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30而立,大概就是30岁就该有所作为。对于古代男子,大多想建功立业、求取功名,那么在人才辈出的大唐,盛名至今的“诗佛”、“诗仙”、“诗圣”,30岁的他们在做什么呢?
公元701年,是一个平凡的年头,河东王氏诞得一子,取名王维。千年前的他,率先开启佛系人生,心素闲适、通透超然。
书画琴棋样样精通,集万千宠爱、仰慕于一身的王维,深得唐玄宗御妹玉真公主赏识,使他的仕途走得格外轻松。在30岁的那年,他状元及第,一时风光无二。
在官场还未站稳脚跟,王维便因编排舞蹈——“黄狮子舞”获罪,原因是“黄”与“皇”同音,对圣上不尊,被贬后的王维只得了个跟弼马温一样大的官职,一下从巅峰跌到谷底。
也是在他30岁的这一年,他的结发妻子离世,信佛的他再未续娶,甘愿独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的30岁,悲喜交加,不算特别倒霉也不算特别幸运,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与王维同一年出生的李白,30岁那年,初到长安求职,先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他是“天上贬下凡间的仙人”,并极力向唐玄宗推荐。得到唐玄宗召见的李白,以一篇赋颂,赢得赏识,成为了大唐翰林院的一名书记员。
虽然进入了体制内,但李白觉得皇帝给自己的定位太低了,不符合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加之工作内容沉闷乏味,工作不到半年就挥一挥衣袖,走了。
离开翰林院的李白,一边喝酒交友写诗,一边继续寻找机会。在他的好友丹丘生的帮助下,也想学王维通过结识玉真公主,走走后门,最后虽然住到了终南山玉真公主的别馆里,讨好的诗也写了不少,发发牢骚的诗也从没断过,就是没有得到引荐,迷茫、愤懑的李白甚至准备隐居。
李白的30岁,短暂得意后,便陷入彷徨、无助、焦虑之中,不过始终雄心未泯。
在李白30岁那年,日后与他一起撑起盛唐文学半边天的杜甫,年仅19岁。此时的杜甫还是个妥妥的官二代,公认的少年学霸,没挨过饿没受过冻,也正是在这时,杜甫开启了他漫游吴越、齐赵的旅程,而这一游就是10年之久。
刚结束长途旅游的杜甫,转眼已30,科举落榜、功名未就,又遭逢其父病逝,生活压力陡然来袭。
30岁前的杜甫,年少优游,也曾裘马轻狂,也曾快意生活,心中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满腹襟怀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眼底热情是“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30岁之后的杜甫,依旧在仕途求索,但权奸把持着朝政,虽有才华却屡第不中,困居长安,又遭安史之乱,流落蜀中,更遭受幼子饥饿而死的悲剧,其诗风日渐沉郁悲怆。在杜甫的笔下,涌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经典诗句,每一首都成为他在文坛崛起的标志。
杜甫的30岁,初识沉痛滋味,日后倒霉事不断。30岁可谓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成圣的转折点。
30岁的王维虽然命运波折,也是几个人中混的最好的,毕竟李杜二人都还在四处碰壁,但30岁都是他们各自人生的重要一笔。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