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整理:吴某,男,11岁。初诊腹泻腹痛半月。半月前出现腹痛,腹泻,治疗(用药不详)无效,遂来诊。 现反复阵发性腹痛,无肠鸣,大便急迫,不成形,泻后腹痛可得暂缓,每天大便3—4次。纳少,平素脾气大,形体偏瘦;舌淡红花剥苔,残苔薄白微腻。
腹诊:腹壁紧张,腹力3/5,右胁叩痛(+),脐中、脐右侧压痛(+)。
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
中医诊断:小儿腹泻;
辨证:热邪壅里,肝木克土。
中医处方:柴胡,白芍,枳壳,葛根,黄芩,黄连,木香,焦三仙,甘草,甜草,
用法:每日1剂,早中晚温服。
《伤寒论》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患儿腹痛腹泻,大便急迫,泻后腹痛减轻,属“腹中痛”“泄利下重”,为肝木克伐脾土太过,
腹诊见:其右胁叩痛(+),脐中、脐右侧压痛(+),更表明其有脾虚肝郁的病机,故选此方,疏肝理脾,缓急止痛,与证相合。
本案患儿腹痛腹泻,大便急迫,泄后痛减,符合热利,故选此方以清里热,合四逆散以疏肝缓急,方与证合,故治之有效。
中医强调肝强脾弱的情况,往往会同时出现在同一患儿身上。脾虚,常表现为消瘦,食欲不振,容易出现腹痛腹泻、感冒等;肝强,常表现为,爱发脾气,或哭闹,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本案患儿素体形体偏瘦,可知其脾胃素弱,血虚气弱,以致肢体失养;爱发脾气乃是由于其脾虚血弱,不能养肝,肝郁气滞。这是很典型的脾虚肝强的表现。治疗时,宜根据肝脾病证的轻重,肝脾同调,窃以为,运脾即是疏肝,疏肝即所以运脾。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