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中美较量白热化,第三国却传来噩耗,事不简单

万象洞察 2025-01-28 08:41:26

最近,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美之间的“暗潮涌动”吸引着全球目光。据海峡新干线报道,商务部的一系列动作掀起轩然大波。商务部发布公告,对洛克希德·马丁导弹与火控公司等10家美国企业采取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同日,又发布2025年第1号公告,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控名单。这一消息瞬间点燃舆论,人们纷纷猜测,中美之间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究竟会走向何方?

先把目光聚焦在这一系列反制措施的背景上。长久以来,美国政府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围堵可谓不遗余力。在先进芯片、航空部件等方面,美国实行严苛的封锁和打压政策,还配合投资管控和对华企业“黑名单”策略,妄图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势头扼杀在摇篮里,维持其世界科技霸权。仅在2024 - 2025年这短短时间内,美国就小动作不断。2024年11月15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这是我国在面对美国长期制裁下,为维护自身权益迈出的关键一步。紧接着,12月3日,商务部明确要求,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以及管控镓、锗、锑、石墨等原材料对美出口。而现在,这10家美国企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28家美国实体被列入出口管控名单,这无疑是对美国制裁的有力回击。

洛克希德·马丁导弹与火控公司(资料图)

商务部对这10家美国企业的处理措施相当严厉。禁止它们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就如同切断了它们与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经济纽带;禁止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让它们失去了在中国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开拓新业务的机会;禁止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入境,以及不批准或是取消其在中国境内工作许可、停留或者居留资格,从人员层面限制了企业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对28家美国实体的管控措施同样不含糊,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活动应当立即停止,特殊情况下确需要出口的,出口经营者应当向商务部提出申请。这一系列措施可谓是直击要害,让美国相关企业感受到了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定决心。

再看看美国军工企业在这一系列反制下的窘态。中国在高端材料、稀土资源以及特种制程方面,拥有世界难以替代的生产和供应能力。美国军工企业众多武器弹药的制造供应都依赖中国原材料,中方出口的军民两用物资高端原材料,涵盖美军200多款武器弹药。美国的弹药生产、夜视仪、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弹、航发制造等都需要大批中国原材料。一旦中方出口中断,美军的武器装备生产维护体系将面临“停摆”危机。以“战斧”导弹为例,2023年花9亿美元买68枚,单价1300万美元左右;2024年花9.3亿美元买34枚,单价2700万美元左右;2025年批了7.7亿美元计划买22枚,单价高达3500万美元。短短两年,采购价翻了两倍多,这背后与中国的反制措施不无关系。美国无人机供应商斯凯迪奥(Skydio),因我国反制导致锂电池供应紧缺,造不出无人机,已经延迟交货。美国军工企业的困境,充分彰显了中国反制措施的威力。

美国“战斧”导弹(资料图)

然而,就在中美这场激烈“交锋”之际,第三国印度突然传来噩耗。据印媒报道,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上将在近期论坛上罕见地公开表达了对印度航空工业的批评。印度光辉战机项目从198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40年了,印度还没拿到最初承诺的那40架光辉MK1型战机,平均一年交付不到一架。而如今,光辉战机再次陷入停产危机,其供应链“断了”。

光辉战机这个印度航空工业的“雄心之作”,实则是个大杂烩项目。1983年印度空军立项,立志要研发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但印度自身航空体系、工业基础极度薄弱,缺乏技术、人才、配套工业的支撑,项目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印度不得不花钱购买西方技术和战机子部件,除了机身是印度本土生产,战斗机的雷达、发动机、弹射座椅、火控系统等至关重要的子系统都是法国、以色列、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其使用的F414发动机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发,并在韩国的部分生产线进行加工与分装。

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措施,却意外地波及到了印度光辉战机项目。当中国限制向美方出口部分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后,韩国这家通用电气的供应商因无法获得所需材料,产能大幅下滑。F414发动机出现供应缺口,印度的光辉战机生产不得不被迫停止。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中国的一个动作,通过复杂的国际供应链,影响到了远在南亚的印度航空项目。

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资料图)

印度在航空工业上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长期以来,印度在军工项目上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和零部件,自身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印度虽然有发展本国航空工业的雄心壮志,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工业技术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光辉战机项目每当遇到关键部件短缺、供应商变动或者技术瓶颈,项目进度就要被拖延数年。印度还急于求成,不顾本国实际情况,在未独立成功研制四代机的情况下,还要加快五代机研发项目,这无疑是在沙滩上建高楼,根基不稳。

而在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也在持续升级。1月15日晚,拜登在距离职不到一周,再次宣布新一轮出口管制措施。本轮制裁进一步加强了晶圆代工厂和封测厂的出口AI芯片限制。同时发布的文件显示,近30家中国企业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此轮措施扩大了包括台积电和三星电子在内的晶圆制造商,以及封测厂,对出口AI芯片的许可要求。该措施将限制14或16nm及以下的AI芯片制造技术,还进一步限制了用于AI芯片的DRAM的规格要求,包括存储核面积和内存带宽密度。

拜登(资料图)

被加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主要涉及算能、智谱以及科益虹源三家公司。算能专注于RISC - V、TPU等算力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智谱是国内领先的AI大模型厂商;科益虹源是一家光刻机研发公司。虽然有业内人士表示,14或16nm工艺节点限制对国内影响有限,国内16nm节点产能较为充裕,智谱AI也发文称被列入实体清单对公司业务不造成影响,但不可否认,美国的这一轮制裁,短期内还是会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也会进一步激发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决心,加速国产供应链的完善和提升。

中美之间的这场“交锋”,无论是在军工原材料领域,还是在高科技芯片、AI领域,都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美国的制裁和围堵,并没有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反而让中国更加坚定了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决心。中国的反制措施,也让美国相关企业尝到了苦头。而印度在中美“交锋”中受到波及,其光辉战机项目的困境,更是给那些过度依赖外部供应链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和完善的工业体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些企图通过依赖他国技术来实现自身发展的国家,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面临项目停滞、发展受阻的困境。未来,随着中美之间的博弈继续,国际格局又将如何演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1 阅读:179