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用药的隐患与技巧:你了解多少?

盼盼趣趣 2024-10-19 03:33:48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

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药物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科学合理地使用水产用药,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鱼类、虾类以及贝类等水生动物的疾病,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如果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药物残留、环境污染以及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因此,了解水产用药的隐患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明确水产用药的主要分类及其功能。水产用药大致可以分为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消毒剂和生物制剂等几大类。

每一类药物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作用机制。例如,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抗寄生虫药用于防治寄生虫的侵袭,而消毒剂则用于净化水体和养殖环境。生物制剂作为一种新兴药物,通过调节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来改善养殖环境。

水产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药物残留问题。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超量或长期使用药物,导致药物在水产品中残留,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部分水产药物残留可能引发人体的耐药性问题,甚至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毒性作用。

除了药物残留,环境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未经处理的药物通过水体排放,会对环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比如,一些抗生素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破坏其生理机能。此外,过度使用消毒剂可能导致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减少,降低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恶化水质。

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模仿性、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

一是由于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的药物研究较少,所用药物大多是借用人、畜用药物,有效对症药物不多,有些不适于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

二是由于养殖户分散,养殖业者的素质较低,对药物使用的剂量、用法、休药期等不明确,不是超剂量滥用,就是无目的地乱用,结果不仅未治好疾病,反而引起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或导致二次感染、恶化了养殖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三是滥用药物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致使用药无效。

四是水产养殖品种繁杂、养殖模式多样,在给药方法上有其特殊性,对有些养殖模式(如筏式养殖、网箱养殖)缺乏有效的给药途径。

施药时应该注意的一些技术要点:

①正确诊断,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药物,出现并发症时,应针对比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待这种病好转后,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未经确诊不能随意用药。

②在全池泼洒用药时首先应正确测量水体;对不容易溶解的药物应充分溶解后,均匀全池泼洒。

此外,注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比如,泼洒药物时要确保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利用饲料或饵料投喂药物时,要确保药物混合均匀,避免部分水生动物摄入过量药物。

同时,要注意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pH值、盐度和温度等因素,这些都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③泼洒药物一般在晴天上午进行,因为用药后便于观察。

④泼洒药物时一般不喂饲料,最好先喂后泼药,泼药应从上风处逐渐向下风处泼,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⑤池塘缺氧、鱼浮头时不应泼药,因为易引起死鱼事故;如鱼塘有增氧机,泼药后应开动增氧机。

⑥鱼塘泼药后一般不应再人为干扰,如拉网操作、增放苗种等,宜待其病情好转并稳定后进行。

⑦投喂药物饵料和悬挂法用药前应停食1~2天,使养殖动物处于饥饿状态,使其急于摄食药饵或进入药物悬挂区内摄食。

⑧浸洗法用药时,捕捞患病鱼时应谨慎操作,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对浸洗时间应根据水温、药物毒性和患病鱼的忍受度为限灵活掌握。

使用消毒剂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产生有害物质。

另外就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产用药的监管,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的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市场上水产品的检测力度,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放心的水产品。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科学用药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用药水平和责任意识。

总的来说,水产用药在现代养殖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结合生态防病措施,才能有效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养殖户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构建绿色、健康的养殖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2

盼盼趣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