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48年底,地点西柏坡革命根据地,看着一份电报,向来乐观的毛主席罕见的叹了一口气,见此情形,周总理赶忙上前询问情况,不料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是两名兵团司令犯下大错,进而导致此前中央军委的布局岌岌可危,大有毁于一旦的架势。
这该如何是好呢?周总理瞬间陷入了沉思之中,但岂料,就在此时,毛主席居然“语不惊人死不休”,直接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即,他要亲自指挥此战,为那两名兵团司令“擦屁股”!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彼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毛主席亲自下场后,又是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呢?
紧急回撤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平津战役的准备工作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1948年底,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也处在了收尾阶段,如今我党我军已经将目光对准了平津地区,准备一鼓作气,直接击垮傅作义兵团,进而解放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地。
就这么说吧,只要此战胜利,那我党的大势就成了,失去了整个北方后,国民党蒋介石就将再无还手之力,所以,此战必须万无一失,为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亦是没少做准备,只见众首长运筹帷幄,先是命东野主力秘密潜入河北,随即,又派遣华北军区的“二杨兵团”,即杨得志的第二兵团和杨成武的第三兵团直奔张家口而去,打算趁着淮海战役尚未结束,敌华北剿总尚未意识到危险到来之际,一举完成合围!
按照彼时的局面,可以说,只要各部严格遵循中央军委的指示,此战说是手拿把掐都毫不为过,可让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际,两位最受信任的兵团司令却出了岔子,一个是程子华,一个是杨成武,这两个从红军时期就指挥战斗的老牌悍将居然相继犯了大错,进而导致局面大有毁于一旦的架势。
要知道,自打抗日战争以来,毛主席就几乎很少亲自指挥作战了,这样做一是因为越级指挥容易造成混乱,就像老蒋那样,总是“微操”导致前线将领怨声载道,二也是为了培养人才,毕竟战争才是最好的教学,没有经历几次失败,又哪里来的百战百胜呢?
因此,这一次能让毛主席亲自下场指挥,足以见得问题的严重性,程子华、杨成武二人的错误之大更是可想而知,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呢?
其实一切也只是源于无心之举罢了,让我们先将时间线回溯到1948年11月24日,这天,毛主席刚刚向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发去指示,要他们尽快出击,争取在六天之内包围整个张家口。
闻言杨成武亦是服从命令,极好的完成了包围任务,见状,身为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亦是万分焦急,直接就将麾下最为精锐的三十五军派了出去,希望能够赶在张家口守军战败之前给予救援。
很快,三十五军军长郭景云便率部抵达了张家口,可眼前的一幕却令他十分狐疑,只见面前的解放军部队虽说兵力远超自身,却并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他们仿佛在等待什么,又或是准备并不充分。
瞬间,郭景云便陷入了沉思,感觉到事有蹊跷的他终究还是没有下令发起进攻,而是默默等待着北平城内的命令。
然而,让郭景云万万没想到的是,几日后命令是下来了,却并非是让他全军出击,反倒是让他率部尽快回撤,切勿中了解放军的“奸计”。
什么奸计?郭景云满心疑惑,还是直到傅作义的电报传来后,这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一切都源自于密云县的失守,东野程子华已经在12月5日当天攻克了密云,闻讯,傅作义立刻就猜到了解放军的真实意图,觉得我军必定是想要声东击西,先用一个兵团引诱精锐出城,随即再通过东野主力围困北平,切断北平与张家口之间的联系。
如此一来,外出的三十五军就会成为孤军,很容易就会被解放军全歼,一旦三十五军没了,那北平守军就将再无还手之力!
密云的突然失守正是傅作义紧急调回郭景云的根源,并且不出他所料,这同时也是毛主席的真实意图,按计行事,北平必在短时间内解放,只可惜,程子华的一次自作主张却瞬间改变了局势。
几天前,完全是程子华自作主张,在绕过山海关抵达密云县后,就因为遭遇了一个敌人整编师的阻拦,他居然直接上头,率部将密云给打了下来,这无疑是打草惊了蛇,若敌人是刘峙、蒋介石之流还则罢了,可坐镇北平的却是身经百战的傅作义,他一眼就察觉出了背后的端倪!
显然,如今的东野部队已经错失了良机,不过即便如此,我军也并非没有弥补的机会,只要杨成武那边不出问题,严格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率部做好围堵,那敌三十五军依旧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但很遗憾,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程子华这边犯了错,杨成武那边也不妨多让,他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将部队安排到张家口以东,而是自作主张,把伏兵放到了张家口以西!
巨大失误
为了尽快解放华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计划如下,即,东野部队直插北平,截断北平与张家口之间的联系,华北军区的两个兵团趁势出击,一举吃掉敌人前来防御张家口的三十五军。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就因为一念之差,东野程子华部居然自作主张,先行拿下了密云县,进而打草惊蛇,让傅作义有了防备,当然,这也就算了,只要第三兵团那边不出问题,三十五军同样跑不掉,可岂料一语成谶,杨成武还真的犯下了致命错误。
话接上文,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杨成武所部应该在敌三十五军抵达张家口后,第一时间分兵东侧宣化地区,以起到瓮中捉鳖的目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就在敌三十五军按照计划进入圈套后,杨成武竟自作主张,将伏兵直接布置到了张家口以西!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是通过战场局势的判断,杨成武认为郭景云率部西逃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这也不能全怪他,实在是源自电台人员的疏忽大意!
