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洗劫烧毁内蒙古王爱召庙!珍宝连运八天!大火烧了半个月!

汉武帝的夜光杯 2024-09-19 20:05:37

从1931年9月18日那个阴霾笼罩的日子开始,直到1945年8月15日战争阴霾终于散去,这漫长的十四年,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伤痛。在这段岁月里,日本侵略者以铁蹄践踏着中国的土地,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更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结构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破坏。在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每一处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破坏,而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深处的王爱召召庙,便是这众多受害者中的一个典型。

 王爱召,原名乌哈格尼巴达古拉圪寺庙,又名伊克召(大庙之意),是明朝黄河南岸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鄂尔多斯地区蒙古宗教和文化的中心。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鄂尔多斯领主博硕克图济农(副汗)遵照三世达赖索南加措生前的意见,在今达拉特旗东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北端的“卧龙岗”上修建黄教寺庙,寺庙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建成。

王爱召庙,这座蒙古族人民的宗教与文化圣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草原上。它不仅是一座占地广阔、气势恢宏的庙宇,更是汉、藏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占地面积约50亩,拥有259间庙亭和49间正殿,其规模之宏大,布局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庙内,钟鼓楼巍峨矗立,山门口四大天王殿威严守护,北面则整齐排列着十殿阎君,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殿之后,三座喇嘛塔傲然挺立,仿佛是守护这片圣地的神圣卫士。而庙墙外,另有九座大庙静静地伫立,其中供奉着伊克昭盟七族祖先等共13座塔坟,这些塔坟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皆以纯银打造并镀以金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无尽的智慧。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庙宇,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贪婪目光。早在1939年,日本侵略军便多次派遣特务对王爱召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企图摸清其内部的宝藏分布情况。随后,他们更是多次出动飞机对王爱召进行狂轰滥炸,企图以武力迫使守军屈服。在一次精心策划的攻击中,炸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经堂被炸得支离破碎,大喇嘛扎布也不幸在炮火中丧生。

1940年,日军在伪蒙古军第四师的协助下,向驻守达拉特旗新民堡的国民党部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1941年2月9日,正值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前夕,驻扎在包头的日军小岛部队出动了80辆卡车,满载步兵,在坦克、装甲车及飞机的掩护下,从包头银匠窑子渡过黄河,直扑王爱召而来。他们在王爱召附近的西社、刘大营子、东三座茅庵等地架设重炮,自下午四时起,对王爱召进行了持续而猛烈的轰炸。尽管国民党“西军”奋力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无力坚守,只得在夜幕降临之时悄然南撤。

次日,即元宵节的清晨,日本侵略军如狼似虎地占领了王爱召,他们驱逐了庙中的喇嘛与周边无辜的居民,随后便开始了疯狂的掠夺。庙中镶嵌着宝珠的释迦牟尼银制佛像、珍贵的整套经卷、坟庙内的银制镀金马鞍与弓箭、成捆的壁毯、地毯、供品、法器、浮屠以及特制的风磨铜顶、能盛23担水的大铜锅等,这些凝聚着数百年历史与文化的珍宝,均被日军悉数装上汽车,不分昼夜地运往包头。这场掠夺持续了整整八天八夜,王爱召三百多年来积累的珍宝与文物被洗劫一空,留下了无尽的空虚与遗憾。

为了彻底消灭民族文化与掩盖其罪行,十八日拂晓时分,日本侵略者在庙内各建筑上浇洒汽油,在僧房内堆满干草,然后点燃了大火。熊熊烈焰迅速蔓延开来,将这座巍峨壮丽的庙宇吞噬在火海之中。大火持续燃烧了半个多月,一座承载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与宗教信仰、已有328年历史的王爱召,最终化为了一片灰烬。

这场灾难不仅是对王爱召的毁灭性打击,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沉重打击。它提醒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更要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的历史与光辉得以延续。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