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于喜欢功夫的人来说,《霍元甲》这部电影一定不陌生。
这是由李连杰主演的一部电影,其内容则是展现霍元甲的一生。
影片播出之后,吸引来了很多声音,其中既包括影迷们的呐喊声,也包括许多人的质疑声。
霍元甲的原型人物当真是这样争强好胜吗?影片有没有对霍元甲的形象造成一些扭曲呢?
对于这个问题,霍元甲后人给出了答案。
在影片播出之后,他们非常生气,认为电影中的霍元甲与现实严重不符。
他们表示,真正的霍元甲不仅不是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凶狠的性格,更没有做过津门第一、击败俄国大力士这些事情。
霍元甲后代的亲自辟谣,让霍元甲的形象骤然神秘了起来。
既然他并不是电影当中表现出来的那样,那么真实的霍元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01 霍元甲其人霍元甲出生在一个镖师世家当中,他的父亲霍恩第是一个武功高手,并且凭借着一身功夫,成为了一个当地有名的镖师。
虽然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在,霍元甲却并没有被父亲当做传人来培养。
因为霍元甲从小就身体不好,底子过于虚弱,这让父亲非常担心他因为习武而受到伤害。
可惜,霍元甲是一个叛逆的孩子。
他并不觉得自己不能学武功,所以即使父亲对他严加看管,他还是偷偷练了许多年,并且在二十多岁凭借着一场胜仗崭露头角。
这是一场一对多的“战争”。
霍元甲单挑对面的多个镖师,并且打赢了他们,让父亲意识到了他的武学天赋。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父亲不再禁止他接触武功,甚至亲自教学,将迷踪拳这一霍家绝学教给了霍元甲。
当然了,即使有武功傍身,霍元甲仍然需要找到一份能让人吃饱饭的工作才行。
当他长大成人之后,来到了天津的一处码头工作。
由于他力气大、能吃苦,所以在当地十分突出,得到了一个“霍大力士”的绰号。
可他的突出就止步于此,尚未无法达到“津门第一”的程度。
所以霍家后人们在面对电影当中的描述时,不得不站出来表示,自己的祖先算不得“津门第一”。
当然,虽然“第一”算不上,但是“突出”总归是有的。
而至于为什么霍元甲会因为这种突出而被视作“第一”,这就不得不提到电影当中贴在他身上的另一个标签,也就是“击败俄国大力士”了。
02 与俄国大力士的较量诚然,霍元甲与两位俄国大力士的较量确有其事。
可是,这种较量与其说是在武功上的,倒不如说是在心理素质上的,因为霍元甲的两次胜利,其实都属于“不战而胜”。
1901年的时候,一个来自俄国,并且自称是“大力士”的斯其凡洛夫来到中国。
他大肆宣扬着自己的厉害,并且放话称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要让中国的“东亚病夫”们见识一下自己的厉害。
这可以说是将对中国的挑衅放到了明面上。
霍元甲看不下去,所以主动找到了他,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挑战,与他决斗。
斯其凡洛夫见真的有人应战,还没等打心里就先慌了起来。
他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所以在得知对方是一个实打实的武功高强之人时,斯其凡洛夫立即萌生了退意。
比武当天,都没等霍元甲动手,斯其凡洛夫就主动承认自己之前说的全都是在吹牛,并且愿意向他们道歉。
霍元甲即便对他的所作所为非常生气,但也不好真的将人打一顿,最终只得让他答应登报认错,并且赶快滚出天津。
这种略显荒唐的对手霍元甲还是第一次遇到,而这种不战而胜的结局也让他很是哭笑不得。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种事情的发生竟然不止一次。
在斯其凡洛夫之后,竟然还有一个自称是“俄国大力士”的人在中国摆擂台,而后再次让霍元甲不战而胜。
这次的所谓“大力士”叫做奥彼音,他做出来的事显然更加离谱。
因为他本人根本不会什么功夫,本职工作只不过是一个马戏演员。
而他之所以要摆下擂台,不过是为了用“东亚病夫”这几个字来羞辱中国人。
这样做的后果显而易见,霍元甲应下了这场擂台比试,奥彼音却在听说之后桃之夭夭,连面都没敢露。
由此可见,与其说霍元甲击败了两个俄国大力士,倒不如说是他用自己响亮的名声吓跑了这两个所谓的“大力士”。
03 一代大师虽然无论是“津门第一”还是“击败俄国大力士”,其中都添加了许多夸张以及虚构的成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霍元甲”这个名字确实成为了中国武学的代表,在中国摆脱东亚病夫这个称号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次让俄国“大力士”落荒而逃,让霍元甲的名号相当响亮。
所以在意识到国家需要这样的形象后,当时的总统孙中山请求霍元甲的帮助,希望他能够帮助中国树立一个强硬的形象。
霍元甲对此自然责无旁贷,于是他与好友一起成立了中国精武体育会。
不仅如此,他还亲身投入其中成为一位武学老师,将自家绝学迷踪拳贡献了出来,悉心教导给了每一位热爱武学的中国青年。
这样的做法堪称一句“大公无私”,毕竟“绝学”二字是有着很深的分量的。
这是一个家族多年来的苦心钻研,更是一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本领,而霍元甲却能够做到如此慷慨,绝不藏私,颇有大师风范。
所以,即便霍元甲不是“津门第一”,也没有“击败俄国大力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中国武学的一代宗师,为“尚武精神”做出了很好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