原来,就在做出判断后,杨成武其实第一时间就将想法汇报给了中央,但岂料,几名收报人员不知是玩忽职守,还是工作失误,居然并没有第一时间将电报交给毛主席,还是直到两天后,这才送到了主席案前。
当然了,这也就是开头时所说,毛主席看后脸色大变的那封电报,毕竟他太了解杨成武此人了,他也知道,两天没有回复,杨成武必定会自作主张,按照自己的想法调整战术。
事实也的确如此,许久没有得到回复的杨成武担心贻误战机,直接就将伏兵布置到了张家口以西,等他意识到自己判断失误之际,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敌三十五军早已从东侧撤出了张家口,虽说距离北平城还有一段距离,但若再想追上也并非那么容易了。
自此,伴随着两位兵团司令的相继犯错,原本的大好局势瞬间变得扑朔迷离,而这也正是毛主席打算亲自出马的原因所在,那么接下来,他老人家又是否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呢?
挽狂澜于既倒
先是程子华自作主张,率部突然拿下密云,导致打草惊蛇,让傅作义有了察觉,随即又是杨成武判断失误,率兵堵在了错误的方向,使得敌三十五军突出重围,如今的局势已经糟糕透顶,无奈,毛主席只得亲自出马指挥作战,那么接下来他又能否力挽狂澜呢?
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能够做出“四渡赤水”这般神迹的伟人,给两个兵团司令“擦屁股”简直就是“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只见他大手一挥,很快一套补救计划便应运而出了。
首先,毛主席通过地图,将扭转战局的关键放在了北平与张家口之间的必经之路,也就是新保安镇,原因很简单,毛主席深知,虽说敌三十五军存在大量机械化装备,速度远比普通的国民党军要快,可张家口与北平之间的距离摆在那里,想要短时间内撤回城内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不仅不可能,他们还要遭遇沿途我军小股部队的阻击,例如新保安镇的华北军区十二旅便是如此。
这个十二旅人数不多,只有四千多人,与一个两万人的精锐军对抗堪称是螳臂当车,倘若真的下令让他们严防死守,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没能挡住三十五军不说,还赔上一个旅。
但毛主席是何许人也?他是战术思维非常人所能及,他敏锐的察觉到了两件事,一是郭景云部从张家口回撤的速度极快,三十五军的将士必定是精疲力尽,以逸待劳的一个旅与人困马乏的一个军对战,胜算虽说依旧不高,可如今十二旅要做的却并不是歼灭敌军,只是拖住他们一段时间,如此一来胜算自然大大增加。
二是郭景云个人的心态,待接到傅作义的撤退命令,并知晓我军的大致计划后,他的心里说不害怕是假的,两个兵团在身后,一个兵团在北平,说他是惊弓之鸟一点都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他是绝不可能冷静思考的,尤其是遭遇攻击后,一来是心急如焚,想要快速突出重围,二来是草木皆兵,若是战术得当,很有可能一支小股部队就能吓得他六神无主。
在这种情况下,我十二旅的胜率又会增加几成。
战争之中,五成把握就足够冒险,更何况是六七成呢?因此,毛主席没有犹豫,当即下达了三道命令,一道下给杨得志、杨成武等人,命他们全速前进追击郭景云部,一道下给了程子华部,命东野部队星夜向怀来地区前进,给足敌军压力。
最后一道则是下给新保安镇的十二旅,很简单只一句话,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挡住敌三十五军!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1948年12月7日夜,战斗打响了!
果真不出伟人所料,郭景云部在抵达新保安镇之时早已疲惫不堪,对战我军区区一个旅,打得竟异常艰难,再加上我军将士的悍不畏死,整整一晚上过去了,直到12月8日清晨他们也未能向前迈出一步。
而与此同时,杨得志率领的第二兵团也终于抵达了战场,他们与十二旅一个前压一个骚扰,很快就将三十五军困死在了原地。
如今,单靠自己,他郭景云就是神仙也逃不出去了,没办法,他也只能向傅作义求援,希望北平方向能够派兵救救自己。
对此,傅作义自然不会拒绝,毕竟他虽然名为华北剿总司令,实际上除了这个嫡系的三十五军外,其余的中央军他根本就指挥不动,如果三十五军全军覆没了,那他岂不是成了光杆司令吗?
于是乎,仅在第一时间,傅作义便派出了全部的空军,向新保安镇空投补给、射杀我军战士,但很遗憾,他能做到的也仅限于此了,还是那句话,北平城内余下的部队根本就不听他的,更没人愿意为了他的嫡系去损兵折将,至于三十五军的结局也早已注定,无他,唯有全军覆没耳!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毛主席围而不攻的巧妙战术下,截止至1948年12月22日,坚守了十余天的三十五军终究还是败了,两万余人被全歼,军长郭景云兵败自尽,反观我军伤亡却是寥寥,而从原本的岌岌可危,到现在的大获全胜,由此可见,毛主席的军事天赋当真是古今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