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清零了,反思其商业模式,为银行的当铺思维点赞

壹号股权 2020-12-03 18:57:00

P2P曾经是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金融创新项目,是普惠金融的典范,高峰时期国内有5000家P2P企业,但是随着不断有平台倒闭,造成了大量投资人巨大的损失,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终被逐渐取缔,在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金融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1、是时候反省一下P2P的商业模式了

这意味着P2P清零了!虽然清零了,但是值得我们反思,这有助于我们思考和应对什么样的金融创新才是必要的,监管对金融创新到底意味着什么。

曾经震惊全国的P2P大案——e租宝——涉及的资金高达760亿,涉及的投资人高达115万人,而损失的高达380亿元,最后冻结和扣押的资金大概是118亿左右(固定资产未算入内),最后的投资人能够拿回的大概是三四成的样子,也就是说如果你投了100万 ,大概也就是能够拿回三四十万,损失了六七十万。这中间还要经历漫长的4年等待时间,而E租宝还只是其中之一,比如上海的中晋系涉及的资金也高达400亿。

每一个投资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这次金融创新对社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此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可以的。

有人说P2P就是高利贷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化的妆,本质就是高利贷,其实这只是讲了其中一面,并不全面,本文将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全面分析P2P的致命漏洞。

要说最赚钱的生意肯定有放贷一说,但是我们大家对银行颇有不满,很多人从银行拿不到贷款,所以我们总是嘲笑银行、讥讽银行,而当有人喊出“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时候,我们犹如听见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如此的振聋发聩,是如此的令人振奋,P2P一经推出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

因为投资人可以获得比银行高得多的利息收益,网上到处都是这样的观点“将钱存银行就是贬值”;而那些缺钱的人也能方便的从网上借到钱了,当然也是喜不胜收。而那些缺钱的企业更是自己组建团队搭建起P2P平台,里面都是虚标,实质都是为自己的项目融资。

2、P2P的商业模式1——纯粹的信息撮合平台

P2P本质是贷款生意,为什么最终会发展成这样的结果?我们来看一下P2P的商业模式有哪些:

第一、纯粹的信息平台,就是自己做撮合交易,个人对个人,个人发标,个人投标,风险自负,这样的模式是纯粹的信息平台,平台并不为信息的真实性做保证,也不为还本付息做保证,所有的风险都要投资人自己承担,你自己去判断项目好坏。

这种模式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其实非常像股市,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股市已经发展30年了,各种法律法规修修补补都已经很多了,拥有强大的监管体系,但是发展也不是尽如人意。那么这种单纯的信息撮合平台凭什么能够良性发展呢?

你作为一个投资人,现在有一个人要做生意,说需要资金10万,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去投资?当然是有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你才愿意,或者是平台能够担保还本付息,否则你愿意投资的意愿是很低的。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又没有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下,凭什么让我相信你,将钱借给你?即便有人愿意,那么利息肯定也是非常高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支付如此之高的利息融资?他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想过要还钱吗?

如果发生违约该怎么办?你能将对方怎么办?司法介入的成本是极高的,成本可能就是几千上万,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吸引什么样的人来发标?其实恰恰是那些风险极高,没有考虑要还钱的人,这种人最可能来发标。而那些信用良好的人是不会来这里发标的。这种商业模式虽然纯粹,但是无法发展起来,因为投资人不会将钱投进来,除非你能保证,这就导致我们的P2P发展成为第二种模式。

3、P2P商业模式之二——保本保息

纯粹的信息撮合平台的商业模式是发展不下去的,因为投资人担心风险,这就需要你必须提供保证,能够保证能够还本付息,这个就导致我们的P2P的商业模式走向了第二种——能够保本保息。

这个时候的平台就不再是纯粹的信息撮合平台了,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平台没有风控能力,平台凭什么能够保证投标的人能够将钱还上?这个时候又会将模式分为两种 :

第一种是平台建立资金池,资金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也就是说平台这个时候统一对外发布融资/理财广告,招揽大量的投资人,那么为什么投资人要将钱投给你呢?这是因为平台说了,我的利息高,10%起步,高的可以达到15%,这个时候你就心动了,这个利息比银行大方多了,银行才两三个点,当然是将钱取出来投资了,但是还有一个担忧,就是平台你讲的话可信度有多高?那么平台就会告诉你他有良好的成熟的风控体系(甚至还说是大数据风控体系)、账户银行托管、高大上的写字楼、明星名人代言、高级别的广告,这些都在告诉你这是一家有实力的企业,而且业务员大多是年轻好看的小姑娘,这个业务员还很有可能是你的熟人、亲朋好友!

那么可信度又高了一层,最后你可能就会试试看,先投资个几万,选择是期限比较短的,之后你都是按时收到了利息,最后你就放心了,于是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资。

你们投资的这些钱都变成了资金池。宜信应该是最早开始这么做的,建立了资金池,然后都是通过债权转让的模式再将钱放贷出去,宜信相对做得很规矩一点,手脚干净一点,但是其他的平台就没有那么讲究了。

你虽然解决了融资的问题,拉起了巨大的资金池,但是你是用高息诱惑的,是用保本保息的承诺来实现的,你为了增加信用背书你的办公运营成本也非常高,那么问题来了,你的回报从哪里来?

