”
说着也不等周希汉答应,陈赓就开始派人准备结婚的喜宴,还把行署的领导请来给周希汉主婚,算是将他在战场上指点四方的本领都用到这上面来了。
周希汉一脸为难,站在旁边。陈赓比他年长10岁,是他的好领导,也是他的好哥哥,自己不能直接驳了陈赓的好意。
陈赓可不管这些,一心一意想要促成这桩婚事。接下来,陈赓又找人将周璇请过来,让周仲英的妻子陪她聊天。要说这也没什么,二人本就是同学,但周璇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怎么好端端地叫我过来聊天呢?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陈赓就开门见山地说:“周璇同志,你和周希汉两人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既然你已经答应和他结婚,不如就今天吧,我刚看了日历,今天可是个黄道吉日呢!”
听了这话,周璇可算是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儿了,她又气又羞:“我没说一定要和他结婚,等周首长回来再说不是一样吗?”听到这里,陈赓更加确定周璇对周希汉的心意,陈赓为很多人做过月下老,作为过来人,他有经验。
陈赓认为这小姑娘只是还没想明白,其实她心里是喜欢周希汉的,于是他更坚定让两人举办婚礼。条件有限,两人的婚礼举办得很简单,但前来祝贺的人却也不少,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周希汉和周璇结为夫妇。
但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酒过三巡后,周希汉来到房间,一进门就听见抽泣声,原来是周璇委屈得哭了。周希汉见状连忙去哄:“你这是怎么了?快别哭了,有什么事你就跟我讲。”可周璇却把脸转向一边,就是不理睬周希汉。
周希汉想了想明白过来,周璇这是因为结婚的事情生自己气。他不忍心让心爱之人如此伤心,诚恳地说道:“周璇,今天这事是我做错了。我不该擅作主张将我们的事说出去,更不应该逼你和我结婚,你千万别怪陈司令。这件事怪我没处理好,要是你不愿意,我们就算了。”
周璇已经从李成芳夫妇等人口中得知,这并非周希汉本人的意愿,而是陈赓首长坚持要这样做,她不能过多去指责周希汉。而且她也想清楚了,自己是愿意嫁给周希汉的,只是还没有做好准备。
真正让周璇生气的是大家不尊重她,而自己更是稀里糊涂就嫁了出去,所以心里很委屈。看着哭红眼圈的周璇,周希汉心里很是愧疚,一直在她身边温柔地哄她,直到周璇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后来,周希汉更是主动退出房间,让周璇好好休息,这让她心里暖烘烘的。之后,周璇与周希汉过上了羡煞旁人的幸福生活,直至晚年间,二人的感情依旧如初。每每回忆起年少时那段往事,周璇总是不自觉勾起了嘴角,还曾对周希汉说:“嫁给你,我不后悔。
虽说两人结婚全靠陈赓帮忙,但在经营婚姻方面周希汉做得非常好。婚后的日子,他总是对周璇无微不至、疼爱有加,毫无保留付出自己的真心。两人风雨同舟一起走过了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