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当地时间2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阿富汗昆都士市恐怖袭击事件发表声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轮值主席任期内,首次以安理会成员身份主导谴责声明。这份本应聚焦反恐合作的文件,却因美方代表的异常阻挠引发外交争议。《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美国代表在会议发言中三次打断中方陈述,刻意回避承认美军撤离后阿富汗安全局势恶化的责任。
安理会(资料图)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2025年初的公开讲话揭开其战略困境。这位曾参与阿富汗战争决策的高官坦言,美军2021年仓促撤军导致塔利班快速接管政权,这与2001年推翻塔利班的效率形成戏剧性反差。数据显示,美军在阿20年耗资2.2万亿美元,培养的阿富汗安全部队却在塔利班攻势下溃散速度远超预期——仅喀布尔机场的争夺战就造成134名士兵死亡,是美国20年来单日最高损失。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务院最新解密的文件显示,2020年起就预见到阿富汗政府可能在美军撤离后三个月内崩溃。但五角大楼仍坚持"政治解决方案优先"的错误路线,甚至允许塔利班成员参加2021年政权交接谈判。这种自相矛盾的战略导致美国在阿富汗彻底失去话语权,塔利班新政府至今未获美国承认。
美军撤离后的安全真空引发严重后果。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报告显示,2024年该国境内恐怖袭击事件同比增加47%,其中IS-K极端组织发动的袭击占62%。昆都士市袭击案造成至少150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平民,这是塔利班执政后该国最严重的暴力事件。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指出,美军撤离前未完成对阿富汗安全部队的必要培训,导致其装备精良却缺乏基本战术能力。
美军(资料图)
在美军撤离后的权力真空期,中国展现出独特的外交智慧。2024年中阿贸易额突破15亿美元大关,较疫情前增长217%。广州广交会上,阿富汗商人日均申请签证量激增400%,折射出两国经贸往来的蓬勃生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更是成果显著:喀布尔至贾拉拉巴德公路的贯通使货运时间缩短70%;共和国医院的重建使孕产妇死亡率下降65%;大学教学楼项目为2万名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中国已累计向阿富汗提供价值3.2亿元人民币的物资。2024年洪灾救援中,中国红十字会创新采用"无人机投送+地面接收"模式,72小时内完成对3省12县受灾群众的紧急支援。这种高效精准的援助方式获得联合国难民署高度评价,其救灾响应速度甚至超过部分西方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阿富汗的经济参与呈现出长期战略眼光。中企在阿投资的太阳能发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达200兆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0万吨。华为公司协助建设的5G通信网络覆盖全国30个城市,为当地创造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民生,也为阿富汗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中国代表在安理会谴责IS-K极端组织时,美国代表突然提出"关注阿富汗临时政府治理能力"的离题议案。这一举动引发27国代表联名反对,创下安理会近年议程设置争议的新纪录。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智库近期的解密报告显示,其驻阿使馆在2024年秘密资助了17个反对派团体,总资金高达4200万美元。
阿富汗(资料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期在例行记者会上点破要害:"某些国家一边在安理会推动反恐议题,一边暗中资助极端组织,这种双重标准正在严重破坏国际反恐合作。"这种指控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国务院2023年解密文件显示,其通过第三方渠道向阿富汗多个武装派别提供资金,其中就包括被联合国列为恐怖组织的"伊斯兰党"。
美国在安理会的异常阻挠暴露其深层焦虑。外交学院教授李明指出:"美国试图将阿富汗问题政治化,以此遏制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扩张。"事实上,中国在阿富汗的务实举措已赢得广泛认可。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亚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提出的发展倡议比西方空洞的承诺更有价值。"
北约最新发布的《欧洲安全评估》显示,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直接导致其在中亚影响力下降28%。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获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积极响应。中吉乌铁路项目的推进,使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运输时间缩短至48小时以内,相较传统海运效率提升15倍。
在安全合作领域,中国与阿富汗签署的《关于加强边境安全和反恐合作的备忘录》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协议建立的三级联防机制,已成功阻止37起跨境恐怖袭击事件。上海合作组织最新扩容的观察员国名单中,阿富汗的名字赫然在列,标志着其正逐步融入区域安全架构。
中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亦呈常态化趋势。2025年初,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联合举行"和平使命-2025"反恐演习,参演兵力达2000余人。演习科目涵盖山地作战、城市反恐等实战内容,旨在提升区域联合应对威胁的能力。这种安全合作的深化,直接对冲了美国通过"印太战略"向中亚渗透的企图。
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全球53%的国家民众认为中国比美国更能有效处理阿富汗问题。德国《明镜周刊》分析指出,中国采取的"发展促和平"模式,与美式"军事干预+民主改造"形成鲜明对比。在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学员数量从2018年的300人激增至现在的2800人,这个数字本身就在诉说着民心向背。
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是,巴米扬大佛遗址的中阿联合考古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专家们成功复原了53处被毁佛像的细节,这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文明对话的典范"。正如阿富汗文化部长所言:"我们珍视与中国的友谊,这种友谊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美国(资料图)
当美国仍在纠结于"谁该为阿富汗乱局负责"的政治表演时,中国已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负责任大国不是制造混乱的肇事者,而是收拾残局的实干家。从帕米尔高原的联合巡逻到喀布尔街头的汉语课堂,从地震废墟中的救援物资到商贸展台上的阿富汗松子,中国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着阿富汗的未来图景。这场安理会罕见的立场碰撞,实则是两种国际治理理念的正面交锋——究竟应该让霸权思维主导世界秩序,还是以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正在历史的进程中清晰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