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到现在,因为市场的需求,加上各种产业对贵金属的需求,比如珠宝、文房四宝等,人们对于贵金属的需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不过,这种昂贵的东西,往往都是稀有的,和现在的市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到了宋代,货币短缺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谁都知道,宋代的工业和贸易远超以往,财政紧张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四川各地为缓解“钱缺”,又以“金”、“银”代替“铁”,但这种“铁”又轻又沉,且很难运用。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身家丰厚的官员和商人,也纷纷涉足到了贷款领域。他们又是怎样战胜了那些笨重的金币,以及那些珍贵的金币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使金钱得以流通?
一.宋元时期
1.宋初的覆灭
在中国中原大地上,北部有几道可以作为防御的天然屏障,例如西北之地的河套,东北部之地的崇山峻岭,北部之地的燕云郡。早在很久以前,中原诸国就已经认识到这三道天然屏障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曾派出过魏青、霍去病等大将,征讨匈奴,夺回了河套,并在东北地区苦心孤诣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关口。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对前线困潦倒的官员,他们自然不会忍气吞声。1120年,安徽歙县发生“方腊军”,虽被迅速平定,却对北宋政权造成了严重影响,并加快了其覆灭的进程。
1120年,宋钦宗与辽达成了一项协议,约定:“辽国与宋钦宗联手,共同剿灭契丹,剿灭之后,双方瓜分辽地,并将燕云十六州划入北宋境内,同时将原本由金国进贡的赋税,全部换成了金国。”而此时,辽国本就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着金、宋两大王朝,根本没有什么抵抗之力,直接被灭掉。辽亡后,金国再无南侵之患。
2.南宋初年
宋徽宗与宋钦宗成为了金国的俘虏,汴京里的所有权贵,都被大金俘虏,北上。他想要得到更多的贡品,然后再建立一个假的楚国,逼着张邦昌当上皇帝。等到大金撤走,张邦昌当机立断,将大权交还给了宋高宗赵构,随后宋高宗辗转数年,终于到了如今的临安(今杭州)。从隋唐时代起,他们的商业重心就一直在向南移动,直到南宋的首都建在了南方。从那时起,将会发生一次具有长远意义的经济变化,而中国将会有一个新的资本主义的雏形。
二.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农业税
即便是在宋代,中国也是一个农业社会,几千年来,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就如同人饥不择食,口干舌燥,一片荒芜的土地,等待着人或者牛来开垦。但是,在那个时候,一只耕牛毫无疑问是一户农户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宋代,曾有一句话:“农者,天下之大本,衣食财用之所从出,非牛无以成其事耶。”可见宋人对耕牛的看重。不过,因为大部分农民都是以家庭为主,所以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自己,因为在这个时代,一只牛就像是一辆面包车,一只牛虽然不贵,但也离不开它,因为有些活人是不能干的,需要一只牛来干。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都想要买一头牛,就必须要有一个市场,从各种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时候,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牛市,因为牛市的方便,所以它的价格非常高。
这意味着在杭州,我能从四川购买到一头牛。这在那个年代可是很少见的,因为远古时代交通不方便,连远在北边的帝皇都要掂量掂量,所以远古时代交通条件的限制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谓“牛”,就是在开封和两浙一带,也就是那个时候比较繁华的区域,可以说是那个时候“牛”的最高点,因为越是繁华的区域,粮食价格就越贵,而开封更是一个不出产黄牛的富庶之地,全靠进口。到了南宋,因为战争的原因,一头牛的价格已经涨到了百贯,万文钱的价格,庄稼汉还能贷款,但一百个就有些吃不消了。在南宋初期,一只公羊的价格,抵得上北宋后期十只公羊,这样的价格,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
谁都知道,生意场上的,都有一种极为敏感的感觉,对于自己的问题,他们也是最为积极的。当然,在这个时候,商人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贸易上的不便。
想象你早上起来,摸着挂在腰部十公斤的皮夹,准备去吃早饭,这是多么令人心酸的一件事。尤其是在北宋初期,就有不少丝绸商人,拿着一块轻飘飘的丝绸,而另外一块则是拿着一大包金币,每一步都要走很长一段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北宋初期,成都的十六个商人联手推出了第一张钞票,被称为“交子”,用来取代铜和铁的货币,不过交易的时候,需要收取三十个铜板的费用。
而在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商家也承认了“交子”的价值,并以“交子”为主要货币进行贸易,这可比以“铜币”为主要货币要省事得多。交子本身就是一种信誉证明,商人们拿着它来换取铜币和铁币时,都会遵守约定,随时可以领取。慢慢的,交子就变成了一种通用的货币,在1023年,交子就被官方承认为一种通用的货币,这一点比起同期的欧洲来说,当然要好上许多。交子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贸易和金融的发展,也为信用市场消除了一个天然的障碍。从今往后,贷款的人再也不需要带着数千公斤的铜板等着别人来买,贷款的人也不需要自己掏腰包去买一辆马车。信用行业的发展,和时机的把握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