如此之高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你要投资什么样的项目才能达到这样的回报,尤其是当你的资金规模达到了10亿级别,百亿级别的时候,你如何能够保证用100亿每年稳定赚20亿元?

最后的结果就是,平台发展起来之后就没想过要偿还本金了,反正就是不断的拉人投资,不断的将盘子做大,相当于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这就是庞氏骗局,只能用后面投资人的钱去偿还前面投资人的钱,直到融的钱不够用,资金链断裂。最后的结果就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投资人该怎么办?最后就是社会事件, 政府要出面解决。

还有一些P2P平台发展规模不是很大,他们前面的步骤是一样的(负债端是一样的),但是到了资产端(放贷部分),他们找的人就是那种年龄比较小的,或者有正经工作的,年龄小的(尤其是学生)自己是没钱的,但是家长有钱,女学生还可以靠自己的身体还钱,导致很多学生欠了几千块钱最后却搭进去父母的一套房子,甚至搭进去自己的一生。要么就是找有正经工作的 ,利用暴力催收等手段来达到回款的目的。

第二种并不建立资金池, 用的也是自己的本金,但是对外放贷的利息极其的高,设置各种坑,最后就是通过对借款人“砸骨吸髓”,利用极高的利息,利滚利,将对方的房产等所有资产全部收入囊中,这种方式也可以赚到很高的暴利!这种方式后面很多人跑到东南亚继续这么干。

4、P2P和银行有什么不同呢?

银行也是做放贷生意的,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存款,然后放贷出去 ,但是这种模式其实是间接融资,也就是说双方是不见面的,双方都只和银行交易,银行是中介,是中间平台,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有中心化的,当然了P2P建立资金池也是仿效银行的模式。

但是一方面银行是合法的吸储机构,什么叫做合法?也就是国家监管机构给你发了经营资质,然后你要受到监管机构最严格的监管措施,你的放贷程序都是要在监管要求做到合规的,银行受到的监管有多严格?可以说是所有金融机构中最严格的,也是所有行业中最严格的,我们平常做生意只要不偷税漏税,其实也没有多少人管你,但是银行不同,所有的程序都要合规,时刻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但是P2P平台有吗?其实是没有的,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备案制,后面虽然出台了备案制但是用处也不大,监管机构根本就无法监管,更无法做到像对银行一样的监管严格。

但是当你建立资金池的那一刻起,你本质的商业模式就已经是和银行一样了,自己吸储,然后自己放贷,但是你凭什么和银行竞争?信用好的人肯定找银行贷款,因为利息低得多,所以能够到你平台上借款的都是什么人?肯定是风险很高的(要么是资金极为紧缺,哪怕饮鸩止渴也不担心的,要么是不懂利息的,用短期的很高的利息来吸引你,然后就最后就把你吃定了,比如年息120%,月息就变成了10%,一个星期就是1.5%,这些人对利息没有概念,短期看起来是不高 ,但是一旦还不上之后,利滚利能吓死你)。

再一个就是,银行是可以保本保息的,银行合法吸储,但是银行是承诺保本保息的,而P2P平台的保本保息是根本实现不了的,就好比是一个男人为了撩妹说的狗屁承诺 ,你听听就算了,也就是一分钟荷尔蒙的荡漾,但是你真的要信了,那就是信了鬼了。

还有一个就是,银行的客户信用高,所谓的信用高就是银行要抵押,有抵押在,再给你放款,这个就是被马云讽刺的“当铺思维”,而这种“当铺思维”才是银行应该秉承的根本,才是银行商业模式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

你一套100万的房子,给你贷款60万,利息还比较低,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因为你获得了利息较低的资金,而银行也保障了风险,保障钱可以收回来,而这些钱其实是我们储户的钱,也就是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我们。

最后一个就是,银行虽然是做杠杆生意的,是赚利差的,但是杠杆是有上限的,目前国内银行的杠杆也就是10倍,但是我们的P2P平台真的就是空手套白狼,自己出资很少的钱组建团队、建设网站和APP,然后就推广找投资人,这部分资金是很少的,然后就吸引投资人的钱进来,这个杠杆简直就是无限放大。

“这个世界上能够在你困难的时候借给你钱的除了你的父母就是我”,这种广告词听听就好了,虽然每个人都希望借钱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和能力去借钱的,借钱就是加杠杆,就是在放大你的欲望,加杠杆就放大的风险,从大范围来讲融资难是正常的状态 ,如果有一天融资不难了,那么才是最大的问题,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 2020-12-16 12:27

    有钱花 360借条 借呗 人人货 京东白条 以后各家银行再出一个app。全民金融。归零???

壹号股权

简介:有干货的经济知识,有趣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