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传统汽车行业并不太好过,就连奔驰这种头部品牌也面临很大的业绩增长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也只能降本增效。
奔驰中国裁员,最高赔偿n+112月27日,根据一些媒体报道,奔驰中国在2月27日约谈了部分员工,当天正式启动裁员,裁员比例约为15%。
据了解,奔驰这次裁员主要涉及销售、汽车金融两个体系,而且根据一些奔驰内部员工透露,据说两个体系几乎每个部门都参与裁员了,这里面被裁的大多都是“无固定期限”的雇员。

裁员天天有,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经营不好了裁员都很正常。
但这次奔驰中国裁员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主要是奔驰这次赔偿方案太有吸引力了,以至于很多员工都想主动被裁员。
根据媒体报道,奔驰中国这次裁员的赔偿方案是n+9,而且这是正常的赔偿。
如果被裁的员工在2025年3月和4月仍然没有入职新的公司,据说奔驰还会额外发放3月和4月的工资。

这意味着奔驰被裁的员工最高可以获得N+11的赔偿。
假如一个员工工作了10年时间,每个月的工资是3万块钱,那最高将可以获得63万的赔偿!
如果是一些高管,即便是n+9能够获得赔偿也是非常高昂的。
这个赔偿方案应该是内外资企业裁员赔偿的天花板了。
虽然之前有很多外资在裁员的时候也给出很高的赔偿方案,但真正能够给到n+9的其实很少,在之前几乎没有见过。
而奔驰中国一下就给出n+9甚至n+11的赔偿,这个赔偿确实非常有诚意。

看到奔驰给出n+9的赔偿,很多网友第1个想到的是恶意裁员。
为什么很多网友有这样的观点呢?
主要是跟这些外资相比,国内的企业裁员真的让人太寒心。
现在在国内经营的很多外企都是相当遵守劳动法的,如果裁员了,他们会光明正大的宣布裁员部门,裁员比例以及赔偿方案。
而且给出的赔偿方案整体都不低。
比如在2024年12月保时捷中国进行裁员,给出的赔偿方案是n+6;

2024年10月份,大众中国启动裁员,当时给出的赔偿方案最高也是n+6。

2024年4月份,特斯拉中国裁员赔偿方案是n+3。

除了汽车行业之外,一些科技行业、互联网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的外资企业给予的赔偿方案也很高。
去年据说微软在进行裁员的时候给出的赔偿方也是n+8。
2024年思科裁员中国区员工获得的赔偿方案是n+7。

2023年芯片巨头高通裁掉上海员工所提供的赔偿方案也是n+7。

综合这些外资裁员的赔偿方案来看,最低的基本上都是n+3,n+5以上的是最普遍的。
相对于这些外资企业非常大方的赔偿方案而言,国内企业的赔偿真的一言难尽
国内企业在裁员的时候,基本上不敢搬上台面。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一个企业想要裁员了,基本上有两个套路。
第1个套路,赔偿金额很低。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现在国内一些大企业在裁员的时候也会适当的给一些赔偿。
但是国内企业的赔偿一般都是相对比较抠门,除了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给出的赔偿方案比较高之外,普通的企业赔偿方案真的一言难尽,就算有些企业给出赔偿了,也顶多是意思意思一下。
很多企业在裁员的时候,不管员工工作了多长时间,大多都只给一两个月的赔偿。
还有很多企业更是没把劳动法当回事,想要裁员了,连一个纸面通知都没有发放,直接口头宣布,你可以“走人”了。

第2个套路,变相裁员。
要说国内一些企业老板和人力资源负责人很聪明,那绝对不是盖的。
就比如在裁员这一块,如果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走,需要赔偿的金额是非常庞大的。
有可能一下把企业一两年的利润全都贴进去了,这是很多老板接受不了的。
于是为了躲避裁员产生的赔偿,很多企业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变相裁员。
比如故意不给员工安排工作,然后以考核不合格为由直接把他们开除。
或者故意挑员工的毛病,激起他们的愤怒,制造事端,然后直接把他们开除。
不过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这两种方法,或多或少都可能涉嫌违法,如果员工把企业告了,那企业有可能是吃亏的。
为此很多企业又发明了另一种更狠的,就是把员工调到一个他们完全不能适应,也无法胜任的工作岗位上,而且片面的加重任务考核,一旦员工考核不达标,那就只能主动离职。
通过这种名目繁多的变相裁员方式,很多企业压根就不用裁员,员工就自己走人了。
所以在国内不管环境怎么样,我们很少看到国内的企业宣布裁员的。
大家真正看到大大方方宣布裁员的一般都是外资企业以及港澳台企业。
这种对法律的尊重,对员工尊重的做法,短期内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